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规划海鲜38期 | 城中村是“第二个深圳”


    编者按

    在深圳过去38年的城市建设史上,城中村的建筑体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尽管长期以来城中村的诸多问题被广为诟病,也一度被视为城市"毒瘤",但认真审视深圳的发展历程,城中村以其均分布、低成本、齐配套、多样多变等特点,为深圳不同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这座城市活力、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来源。与充满自上而下的秩序感的规划深圳相比,具有自下而上的包容性的城中村可谓"第二个深圳"。

    全文16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深圳,尽管被称为“按照规划而建”的迅速崛起的城市,但没有采用大一统“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单一组织模式。

    1996年,深圳市颁布第一版覆盖全市域的城市总体规划。但实际上,自上而下的规划秩序很难在当时的村庄集体土地上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在“通常套路”下,往往要对原村庄进行整体拆迁,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方能纳入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

    相反,深圳没有对城中村进行强制拆迁,而是安排其就近拆旧建新,并建设小规模的工业区,尤其原宝安县政府只能集中开发管理县城所在地的自上而下建设,放任更多地方以村为单位各自建设,使深圳自下而上的开发区域和建筑总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谓“第二个深圳”。

    深圳城中村最典型的空间形态特征是高度的破碎化小单元,但在市域层面又较为均质分布,与规划建设区形成共生融合的发展状态。

    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在深圳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 ,城中村就扮演了招商引资基本单位的角色。村级工业园为香港制造业北上提供了发展空间,城中村也为大批涌入城市的产业工人提供简单的居住配套。

    1978年7月,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与宝安石岩公社上屋大队合作试办加工厂,办成了我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如今,上屋村仍是宝安区现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而加工厂原址已改建成全国首家以劳务工为主题的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

    此时的城中村基本只有最初级的工业和居住功能,虽然在治安、环境、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但也顺应了深圳早期发展“三来一补”产业时节省成本的客观要求,也适应了该阶段下深圳城镇人口的收入结构问题。

    逼仄压抑的握手楼,密如蛛网的高架线,随处堆放的垃圾,低廉简陋的住房……是城中村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在很长的时间里,城中村与“中国版贫民窟”、“城市毒瘤”等划上了等号。

    图片来源:ZCOOL站酷 @普罗米修车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商业、大学、办公以及其他类型园区逐渐兴起,在其中工作和服务的人群仍会受到城中村低成本优势的吸引,如湖贝村之于罗湖商圈、岗厦村之于福田CBD、桂庙村之于深大、大冲村之于科技园……

    这些城中村为相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距离工作地点较近又支付得起的生活商业配套,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实际上也降低了整个城市的综合生活成本,更好地支撑起了城市新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左起依次为湖贝村、岗厦村、桂庙村、大冲村。它们均位于深圳重要的功能区块附近,都曾为在邻近地区就业和服务的人群提供了低成本、齐配套的基本生活服务功能。截止2017年,这4座城中村均已启动或已完成拆迁改造。在造就一大批一夜暴富“传奇”的同时,也加剧了深圳原关内地区的“绅士化”倾向。如2011年底启动施工的大冲村改造项目,就涉及到1000户左右原居民及300多户非原居民的动迁、7万多暂住人口的搬迁。

    图片来源:网络

    在深圳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城中村的存在仍能为深圳市的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条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各方面配套,促使深圳的创业创新能够像遍地野草似的发展,通过繁衍淘汰,最终出现若干成功的大型创新企业。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最早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

    图片来源:搜狐网

    如果拿杭州的产业小镇与深圳的城中村来做比较,前者就是在高成本的市中心之外找到一个地价相对便宜、能够形成产业集群、又有基本配套的空间,再围绕主导产业建设职住一体、成本较低、生态完备的配套场所。当然,杭州市区外围的产业小镇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特色或者独特的环境条件。

    全国知名的云栖小镇地处杭州西湖区之江新城中部,距离杭州市中心约17公里,前身是转塘科技经济园。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城郊接合部工业园,仅20余家企业抱团取暖。2012年底,园区创建了浙江省首个云生态小镇。2013年阿里云与西湖区合作共建阿里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成立了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并召开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随后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后更名为“云栖大会”)永久落户云栖小镇,2018年云栖大会参会人数达到12万人。良好的交通区位、优越的自然环境、清晰的产业思路、关键的龙头企业、完善的服务配套,是这样的产业小镇能够快速兴起的要件。

    图片来源:网络

    但从创业创新的角度,深圳的城中村也充分提供了上述创业条件,并且是均匀分布于城市中心及其周边,不仅数量更大,也更具多样性。可以说,深圳用更低成本的方案实现了杭州产业小镇所要达到创业创新环境。

    观澜版画村、大芬油画村、田面设计之都可以说是全国闻名的文化产业村。它们基本都是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或依托名人效应,或根据既有产业,或通过政企合作,通过引入相对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因势利导自下而上的发展而成,逐渐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深圳仍能喊出“来了就是深圳人”,并保持较强的人口吸纳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城中村成为吸纳外来就业者、毕业生和创业者们可以住下来的重要场所。

    2014年以来,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位居首位。在城市增量人口普遍下降甚至城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今天,这是一项非常有力的城市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微信ID:indexsoufun)

    每年大量的外来人口几乎无门槛的进入这座城市,若干时间后他们当中只有一部分才能长期扎根下来,但每年又有新的人口持续涌入,这将成为深圳今后人口发展的一个自然动态的方式。 但若无城中村,深圳整体的生活成本就得大幅提高,进而导致城市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迅速下降,直接伤害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性价比颇高的居住成本是深圳能够持续吸引新人口的关键。近些年,由房地产企业介入的公寓式改造或建筑微改造实际也变相提高了城中村的居住成本。如龙岗某村过去月租450-920元的单间经改造后,提升到1800元以上,增幅可达200%-400%。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城中村的分布相对均质,使得即便在高地价的市中心也有条件就近居住,从而缩短了大量居民的职住通勤距离,保障了深圳作为一个超高密度的超大城市依然有着良好的交通状况。 甚至优于很多人口密度低于深圳的城市,这也是城中村对于深圳城市结构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8年第4季度全国百城交通拥堵指数排名,深圳位于第62位。在全国8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城市中,深圳的拥堵指数也仅排第7名。深圳的交通拥堵情况远好于北上广。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报告》

    由城中村和规划建设区在空间上相互穿插、共融形成的“两个深圳”,在空间秩序上颇为混乱,但在运作效果上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高分—— 使深圳可以容纳从低到高的各种产业和多种收入的各类人群!

    一座城市既有自上而下的秩序之美,也要有自下而上的活力之美(左图是福田CBD,右图是福田水围村)

    图片来源:网络

    城市的“共同记忆”可能是曾经的地标和知名的景点,但更多的却源自生活的氛围、历史的气息、文化的传承和舌尖的滋味……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可以说,深圳的发展能够显现出今天的活力、潜力和动力跟城市的包容性、多样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其中,作为“第二深圳”的城中村有着巨大的贡献!

    2018年11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8-2025)》公开征求意见。规划首次将约99平方公里的城中村居住用地划入综合整治区,明确规定在规划期内不得进行拆除重建。这意味着,城中村对于深圳的价值和意义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 规海拾贝 | 基于形态准则视角的TOD横断面分区分类管理( 蕾奥TOD系列研究03)

     

     

  • 蕾奥动态 | 蕾奥规划西安分公司乔迁新址

    2020年5月30日,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举行乔迁新址揭牌仪式。上午10点58分,在西安中铁第壹国际新办公地点,总公司总经理朱旭辉、西安分公司总经理王哲、总规划师耿楠森等领导为西安分公司新址揭牌。

    西安分公司成立三年以来,在深圳蕾奥总部的统一管理下,秉持“行动规划”的理念,注重就地规划服务和本土化运营,与业主及各技术团队进行了深度融合,已在西北地区规划行业获得了良好口碑和市场认可。在空间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西安分公司紧抓区域发展机遇,高度关注规划前沿理论和实践,系统性的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同时,不断探索符合西北地区条件的城市运营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方式,组建了一支市场反应迅速、技术质量过硬的规划团队,为西安及周边地区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技术服务。

    西安分公司的不断成长,得益于蕾奥在“行动规划”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竭诚按照“行动规划+运营咨询”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新服务和新特色,为蕾奥规划在西北地区的市场业务拓展打下良好基础。

  • 蕾奥动态 |《坪山区龙田街道竹坑第一工业区及老围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项目顺利通过建环委审议

    2020年05月15日,由蕾奥团队编制的《坪山区龙田街道竹坑第一工业区及老围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顺利通过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审议。该项目由蕾奥规划四部承担编制工作。

    项目位于坪山区龙田街道,拆除范围面积约11公顷,于2019年10月列入《2019 年深圳市坪山区城市更新单元第三批计划》,是工改工为主导的拆除重建类更新项目,通过更新将其建设成为集厂房、品质居住、特色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片区。

    本项目更新必将释放土地价值,促进片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片区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提升片区的公共配套服务水平,激发社区活力,促进邻里融洽、吸引人群根植,综合构建兼具街区活力和社区归属感的和睦邻里,重塑片区的城市形象。

  • 文化生活 | 蕾奥员工培训开班典礼—暨精英班、培优班启动

    2020年度蕾奥员工培训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调研,问卷收集汇总及分析等工作筹备,终于在春暖花开的5月最后一周拉开序幕,此次培训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蕾奥讲师们的无私奉献和学员们的积极参与下开启啦!

    本次开班典礼全程由牛慧恩博士主持,在开班典礼上总经理朱旭辉先生作了重要讲话,朱总对2020年度蕾奥“精英班”、“培优班”开班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对2020年蕾奥的整体培训规划和未来培训方向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蕾奥首次尝试以小班制分层次的培训方式,对不同层级的技术类员工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旨在培养出更具有实战经验的规划师和更多的优秀项目组织管理与管控者。

    今年的培训采用期班制,计划两个班全年各设置14节课,内容涵盖专业课程、户外考察、艺术修养、团队管理等,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以期培养出蕾奥一批又一批的精英。

    开班典礼后即进入了蕾奥“培优班”第一节课和精英班第一节课,分别由我司技术管理与研发中心刘泉和规划一部张建荣总规划师带来的《奇点临近与智慧城市对现代主义规划的挑战》和《东莞城市更新要点与实例》,现场反响热烈,得到一致好评!

    俗话说,积跬步以至千里,希望蕾奥同仁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永攀高峰。

    在此预祝蕾奥精英班、培优班培训圆满成功!

  • 规划海鲜37期 | 漫谈城市规划2.0之从好方案到好服务

    编者按

    中国的城市发展显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业界对此有不少形象的说法,如“城市化2.0”、“城镇化下半场”等等。我们认为,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城市规划应当及时觉察并满足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下的空间需求,因此,可以用“城市规划2.0”这个相应的概念,来概括新时代城市规划在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与前一阶段所不同的特征。“漫谈城市规划2.0”这个系列就是我们围绕城市规划2.0的点滴思考。今天的“从好方案到好服务”是第二篇。


    全文1300字,阅读需要2分钟


    在规划1.0时代,设计是规划词汇中的重要主题词。规划师们针对城市开展一系列的要素研究、目标设定和关系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拿出一个好的空间设计方案。对于一座城市、一个片区、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园区,好方案都是目标导向规划的主体,即要通过一个理想的空间图景来引领城市建设。方案设计必须结合历史地理、人文状况、经济区位、开发条件以及发展目标等种种因素,得出好方案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于是,能否设计出好方案成为衡量规划师业务能力的最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规划技术上大家最集中的评价标准,规划体系、高校培养、项目产品皆围绕于此。

    好方案是1.0时代目标导向规划的主要载体,即要通过一个理想的空间图景来引领城市建设

    所以说,“好方案”式的服务是1.0时代规划服务的主体。城市化进程的扩张性、体制的目标引领性和城市资源的集中掌控性等时代特征为“好方案”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好方案”的局限性。到了规划2.0时代,这些特性几乎都发生了变化,让“好方案”式的规划服务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
                        
    首先,“好”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例如,方案能否获得利益各方的认同,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方案本身如何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以及后期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量,都在影响着好方案的评价标准,也让传统的静态蓝图式方案受到了质疑。

    其次,“方案”不再是规划服务的主体,利益平衡变成规划服务的关键。当今大部分城市已进入“存量规划”和“小规划”的时代,但规划范围的“小”却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更复杂,使得规划服务必须囊括对上层规划的理解、对政策的解读、对利益的判断和整个服务过程中对各方的协调配合,成为一个更加讲求利益平衡的过程。除了空间方案设计,还要加入对功能、实施、运营等的策划,才能在政府、企业、用户、居民等多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确保规划效益最大化。

    多方利益的平衡取代“方案”成为了规划服务的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好方案”在规划服务供给中被逐渐“后置”。如今规划服务的结果不再局限于一张方案图,对市场用户而言可能是规划设计的批文和要点,对政府而言可能是一纸政策、一项管理规定或一套规划设计规范导则。要形成这些批文、政策、规定、导则,成为多数时候规划项目的第一目的,空间方案则是在此之上后续深化的结果。换句话说,空间设计方案反而变成很多规划服务之后的事情。更何况,在规划确定的空间关系共识基础上,可以引入更多的设计参与者,产生更丰富的设计方案。国内房地产企业招聘过去重视建筑师而如今更需要规划师,其实也反映了这一变化。

    空间方案设计逐渐由规划服务的主体变成众多内容之一

    总之,在规划2.0时代,好的规划服务要建立在对城市的了解、对政策的把握、对利益诉求的认知以及对空间的基本构思能力之上,设计工作应当基于已经厘清的空间关系上进行。简言之,“好方案”式的目标规划得向“好服务”式的过程规划转变,“好方案”须以“好服务”为基础。

  • 规划海鲜35期 | 时代变化下的空间规划与学科发展

    第十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于10月27-2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我司王富海董事长应邀参加了“空间规划与学科发展”自由论坛的讨论,以下发言内容摘自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略有修改。


    全文16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一、时代背景变化

    在过去的城市规划工作中,我们自定义为“真理部”,高举“为理想而工作”、”为长远而工作”、”为综合协调而工作”三大旗帜,形成了城市规划自身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两个时代和体制背景下的:一是中国城市大发展、大扩张;二是中国政府的主导性强,集中所有资源投入城市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真理部”式的城市规划大行其道,抓住了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心论”,即把握住城市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效率是最高的。过去城市规划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皆基于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如今,大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变化、城市大扩张也渐渐走向终结。如果扩张式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不能“戛然而止”,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当前的规划背景是“生态文明”,除了城市的发展外,社会安定、国土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系统保护等其它新的要求出现,让我们必须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将城市放入更大的国土空间系统”。过去城市即整体,现在城市是局部,规划心态上要接受这样的变化。


    二、规划学科和规划工作的变化

    过去的规划教育、学科发展及作用机制,是建立在工科基础上的,非常实用,加持经济、地理、社会等综合性知识,又可以转化为可实施的图纸,足以很好的帮助城市快速地扩张。

    追新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从“扩张”到“提升”的变化,规划面临从“增量”到“存量”的变化。原来是空地上建新城,规划工作采用的是“清零”的方式,不涉及过多的利益冲突。如今需要在既有城市上做提升,到处是利益冲突,就需要讨论更多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行政成本、法律依据等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先规划教育的知识或许都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城市规划的工作,不再是以方案为主,而更需要大量的解读政策、设计政策、了解利益诉求和矛盾、知晓协调利益的法律依据和行政程序,策划并寻求利益协调的方式和途径等。所以规划学科需要更多的拓展。


    三、对空间与空间规划的认识

    空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空间,一类是与人类聚集活动相关的空间。两者密度不同,主体功能也不同。凡是与人类聚集活动相关的主体功能空间,无论城镇或乡村,其内部空间关系的复杂性高,与非人类聚集活动的自然空间的差异性很大。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解决的是大范围国土分类的问题,而城乡规划处理和解决复杂空间关系下的空间问题。

    从世界各国的法定规划来看,所有宏观层面的规划,都不可能“法定化”,“法定规划”只在微观实施操作这一层面。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化”,本身是有问题的。总体规划反映的是城市空间使用的“最优方案”。将“最优方案”法定化,与现实的“多可能性”是不相容的,也很难实现的。总体规划的外延过度拓展、内容不断增加,反而丢失了规划的核心抓手。

    国土空间规划在协调部门利益、空间系统关系上可有作用,但将城乡规划职能全部划入自然资源部也值得探讨。自然资源只是城市发展的一小部分,城市的人文、经济、社会、科技等多种资源,很难由自然资源部进行管理,城市规划实施或许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期待下一次改革。

    两天论坛讨论,可以看到一个共识:国家有国家的事,城市有城市的事。我认为,城市规划是国家各类宏观规划的用户,城市规划应该在国家宏观规划给定的要求和条件下,做好和管好自己的事。我也一直认为,本级城市政府的总体规划由上级政府审批,是存在问题的。

    十分赞同武廷海教授提出的“区域-城市-乡村”三个规划层次的划分。不能把城市规划的做法用于乡村,同样也不能用国家或大区域规划的思维解决城市规划的问题。过去区域性的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城市的做法,如今乡村规划按照城市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因此,未来的规划教育要分为两个体系。其一是通用教育,包括规划方法、城乡发展规律、规划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等学理性的内容。其二是实用教育,如何做好国家和区域层面的规划,如何做好城市层面的空间营造,如何在乡村尺度和社会关系中做规划,应该是三个不同的领域。

  • 规划海鲜34期 | 漫谈城市规划2.0之正确与准确



    编者按

    中国的城市发展显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业界对此有不少形象的说法,如“城市化2.0”、“城镇化下半场”等等。我们认为,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城市规划应当及时觉察并满足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下的空间需求,因此,可以用“城市规划2.0”这个相应的概念,来概括新时代城市规划在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与前一阶段所不同的特征。“漫谈城市规划2.0”这个系列就是我们围绕城市规划2.0的点滴思考。今天的“正确与准确”是第一篇。


    全文13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方向正确是城市发展的大前提,也是做好空间规划的基础。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重点是在解决发展的“方向有无”问题和方向的“正确与否”问题,比如对城市性质的讨论、对空间拓展方向的判断等等。只要明确了方向并且正确,那么其余的规划内容(诸如规模、产业、特色等)与实际发展结果相比,即使略有过分或者不足,依然不妨碍城市规划发挥出巨大的正面作用。原因无他,在过去四十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只要把住了形势、瞧准了方向、理好了结构,规划就是只分高下而几无对错的,终能收到较好的实施效果。

    尽管规划人口规模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但规划确定的带状组团结构足以让《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被公认正确而成功

    而今,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城市的建设方式、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模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城市规划仅仅做到“大事不糊涂”已经不够了。在发展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方位犹如方向上的刻度,这个度的把握必须准确,因为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下,“容忍区间”明显变小了。超出或没有找到区间,即使方向正确了,也可能导致规划无法实施或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方向与方位的关系犹如光学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方向确定范围,方位缩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准

    例如在城市更新中,如何达成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共识变成规划的关键内容。而这种共识的区间往往是狭窄而敏感的,在反复博弈过程中,规划文本的一字一句都意味着巨大的空间价值,规划图纸的一笔一划都挑动着利益的敏感神经。城市规划变成了需要更加讲求内容精准的工作。

    规划文本的一字一句都意味着巨大的空间价值,规划图纸的一笔一划都挑动着利益的敏感神经。城市规划变成了需要更加讲求内容精准的工作

    再如新城新区开发,以往只是简单的功能规划和设施配套,而今却必须考虑如何起步、如何拓展,如何吸引产业和人口,如何形成发展动力的有效组合,如何平衡近期和长远、稳定和弹性。这些制约因素构成了一个逼仄复杂的实操环境,要从中找到一条可行有效的发展路径是不容易的。城市规划变成了需要更加追求手段巧妙的工作。

    诸多制约因素构成了一个逼仄复杂的实操环境,要从中找到一条可行有效的发展路径是不容易的。城市规划变成了需要更加追求手段巧妙的工作

    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凭借经验和一般研究只确定大致发展方向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规划的需要。要做不但“正确”还要“准确”的规划,必须获得更多领域的支持、研究和人员参与,将城市规划、管理、运营的过程和要素统筹考虑,提供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尊重规律、更加精准巧妙的解决方案。这也是2.0时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特点。

  • 规海拾贝 | 存量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探索(城市设计系列研究01)

     


  • 蕾奥动态 | 东部高铁新城综合规划研究和片区统筹开发实施策略通过中期成果验收

    近日,在龙岗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成果验收会上,由蕾奥土地统筹开发研究中心联合规划二部编制的《东部高铁新城综合规划研究》和《东部高铁新城片区统筹开发实施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综合规划”、“实施策略”),顺利通过中期成果验收。

    东部高铁新城位于深圳“东进”重要廊道及深莞惠都市圈关键位置,是龙岗中心区与坪山中心区的衔接腹地,枢纽引擎足、产业空间大、现状强度低、生态本底佳、开发意愿强烈,亟需提高站位、抓住历史机遇,通过科学的规划管控和实施引导,合力推动片区站城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转型发展。


     本次项目以综合规划为核心,提升发展能级、统筹空间布局、提高发展质量,以实施策略为抓手,统筹实施路径、协调公配设施、明确收储要求,探索建立存量开发大片区战略与实施规划协同编制体系。

    规划提出东部高铁新城强化科技交流等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与大运新城科研商务功能差异互补,促进宝龙、坪山等国家高新园升级,带动低碳城、坝光等片区发展,构建“一中心、双节点、多片区”的东部中心发展格局。

    在枢纽片区,按照“站城产圈层式发展”统筹功能布局,提出枢纽强化、道路连通、产业保障、公配补足、生态优化、项目实施等策略,打造站城协同发展、国际一流的复合型枢纽都市。

    项目编制过程中,与该片区图则修编、产业规划、更新整备专项规划等多次对接,与区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紧密协作,向市、区领导多轮汇报,起到了战略引领、规划整合、实施统筹的重要作用,并助推片区上升为市级战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