热门关键词:
  • 蕾奥动态 | 蕾奥佛山分公司总经理两会建言打造广东保险小镇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佛山市禅城区人大四届五次会议和政协佛山市禅城区四届五次会议相继召开。禅城区政协常委、蕾奥佛山分公司总经理杨钦与全区各界代表、委员一起参加盛会,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助推禅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下摘自2020年7月2日佛山日报:

    2019年,禅城金融业增长12.6%,保费规模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这些数据说明了金融业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发展,成为禅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区人大代表、区长孔海文提到,禅城顺势而为,打造季华路金融产业轴,争创广东省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保险小镇”。“保险小镇”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5年内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

    对此,区政协委员杨钦表示期待。“通过打造保险小镇,可以让保险要素在特定领域范围内相互交融迸发活力,推动在保险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科技运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为保险的创新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杨钦表示,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偏年轻化,建议“保险小镇”注重城、产、人、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突出产业、文化、生态等特色,促进各功能叠加融合发展,将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小镇设施与城市设施互通互联,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

  • 行动探索 | 广州南沙新区庆盛枢纽区块控规深化及城市设计


    广州南沙新区庆盛枢纽区块控规深化及城市设计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类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项目地址:广州市南沙区
    设计时间: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
    设计团队:张震宇、覃美洁、修福辉、李凤会、肖亚南、花丽红、黄忠庆、牛亮、李才、曾文、马嘉欣、雷新财、梁轲、黄静岩


    全文22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规划背景

    庆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着力打造的四个重大创新载体之一,将依托珠西重要交通枢纽、湾区科创轴与制造轴交汇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建设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国际科创城。


    规划重点
    服务新一代科创人才、示范新的发展理念、适应复杂市场环境

    国际科创城的建设面临多样的问题和挑战:其一,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科创人才的需求,塑造具有吸引力的科创城;其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建设湾区科创样板;其三,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迅速见效的同时保证长远可持续。


    技术方法
    行动导向下城市设计+控规的综合解决方案

    规划以提供“承载科创产业的空间载体、服务创新发展的设施平台和吸引创新创意人群的人居场所”为核心,坚持行动导向的工作思路,融合控规与城市设计,探索新一代科创城的行动导向规划设计。


    主要内容
    科技时代科创城空间变革的基础研究

    科技改变生活,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将影响城市的方方面面,科创城首当其冲。规划分析多个科创区,研究新一代科创行业发展趋势和科创人群需求,从而确定庆盛的空间组织逻辑。


    TOD+TID高效导入和慢行优先人性化交通组织

    交通是庆盛导入湾区科创资源和构建品质人居场所的基础。庆盛涉及多条轨道线和站点,规划优化轨道线站位,提高轨道覆盖率,以TOD模式组织与轨道高效衔接的公交、慢行系统,扩大轨道拉动效应,将区域人流快速导入,同时以“站城一体”的“TID”理念,梳理枢纽站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接驳和空间组织,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和更大的增值空间。区块内部突出慢行优先的人性化交通,加密慢行网络,实现200米见绿道,1000米见骑行服务点。


    低成本高服务、扁平交互的创新空间组织

    低成本高服务是赢得区域竞争的重要支撑,扁平交互是新一代科创区的显著特点。规划以高端产业服务、国际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产业社区为原型,构建“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一区——科创城核心区,位于枢纽核心辐射区,以多元产业和功能复合激发横向交流与创新;多园——多个特色园区,布于外围,以专业化服务促进产业的纵深延展,园、区联动。


    彰显生态本底、水乡底蕴的岭南水乡新貌

    占比17%的水是庆盛最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元素,规划提出“创享水城”的形象定位,保护和疏浚现状河涌,改造鱼塘为开阔水面,协同水、路、绿肌理,以“十公里水之廊环”为核心,控制3类滨水岸线,布置4条特色水街、8个滨水公园和3组滨水地标,延续滨水生活,塑造拥江向水、大疏大密的岭南水乡新貌。


    模拟分期、管控结构、指引开发的行动导向管控

    科创城有其自身的生长逻辑,同时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规划结合开发建设条件模拟生长,指引分期;采用结构管控稳定框架,预留弹性;借鉴相关经验,结合入驻意向,提出开发模式指引。


    特色创新
    从“硅谷”到“硅巷”——植根发展逻辑的转变

    研究发现科技产业已经从制造电脑、互联网的基础框架,向其他产业,向制造消费品过渡,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技在向人性化、个性化、贴近市场、解决市场问题的产品拓展,科创人群从花园式“硅谷”走向都市“硅巷”。规划结合项目自然资源丰富和科创功能主导的特点,提出借自然之势,通过自然激发创新和交互,迎创新之变,塑造复合多元、扁平交互的南沙“硅巷”。


    从“蓝图”到“行动”——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变化

    规划将行动思维融入全程,研究南沙建设运营的特征与问题,对比庆盛与同类地区发展的优劣势,结合正在洽谈的项目,提出:

    其一,产业定位和方向上,定位高级别特色园区,以龙头项目锚固主导方向及核心支撑,争取更多支持,同时放宽关联领域入驻,快速集聚人气,培育产业生态。

    其二,功能和空间组织上,以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复合度更高的用地类型(M0、A3)为主导,吸引近期进驻,以高成本用地(B)预控战略性地区,应对未来需求。具体布局结合建设条件和在谈项目,以模拟生长的方式推演,确定布局与分期。

    其三,管理和运营策略上,多模式共进让土地转起来,同时强调引入更具有成长性和运营能力的企业,从城市运营角度,梳理5种开发模式,提出各组团的开发建议。


    从“一张图”到“分层管控+地区规划师”——落实精细化管控的要求

    规划调整传统“一张图”的规划管控,采用分层管控+地区规划师的管控模式。

    分层管控为法定文件层面的整体单元管控+城市设计框架管控和管理文件层面的地块开发指引+核心区城市设计细则的双层管控。法定文件明确单元的主导功能、开发总量和公服配套、四线控制、城市设计框架等刚性内容,管理文件对具体地块开发指标和空间塑造进行弹性指引,并明确后续调整优化的原则。

    同时由本次规划编制单位作为地区规划师,提供庆盛各个项目开发建设的技术协调、专业咨询和技术审查等服务,提升城市空间和建筑的精细化管理水准。


    实施成效

    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庆盛已入选广州十大价值创新园区,并成为湾区着力打造的四个重大创新载体之一。项目成果已成为地区建设的行动纲领,指导系列项目落地,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国家级自动驾驶和新型汽车检测基地、新鸿基庆盛枢纽综合体等合计3km²的标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亿以上。

     

  • 行动探索 | 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的行动实践——贵阳市百花湖乡总体规划(2016-2030)


    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的行动实践——贵阳市百花湖乡总体规划(2016-2030)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类型:总体规划
    项目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
    设计时间: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
    主管总师:王雪、蒋峻涛、刘泽洲
    设计团队:刘晋文、王银银、常书欢、刘隽、宋兆娥、杨丽娜、郭翔、王好峰、梁轲、周炎君、向振鹏、罗洁、唐昭、王科、刘奕博、李楠

     

    全文3045字,阅读需要6分钟


    规划背景

    百花湖乡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东部,距离中心城区20分钟车程。域内有九龙山、百花湖等山水资源,是重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也是贵阳市最具大湖魅力的生态区、旅游区和城市近郊区。

    过去受制于交通条件,全乡以生态保育功能为主,仅在沿湖区域由政府出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原生动力。近年来,随着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综合交通不断改善,乡域内意向选址项目井喷式增长,百花湖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在新的发展需求下,如何解决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把生态优势转变为资产优势,带动百花湖乡的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的转型,是本次规划重点。


    规划思路

    项目通过多规合一、多业并举、多主体参与等战略措施,带动乡域内资源、资本、政策等多要素共振,构建百花湖乡“农业、农村、农民”良性发展路径,打造贵州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主要内容
    (1)统筹规划——整合多方规划,促进多规合一

    百花湖乡规划已不是一张空纸,涉及大量已编制的规划。本次规划要求全面梳理、协调、整合已有的大量规划成果,整合落实在本次的规划管理成果中,并构建一张图管理,简化规划管理文件。

    本次规划目标要实现“多规合一”,加强与产业规划、土地规划、人口规划、社会规划、环保规划等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2)全域规划——多维角度定位,保证系统全面

    全域规划是一种以物质空间利用为手段,从乡政府所在地到乡域、从建设要素(用地)到非建设要素(用地)、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有机整合和系统规划的新理念。新形势下,需要在乡域及区域环境层面梳理城乡发展要素,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模式的"一隅"到"全域"的转变。包括“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的转变。

    一是“全空间”的转变,即规划具有全地域性,工作重点不仅涉及城镇建成区,而且还包含广大乡村地区以及大量非建设用地。

    二是“全要素”统筹,即从整个乡域空间调动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要素,实现空间发展与资源承载、产业驱动、基础保障、生态保护的亲合和系统性计划和布置。

    三是“全方位”的考量,包含出于区域协调、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互动的考虑,挖掘小城镇特色,做出优化区域生产力格局的基本价值判断。


    (3)行动规划——支撑区乡村施政,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空间:构建土地信息一张图管理平台,保障土地有效供应,确保规划的操作性。

    联动协调:在充分协调市、区、乡、村各主体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规划纲领。

    项目推动:搭建建设实施平台,将近期建设目标转化为具体项目库,以项目推动近期规划实施。

    政策支撑:针对生态保育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提出耕地流转、点状供地、农村建设用地试点等相关政策,为后续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4)构建严格保护与保护中利用的多维度差异化生态保护策略

    在生态保护方面:科学划定管控红线、管制分区、建设容量,积极推动生态银行试点,建立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机制。

    在景观营造方面:梳理水网林网、提亮旅游路线、营造特色景点节点,实现特色发展。


    (5)改变“穿衣戴帽”塑造乡村环境的模式,提出从内到外的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措施

    提升农村服务品质:全面提高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促使人口和产业集中。

    营造农村民居特色:从民居建筑设计、风貌整治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规划入手,塑造村庄特色风貌、改善村居环境。


    (6)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统筹“旅游+农业”的产业发展体系

    寻找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注重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延伸农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之间的整合联动。乡村产业提升以“农旅一体化”为纲领,以田园“慢”经济和全域旅游体系为主要发展方向;构建“一核两带五片”的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发展现代精品农业、沿湖花卉、高端度假、康养休闲、乡村旅游等产业,多角度、多层次助力乡村振兴。

    以乡村旅游特色经济引领 “造血式”发展:重点对旅游业态、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项目进行策划,并为各主体招商提出指引。全乡作为整体进行包装打造,统一配套、统一景观、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可成立平台公司专门负责,营销“百花湖”品牌。


    特色创新

    本次规划编制内容不仅局限于传统乡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引入“行动规划”理念,从目标谋划、路径策划、空间规划、实施计划搭建发展愿景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次规划形成了“总体谋划+全域统筹+行动运营”三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管理与服务平台。


    (1)搭建规划建设平台

    随着百花湖乡交通区位突出,且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相对集中,对于这一区域需要通过精雕细琢,搭建高标准的法定平台。


    (2)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

    要想达到高标准建设目标,精细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本次规划进一步摸清家底,通过生态保护、资源整合与挖掘、规划建设指引等技术手段,为下一步精细化规划管理提供切实抓手。


    (3)形成项目库为支撑的运营平台

    首先,开发涉及专项内容较多,如生态保护、旧村改造、配套设施等;其次,涉及相关部门较多,有水利、规划、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通过本次规划,结合政府近期建设重点,围绕市场需求,形成管理运营平台,为高标准建设保驾护航。


    实施成效

    该规划于2016年7月启动编制,于2017年01月02日获得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政府的审批通过。


    (1)规划指引了全乡建立土地管理、协调机制、投资建设等平台

    在规划的指引下,上级政府观山湖区构建了土地管理平台;建立了区领导协调小组,以周例会的形式协调推进全域建设;成立贵阳观山湖投资(集团)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政府投资平台,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2)目前百花湖乡已初步形成以农业+旅游为特色的“两带多片”的产业格局

    ①沿溪谷形成现代精品农业产业带。

    2017年以来溪谷产业带以菜篮子、果盘子、花盆子、茶罐子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花卉、蔬菜和茶叶等特色精品农业。建成百花湖乡万亩精品茶园,全乡已种植金观音、金牡丹和黔茶一号三个品种的茶叶共计4200亩。

    ②沿百花湖形成环湖特色休闲产业带。

    百花乡政府与多家文旅企业合作推进沿湖地区的农业和旅游发展,打造了 “七色花海”、途家民宿等项目;农民通过开设农家乐、度假山庄等模式实现创收。


    (3)围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提升,开工建成了一批乡村道路和水质提升设施

    截止2019年7月,百花湖乡已修建提升23.68公里旅游公路。2018年9月环百花湖小康路及慢行系统项目也启动建设。一条路盘活一个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目前已在百花湖沿湖村寨建设了23座微智能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的排污管网。采用智慧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方式,打造智慧污水厂,形成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实时在线监控管理,全面地提高百花湖的水质。

    邻水听风,触目皆绿,湖乡风光秀丽怡人,每一栋农舍、每一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有着独一无二的样貌。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百花湖乡成为贵州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 祝贺!两位蕾奥人当选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杰出青年设计师

    为表彰对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的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勘察设计人员,树立工程勘察设计人才标杆,助推行业发展和深圳“设计之都”品牌打造,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五家机构于2020年联合开展第一届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功勋大师认定和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评选活动。蕾奥王富海董事长当选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建荣总规划师当选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

    王富海,博士,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政协常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85年起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加工作,曾任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共同主持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重大优秀项目,是深圳规划制度如法定图则、近期建设规划、生态控制线等系列改革创新的主要推动者。2008年创办蕾奥规划公司,倡导“行动规划”理念,开展动态规划实践与研究。主持的多个项目获国家级金奖2次、银奖1次,省部级奖数十项。发表学术专著3部、文章40余篇。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张建荣,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学与法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并投身于务实规划与行动规划的实践工作。长期跟踪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领域,以行动为导向,擅长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设规划、更新规划等综合性、操作性、创新性的规划设计,致力于为政府与企业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让规划成就美好的城市与生活。从业16年,主持并参与省级、市级重点课题项目300余项,获奖20项(国家级4项、省市级16项),共发表21篇专业论文,其中6篇核心期刊,曾获“第十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等奖。

    深圳向来是全国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重镇”,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规划设计资深专家。在本次首届评选活动中,经资格审查、初评专家评选和终评专家评选等严格程序,全市共有17位城乡规划设计从业者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6人当选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当选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功勋大师,5人当选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广君教授、中规院深圳分院范钟铭常务副院长、中规院朱荣远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司马晓董事长、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张晓春主任、深圳市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邹兵主任等行业知名专家均在当选之列。

  • 蕾奥动态 | 蕾奥“创源航心、共栖未来”方案获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城市设计方案征集》第一名

    2020年6月1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规划市政建设环保局主办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中,由蕾奥规划二部、规划三部、郑州分公司共同完成的“创源航心、共栖未来”的设计方案获得专家好评,荣获竞赛第一名,并获得了下阶段的城市设计整合深化工作。本次方案征集共邀请了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AECOM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三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参与竞赛。

    蕾奥方案以行动规划为核心思路,提出新时代2.0版本的新城发展模式,并以温、凉、热、爆四个发展阶段为核心,有序推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北城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开放型、创新性的城市新中心。在城市设计上提出“回归永续不变、应对未来之变”的总体设计理念,并以“解绑自然与城市,创造人与自然共同栖息的生息之城”、“轨道上的簇群都市”、“五大自然风景与五小城市特质”、“别样精彩、多元融合、引领未来的城市基本单元”四项设计措施,整体形成“金脊中央,双核引领,多脉融城”的发展结构以及“西岛、中坊、东苑”的城市新格局。

  • 蕾奥动态 |《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A625-0041宗地规划调整研究》 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审议

    近日,由蕾奥团队编制的《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A625-0041宗地规划调整研究》产业提容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审议,该项目由城市更新中心负责。

    本项目是光明区首例采用扩建的形式进行产业提容的智造产业园区。项目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深圳钟表基地内,规划研究范围约2.08公顷。经过项目团队对相关政策的研究以及建筑团队对建筑结构安全的论证,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审议,助力业主方通过新建、扩建的方式完成产业升级,也为光明区打造了又一个“创新智造,绿色生态”的高端智造产业园区。

  • 行动探索 | 滨水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山市岐江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


    中山市岐江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类
    项目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设计时间:2017年7月至今
    设计团队:张震宇、李凤会、李芳、牛亮、袁阳、魏良、刘高峰、覃美洁、修福辉、李才、吴少光、张强、罗吉祥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贾莹莹、金雷、冯臻、郑彤、张炳锚、欧阳健焜


    全文2497字,阅读需要5分钟


    规划背景

    岐江河贯穿中山市中心城区,东至横门水道西达西江汇入珠江。作为中山的母亲河,中山市城市发源、工业化振兴、现代化崛起都是沿岐江河展开。众多见证中山发展历史的印记,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存、传统村落等,在沿岸依然存在。岐江河俨然成为中山的精神地标。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岐江河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河水水质较差、沿线绿地、空间被不断侵占,滨河空间景观没落,交通可达性弱等。这与中山市对岐江河作为中山市特色景观带、城市发展轴,城市客厅的愿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全面提升岐江河“一河两岸”建设品质,创造文化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打造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特开展“岐江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工作。


    规划构思

    针对岐江河是中山市唯一贯穿中山城区的大型公共空间,现状建设质量参差不齐,39公里超大尺度城市设计涉及十个镇区、多个部门复杂主体,特提出以下设计构思。


    (1)如何实现“中山人的”城市核心公共空间的理想?

    规划突破传统技术思维,与对岐江河现状情况了解详实的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合作,市民、部门共同参与的形式共谋岐江河。提出湾区创智新平台、魅力中山新客厅的定位和桂韵岐江形象定位。


    (2)如何切实实现中山印象的“山水田城、创享玉带、人文走廊”的目标?

    规划以“水十条”为抓手,整体、全面、系统提升岐江河。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空间”构建山水田城。从“水产业、水功能、水结构”构建创享玉带。从“水文化、水风貌、水交通、水活动”将岐江河打造为中山市人文走廊。

    通过水安全:复水清源。整治黑臭河涌,提升河涌水质,恢复历史重要的水系,增强河湖联动。

    通过水生态:强化生态韧性。在有条件的区域,构建准备缓冲带、人工湿地等生态设施。

    通过水空间:构建格局关系,丰富滨水空间。梳理山-水-田-城格局关系,同时在岐江新城建设面状水体,沿岸建设滨水公园,增加亲水岸线。为滨江多元滨江活动提供载体。

    通过水产业:退二进三。清退污染、低效工业厂房、污染企业。植入商业等服务设施,激活两岸空间。

    通过水功能:分类引导,向水而聚。划分保留协调,重要建设与战略预控区。落实已批项目,综合考虑意向项目诉求。土地使用规划减少了工业用地;增加了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公园绿地和居住用地,优化了布局。

    通过水结构:串珠成链。总体上形成“一带串五心,七廊连山园,七段汇玉带,四轴融城区”的整体发展格局。

    通过水交通:贯通滨江道路,缝合两岸交通。拉通两条沿河道路,并分解货运功能,实现纵向贯通;增加跨河桥梁,缝合两岸;提高两岸地区通水支路密度,增加各段通水支路数量,便于市民走向水岸,滨水休闲。

    通过水文化:唤醒人文历史记忆。发掘并梳理传统历史文化建筑、工业遗存,对空间划定保护,活化工业遗产,唤醒历史灵魂与魅力。

    通过水生活:策划大事件活动,构建40公里岐江游,提升中山市城市活力。弱化岐江河货运交通功能,降低货运巷道等级。有组织清退沿线货运码头数量。在有条件地区恢复历史渡口,增加游览码头,开展40公里岐江游,远期拓展岐江河周边水上游线。两岸串联历史场所,策划重大人文活动,最终沿岐江河形成中山市“文化新走廊”。

    通过水风貌:塑造5大特色段落。对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空间特色、夜景、沿江界面、桥梁选型提出指引,根据段落特征形成五大特色段落,体验不同风貌。


    (3)如何把握大尺度线形公共地区规划核心要点?

    针对岐江河沿线39公里超大尺度城市设计特征。利用二八原则,区分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区域。规划采用划定公共领域的形式,将岐江河最重要的20%作为政府管控的重点。规划梳理岐江河公共领域内重点要素,并对重要节点进行详细设计。最终通过图则的形式传导至控规,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


    (4)如何应对规划涉及诸多镇、区、部门诸多主体,关系复杂的现实情况?

    面对岐江河贯穿十个镇区,涉及诸多部门复杂主体的特征。规划由关注空间向关注公共政策和制度转变,保障远景实施。采用河长制、总规划师制、技术跟踪服务制保证岐江河的延续性。


    (5)主要成果

    规划主要成果为基础资料汇编、总体设计、分段深化以及管控与行动四册。


    特色创新
    (1)从就河论河、单一空间城市设计到关注城河关系、岐江河以“水十条”为抓手整体、全面系统提升

    识别中山市岐江河独特的“穿城望山·绿脉入城”、“城随山转·城田交错”、“田园水网·山环水绕”的格局特征,以特征为重点,维护中山市山水特色格局。以“水十条”为抓手,整体、全面系统提升岐江河。


    (2)重视岐江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人文记忆,延续中山文脉

    深入挖掘岐江河两岸历史文化建筑、工业遗存、传统村落等人文要素,秉持敏感性开发的理念,规划深入摸查岐江河两岸物质空间与人文记忆,识别并保留、更新、改造,赋予历史要素新的意义。


    (3)从整体导则管控到划定“公共领域”,刚弹结合的导控方式,明晰政府与市场主导区域

    规划明确对影响岐江河品质的重要区域和要素,通过划定“公共领域”的形式,作为政府刚性管控的重点。而对非公共领域进行弹性引导。


    (4)创新项目实施

    将“水十条”要素项目化,项目分部门权责明细化,推动项目有序实施。

    采用专家领衔、河长制、公众咨询、市民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全民上下共建岐江河。以市长任河长、自媒体、官方媒体同步宣传。

    全流程跟踪协调,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实施成效

    中山市住建局成立的“黑臭河涌整治办公室”,按规划要求整治中心城区黑臭河涌。计划远期全流域提升水质。已展开岐江河保卫攻坚作战。

    规划对岐江河沿线水域的退让提供出了指引。补充、深化、细化了《中山市海岸线、河岸线退让管理办法》。

    公共领域内关键要素沙咀湿地公园正在划建设阶段,石歧粮仓改造正在概念性方案阶段。

    拟开展岐江河39公里东西延长段城市设计。

     

  • 行动探索 | 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精准运营规划探索——贵阳市乌当区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总体规划(2017-2030


    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精准运营规划探索——贵阳市乌当区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总体规划(2017-2030)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项目类型:总体规划
    项目地址:贵州省贵阳市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
    主管总师:王雪、蒋峻涛
    设计团队:刘晋文、刘泽洲、杨丽娜、王银银、雷静、张源、陈俏仪、刘隽、王科、唐昭、彭雯、罗洁、刘奕博


    全文27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规划背景

    “大健康”是贵州省三大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近郊,是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辖区面积686平方公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大健康产业基础较好。但同时面临政府财力薄弱、城市服务配套弱、建设用地存量紧张等问题。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通过精准的运营规划,为政府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政策工具是本次规划的主要目标。


    规划思路

    作为城市运营时代的规划,本次规划根据乌当区自身特点提出了不同于以往规划的新思路。

    通过三个匹配探索精准运营:

    ——目标导向与发展条件的精准匹配

    ——空间方案与现实需求的精准匹配

    ——实施路径与操作机制的精准匹配


    特色与创新
    创新1:目标导向与发展条件的精准匹配
    (1)发展目标与自身资源匹配

    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创新和消费,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乌当的功能支撑和市场支撑作用,提出打造“区域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中心和消费胜地”的定位目标。通过有限资源集中倾斜,争取把省级的大健康核心创新和消费功能优先布局在示范区,举全省之力率先建设示范区。

    结合乌当现有大健康产业基础,不同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的发展重点,构建“立体多层次”的产业生态圈。


    (2)发展目标与自身财力匹配

    乌当区本级财政不强,须抢抓市场活力,依据“二八原则”,通过有限的公共投资集中投放撬动市场投资,带动更多的增长效益。政府主抓道路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以及产业平台建设等。

    规划1处小而精的城市服务核心、1处智汇云锦大健康孵化基地作为政府施政重点,全面提升乌当区生活和生产公共服务水平。


    (3)发展目标与可用政策匹配

    充分抓住国家、省市层面对大健康发展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的机遇,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突出优势,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可争取的专项目标,成立专业的运营小组进行包装与对接。

    健康医药:做强“药”的基础,打造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健康医疗:培育“医”的特色,创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配套产业园。

    健康养生:做大“养”的文章,打造“长寿养生品牌”,建设全国养生示范基地。

    健康养老:创建区域健康养老目的地和国家级智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健康运动:完善“健”的配套,打造面向贵阳市民的近郊体育运动基地。

    健康药食材:做优“食”的内涵,打造全国健康药食材品牌区。


    (4)发展目标与意向项目匹配

    每个招商项目都来之不易,争取亮点项目能落地,通过适宜性评估把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定级:

    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成立专班并由区长亲自挂帅统筹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一般项目提供部门联合推进机制,定期召协调会议,提高项目办理相关业务的效率。

    制定项目的负面清单准入门槛,非禁即入,全面激活市场的活力。


    创新2:空间方案与现实需求的精准匹配

    规划分析空间需求,一切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细化人群分类,从行为特征上,将人群分为居住、创业、研发、游客等人群;从年龄结构上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和幼儿。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类人群的空间需求。

    乌当区核心目标是吸引年轻人来此创业发展,规划在对孵化器人群、创业年轻人、旅游游客等大量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经验,为空间提升制定了精准的规划策略。

    通过策划整合为1个滨水魅力中心以及儿童友好城区、体育运动城区、养生养老城区和多彩宜居城区的4个特色城区建设的打造。


    创新3:实施路径与操作机制的精准匹配

    激发行政活力,调动每个层级政府的积极性。保证每个行政主体在全区大健康战略下都有行动抓手:

    区政府主要负责整体统筹以及市区级重大设施的建设;园区主要负责产业平台和高标准产业区的建设;景区主要负责重要旅游项目、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绿道建设等;乡镇主要负责农业旅游项目、农村环境整体改善等的建设;村负责富美乡村建设。

    制定可度量的考核机制,推进规划有效实施。规划提出近期5年实施项目库共254个项目,并筛选出每年20个亮点项目作为推进重点,“半年一看点,一年一观摩”。通过明确投融资模式、责任单位、建设周期等来推进和管控项目。

    每年召开全区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工作推进大会,区长与各相关部门、重点企业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总结奖励和惩罚。


    实施成效

    该规划于2017年12月6日获得贵州省发改委的批复。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乌当大健康引领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1:成为区级纲领性法定文件,有效的指导了下层次规划编制。

    填补了区级缺乏总体法定规划指导的空白,结合大健康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区控规,乡镇总规及片区详规等,构建了多规合一平台保证了项目落地实施。

    现状乌当区法定规划层面只有贵阳市总规、乌当城区控规、乡镇总规而没有区级总体层面规划,全区层面缺乏整体战略统筹。通过全面落实区级发展诉求,形成以大健康产业引领为特色的区级总体规划,成为全区总体性指导纲领,作为后续指导乌当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详细设计、专项规划编制的编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实施2:大健康产业聚集,引领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在苗医药创新、大健康和大数据融合发展、医养结合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成功经验在省市层面进行了宣传推广。

    省里对示范项目进行授牌:“贵州远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为“贵州省以苗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发展示范基地”、贵州友康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贵州省大健康和大数据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贵阳市乌当区东风医养健康小镇为“贵州省医养结合领域示范基地”。


    实施3:通过营销运营,最大程度获得了外部资源的支持。

    通过专项小组的积极运营,乌当区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支持,先后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及产业园、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试点示范。还有国家健康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示范正在创建中。


    实施4:通过营销运营,最大程度获得了外部资源的支持。

    项目考核目标完成率超过60%,受外部形势变化,规划实施影响较大,但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已非常难得。

    智汇云锦孵化基地产业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乌当区大健康产业服务功能的到极大提升。目前已有苗医药博物馆、贵阳市大健康(产业)展示中心、黔龙医学检验中心、贵州微医互联网医院、医渡云一平台两中心、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实验室、医鸣数据挖掘及洞察系统项目等25个企业和项目入驻。

    一大批医药医疗、养生养老、运动旅游等项目落地实施,多个亮点项目纳入到全省大健康产业观摩名单中。

  • 行动探索 | 生长型陆海统筹规划行动实践——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规类
    项目地址:广东深圳
    设计时间: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
    设计团队:刘琛、黄汝钦、朱梦涵、李斌、叶坚林、潘俊豪、陈勇华、胡宇帆、胡思阳、黄玮、郭怡清、施祺、杨运劭、陈国强

    全文2257字,阅读需要4分钟


    规划背景

    龙岐湾滨海地区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咽喉之地,面朝大海、三面环山,是“纯深圳、最大鹏”的山海活力内湾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范围用地规模约3平方公里,现状以滨海养殖为主;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构建的背景下、在深圳城市东进的战略选择契机下、在大鹏新区筹建5A级景区并拓展“全域旅游”的需求下,龙岐湾滨海地区作为大鹏新区城、湾联动的半岛中枢,和粤东滨海黄金旅游发展带上西联东接的关键支点,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亟待通过战略项目的共生集聚和滨海空间的创新营造,再圆深圳城市卓尔不群的蓝色梦想。


    规划构思

    龙岐湾滨海地区涉及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之间在“海陆边界”上的冲突,虽有《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的政策支撑,但考虑到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影响,以及市场开发不确定性等挑战,本次规划的关键在于:应对现状条件和相关政策要求,做到“审慎填海”、“精明用海”,服务发展,兼顾实施,探索出更灵活、更多元、更可行的规划方式,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方案设计,进而为地区的功能集聚、空间营造和实施行动提出“进阶生长”的规划指引,有效引导后续法定规划修编和项目选址建设。

    近期用海方案——土地利用规划图


    工作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谋划、功能策划、空间规划、行动计划四部分综合研究。

    1)目标谋划,契合新时期国家城市与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龙岐湾在深圳东部“稀缺性高用地供给地区”、“唯一功能连续性湾区”、“唯一同时珍藏自然与人文印记的湾区” 三大个性特征,落实龙岐湾与南澳共筑粤东旅游陆海集散枢纽的整体构想,明确龙岐湾滨海地区“国际旅游岛创新合作区”的战略目标,延续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战略发展地区”的角色定位。

    2)功能策划,立足湾区、城市、半岛多维视角,构建与区域互动融合,涵盖“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3)蓝图设计,强调基于海陆统筹条件、湾区形态研究,精明制定龙岐湾生长型方案设计;并结合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体系、绿化网络、海岸线利用、建筑设计等开展整体城市设计研究,提出核心价值要素的导控要求,制定城市设计指引。

    4)行动计划,划定“开发单元”,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与实施建议。

    开发单元划定


    创新特色
    创新特色1,定位:多维分析,面向趋势,彰显个性。围绕新发展趋势与区域竞合关系,创新地区发展更优模式。

    解读上层次相关的数十项规划、规定与条例,龙岐片区功能定位相对明确,而对新大片区的设想较多,存在多种可能性。为此,围绕地区新的发展趋势与既有个性特征,龙岐湾地区需以更高起点、更新思维,明确更优发展模式。作为粤东黄金海岸带和深圳东部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岐湾应联动海岸带各旅游度假板块或节点,实现差异化和共生性双方面的进阶提升。


    创新特色2,统筹:协调冲突,陆海统筹,界定边界。响应国土空间一体化理念,解决陆海规划协调与统筹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坚持陆海统筹的空间资源利用。遵守生态控制线与海洋生态红线共同组成的深圳全域空间管理制度,协调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对于开发边界的界定;考虑到龙岐、新大交界处空间对于龙岐湾区岸线、功能、交通和空间脉络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关键作用,规划综合考虑现状海深条件与自净能力,现状堤坝位置,针对海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岸线形态优化条件,从可生长衔接的角度出发,提出“近期用海”与“远期填海”的生长性陆海统筹方案,实现岸线的完整性、可达性和体验丰富性。


    创新特色3,框架:保护优先,生态海绵,水岸绿城。构建低冲击海绵基础设施框架,回归“海自然”生态文明。

    针对地区地形地貌、龙岐湾内海水条件与水动力分析,规划倡导“海自然”生态文明发展观,通过改造与修复,在保证河道蓝线的前提下打造3个生态湿地公园;识别山体径流预留4条汇水路径,促进区域水系微循环;补充10条生态草沟、2个生态雨水花园等半人工设施,积极构建低冲击的海绵城市框架,实现自然做工与工程处理的有机结合,维系“七娘山下白鹭飞”的地区生境。

    同时,近期方案海堤以外,以绿色生态、空间灵活的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构成浮岛,用栈桥连接,打造滨海市集和创意聚落,实现精明用海。


    创新特色4,实施:有机生长,远近衔接,单元开发。制定用海-填海的生长型建设时序,单元管控预留弹性。

    针对龙岐湾滨海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和受海陆统筹政策约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有序有效指引后续开发,本项目划定“开发单元”,并明确刚弹性导控指引,为后续项目开发预留空间建设弹性。同时,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

    开发时序安排


    实施成效

    项目开展期间,规划获得社区、街道、专家及政府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项目北部的水头片区土地整备已编制完成清理方案;基于本项目用地方案已完成新大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大鹏新区综合文体中心、海洋博物馆、科技馆等滨海公共建筑已结合本次规划方案进行选址立项;本项目提出的主题公园项目已由新区主导引入乐高乐园,并列为广东省、深圳市重点项目进行选址研究和概念方案设计。

    远期用海方案

     

     

  • 规海拾贝 | 规划目标导向下的土地开发组织(城市运营系列研究01)


    导读  :

    一个规划方案从来都不是依靠其自身就能实现的,其离不开相应的开发建设模式、管理运营组织、开发时序安排,即我们一直强调的行动规划的操作三维:财力、组织和时间。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效性,有时候必须设计一套与规划目标契合的政策框架和操作管理要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开发区(以下简称“前海”)是国家级的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各方面对其建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何规划蓝图已经绘就的前提下,确保开发建设不偏离规划既定的目标与愿景,是一个颇为关键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次将以前海为例,从涉及其各类开发建设主体的视角入手,在深入剖析现有的土地运作模式和开发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构建一套市场可以理解、可以信任并且可以预期的开发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操作流程,保障前海整体建设的有效、高效并长效地推进,从而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赢,确保国家和城市政府赋予前海的城市建设目标和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报告所依托的研究项目完成于前海刚开始启动建设之初的2011年,所提出的实施建议部分已在前海建设过程中得到采纳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