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规划海鲜46期 | “地摊经济”本质是城市化的成本问题

    全文1004字,阅读需要3分钟

    近日来,“地摊经济”突然成了热词,引得众说纷纭。支持的声音很多,但反对的声音不小。有雄论把发展“地摊经济”摆到了干扰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形象的高度。言下之意,我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线大都市,发展“地摊经济”太掉价了!

    地摊让不让摆、怎么摆,都是可以作充分探讨的问题,但如此傲慢地看待“地摊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方。

    所谓的“城市”,来源于代表着防御功能的“城”和代表着集市与贸易的“市”。尤其是后者所展现出的集聚、交流、开放等特点,是城市之“本”。而地摊可以说是“市”的本源,是最低成本的“市”,是城乡交融过渡的最简单、最顺遂的方式。

    当前,中国仍处于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绝对城市化”阶段,进城后生活方式、收入水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对城市化”仍需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市民收入级差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相当多城市的社会收入结构更似“金字塔形”而非“橄榄形”——毕竟“我们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地摊经济”依然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生存土壤:既可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还可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开支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座城市,其社会结构都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这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便是首都,也有从事各行各业的较低收入群体,他们在劳动之余,也是需要城市生活的。站在“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立场,城市政府必须为不同收入阶层提供其支付得起的生活场景,也就是多样成本的“市”。城市的温度和烟火气,城市的活力和包容性,皆源于此。

    因此,关于“地摊经济”的争鸣本质上反映了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态度。如果城市决策者有着洁癖式的城市美学伦理,如果城市管理者把“精细化治理”当成了“精致化治理”,如果城市经营者将空间生产与土地财政深度绑定,那么“地摊经济”的存在自然是令他们难以容忍的。可这样一来,城市生活的成本提高了,进城谋生的成本提高了,城市化的门槛提高了,势必会影响城市化的有序推进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化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一个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家庭,要真正实现从生活方式、知识技能到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的“城市化”,至少需要三代人的转换。这个过程急不得,需要“绣花”功夫的细心、耐心和巧心,需要充分尊重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五年前,习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言犹在耳呢。

     

  • 蕾奥动态 |《龙华区大浪赖屋山(横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规划研究》顺利通过图则委审议

    2020年6月11日,由蕾奥团队编制的《龙华区大浪赖屋山(横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规划研究》经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2020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该项目由蕾奥规划二部承担编制工作。

    赖屋山土地整备项目用地面积140.9ha。项目地处机荷高速、福龙路和羊台山森林公园围合区域,是城市的交通咽喉和山水门户。在建拟建的赣深高铁、轨道6号线、轨道33号线和干线性主干道光侨布龙连接线都在此经过,计划2023年建成的深圳市第二十六高中也在项目内落地。整备项目的推进,在促进市级重大交通、公服设施落地,推进生态控制线内用地清退和保育,解决城市化转地历史遗留问题和促进区域扩容提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树立了用好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政策,有效一揽子解决土地整备和历史遗留问题,为城市发展啃下“硬骨头”的又一示范。

    技术上,项目有四个重点难点。其一,项目已批法定图则在现状路网骨架基础上,以发展备用地为主,但上位综合规划和主要道路的方案设计已对片区定位和空间骨架做出了调整,需要重新研究整体功能及格局;其二,项目涉及工业区块控制线、输油管线、基本生态控制线、河道蓝线、水库准水源保护区、高压走廊防护区、轨道安全防护及规划控制区等空间管制区,对具体用地布局的要求严苛;其三,项目临近羊台山山体,需要重点协调土地整备再开发与山体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其四,项目涉及社区、政府等多方利益,需要统筹协调,以切实推进整备落地。相应项目组以融入区域功能格局,优先保障公共利益,协调各方共赢的原则,对片区目标定位、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城市设计和利益平衡进行了详实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对已批法定图则的系统优化方案,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图则委审查。

    最终通过土地整备,政府收储88%的土地,以落实重大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社区获得12%、功能为商业和二类居住的留用土地,以支持原农村经济组织继受单位的转型发展。整体将原有52万平方米旧厂旧村,升级为35万平方米产业、12万平方米公共配套和44万平方米品质人居的产城融合社区,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推动低端制造业向时尚创意、科技研发转型;落实1条高铁、2条地铁、1条干线性主干道的征拆;落实10.14ha高中、2.19ha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增加5800多个学位供给;实现生态控制线内用地的清退和收储;塑造“时尚、科技、生态”的龙华西门户形象。

    存量时代背景下,土地整备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主要再开发模式。规划二部将持续通过实际项目推进,提升存量规划技术和经验积累,扎根深圳,面向湾区,携手政府和市场,长久服务新时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项目开展过程中,市、区城市规划和更新整备主管部门以及专家对本项目的指导和支持。

  • 蕾奥动态 |《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李村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通过邢台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技术审查会

    为贯彻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有关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指示精神,指导各市县(区)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河北省厅要求,2020年5月19日,由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邀请河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河北省规划大师邢天河莅临指导,成立专家审查组,对与会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了技术审查工作。

    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李村镇作为市辖区乡镇,空间上已经与中心城区紧密相接、融为一体,未来发展将成为邢台市中心城区功能的有力补充,在邢台市动能转换过程中将承担起重要角色。因此,由蕾奥北京分公司牵头编制的《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李村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作为第一批技术审查成果,充分论证了两个镇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功能板块发展的竞合关系,提出发展思路、定位及目标策略,成果内容顺利通过技术审查工作,并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河北省规划大师邢天河对各县(区)工作做出评价,并将省领导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讲话要点进行了传达,指出: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结构优化、存量发展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导则进行编制;明确建设用地规模来源,解决瓶颈制约问题等。且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三线重叠、摸清现状底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若干技术问题也做出了解答和指导。

    后续工作将结合专家技术审查意见进行深化和完善,按照邢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工作要求。

    此外,2020年5月14日,蕾奥团队在继《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李村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后,又成功中标《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李村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标段一)。项目团队将依托长期以来两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工作基础,兼顾全面性与专业性,在相关专项规划中实现总体指引和管控的纵向传导、内容细化以及实施指导等内容,并与下一步详细规划做好衔接。

  • 文化生活 | 蕾奥二部2020年度“TOD方案征集活动”方案评审会顺利结束

    6月14日下午两点至晚上八点,由蕾奥规划二部组织的2020年度“TOD方案征集活动”方案评审会,历经6个多小时的公开分享与热烈讨论后顺利结束。此次方案征集针对正在开展的《杭德城际德清段轨道沿线综合布局一体化开发研究》中的多个城际站点,依托全部门技术骨干的群策群力,在既有的整体发展思路基础上,结合各站点的地段特征,按照TOD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进行因地制宜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的比选,为站点地区开发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本次征集从发布到评审共历时两周,要求每个站点由2~3个项目组认领,站点负责人涵盖主创设计师至助理设计师多个级别。项目组提交成果包括TOD概念规划设计核心理念及思路、用地规划图、城市设计平面、空间三维形态分析等核心内容,通过展板进行展示,并组织PPT进行方案的介绍。期间,历经方案征集发布会、邀标报名、信息答疑会、交流指导会等多个环节,最终共征集城市设计方案15项。

    当天的方案评审会按照各站点顺序依次进行方案汇报,由相应项目负责人进行方案阐述,再由部门经理张震宇及多位项目主任对各方案进行点评及问答,重点围绕站点功能定位、TOD理念与原则的贯彻、站点与周边地区的功能衔接、交通组织与步行流线、城市形态与开发强度等问题,共同探讨站点的解决思路与设计策略。

    通过本轮集思广益的方案征集,通过公开汇报及评选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共享及展示锻炼的机会,更是通过深入的探讨与开放式的创意构思,为站点TOD城市设计提供了更具开放性的解题思路。后续项目组将充分采纳集体智慧加快站点TOD城市设计的整合深化。

  • 行动探索 | 生长型陆海统筹规划行动实践——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规类
    项目地址:广东深圳
    设计时间: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
    设计团队:刘琛、黄汝钦、朱梦涵、李斌、叶坚林、潘俊豪、陈勇华、胡宇帆、胡思阳、黄玮、郭怡清、施祺、杨运劭、陈国强

    全文2257字,阅读需要4分钟


    规划背景

    龙岐湾滨海地区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咽喉之地,面朝大海、三面环山,是“纯深圳、最大鹏”的山海活力内湾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范围用地规模约3平方公里,现状以滨海养殖为主;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构建的背景下、在深圳城市东进的战略选择契机下、在大鹏新区筹建5A级景区并拓展“全域旅游”的需求下,龙岐湾滨海地区作为大鹏新区城、湾联动的半岛中枢,和粤东滨海黄金旅游发展带上西联东接的关键支点,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亟待通过战略项目的共生集聚和滨海空间的创新营造,再圆深圳城市卓尔不群的蓝色梦想。


    规划构思

    龙岐湾滨海地区涉及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之间在“海陆边界”上的冲突,虽有《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的政策支撑,但考虑到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影响,以及市场开发不确定性等挑战,本次规划的关键在于:应对现状条件和相关政策要求,做到“审慎填海”、“精明用海”,服务发展,兼顾实施,探索出更灵活、更多元、更可行的规划方式,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方案设计,进而为地区的功能集聚、空间营造和实施行动提出“进阶生长”的规划指引,有效引导后续法定规划修编和项目选址建设。

    近期用海方案——土地利用规划图


    工作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谋划、功能策划、空间规划、行动计划四部分综合研究。

    1)目标谋划,契合新时期国家城市与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龙岐湾在深圳东部“稀缺性高用地供给地区”、“唯一功能连续性湾区”、“唯一同时珍藏自然与人文印记的湾区” 三大个性特征,落实龙岐湾与南澳共筑粤东旅游陆海集散枢纽的整体构想,明确龙岐湾滨海地区“国际旅游岛创新合作区”的战略目标,延续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战略发展地区”的角色定位。

    2)功能策划,立足湾区、城市、半岛多维视角,构建与区域互动融合,涵盖“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3)蓝图设计,强调基于海陆统筹条件、湾区形态研究,精明制定龙岐湾生长型方案设计;并结合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体系、绿化网络、海岸线利用、建筑设计等开展整体城市设计研究,提出核心价值要素的导控要求,制定城市设计指引。

    4)行动计划,划定“开发单元”,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与实施建议。

    开发单元划定


    创新特色
    创新特色1,定位:多维分析,面向趋势,彰显个性。围绕新发展趋势与区域竞合关系,创新地区发展更优模式。

    解读上层次相关的数十项规划、规定与条例,龙岐片区功能定位相对明确,而对新大片区的设想较多,存在多种可能性。为此,围绕地区新的发展趋势与既有个性特征,龙岐湾地区需以更高起点、更新思维,明确更优发展模式。作为粤东黄金海岸带和深圳东部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岐湾应联动海岸带各旅游度假板块或节点,实现差异化和共生性双方面的进阶提升。


    创新特色2,统筹:协调冲突,陆海统筹,界定边界。响应国土空间一体化理念,解决陆海规划协调与统筹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坚持陆海统筹的空间资源利用。遵守生态控制线与海洋生态红线共同组成的深圳全域空间管理制度,协调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对于开发边界的界定;考虑到龙岐、新大交界处空间对于龙岐湾区岸线、功能、交通和空间脉络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关键作用,规划综合考虑现状海深条件与自净能力,现状堤坝位置,针对海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岸线形态优化条件,从可生长衔接的角度出发,提出“近期用海”与“远期填海”的生长性陆海统筹方案,实现岸线的完整性、可达性和体验丰富性。


    创新特色3,框架:保护优先,生态海绵,水岸绿城。构建低冲击海绵基础设施框架,回归“海自然”生态文明。

    针对地区地形地貌、龙岐湾内海水条件与水动力分析,规划倡导“海自然”生态文明发展观,通过改造与修复,在保证河道蓝线的前提下打造3个生态湿地公园;识别山体径流预留4条汇水路径,促进区域水系微循环;补充10条生态草沟、2个生态雨水花园等半人工设施,积极构建低冲击的海绵城市框架,实现自然做工与工程处理的有机结合,维系“七娘山下白鹭飞”的地区生境。

    同时,近期方案海堤以外,以绿色生态、空间灵活的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构成浮岛,用栈桥连接,打造滨海市集和创意聚落,实现精明用海。


    创新特色4,实施:有机生长,远近衔接,单元开发。制定用海-填海的生长型建设时序,单元管控预留弹性。

    针对龙岐湾滨海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和受海陆统筹政策约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有序有效指引后续开发,本项目划定“开发单元”,并明确刚弹性导控指引,为后续项目开发预留空间建设弹性。同时,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

    开发时序安排


    实施成效

    项目开展期间,规划获得社区、街道、专家及政府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项目北部的水头片区土地整备已编制完成清理方案;基于本项目用地方案已完成新大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大鹏新区综合文体中心、海洋博物馆、科技馆等滨海公共建筑已结合本次规划方案进行选址立项;本项目提出的主题公园项目已由新区主导引入乐高乐园,并列为广东省、深圳市重点项目进行选址研究和概念方案设计。

    远期用海方案

     

     

  • 蕾奥动态 | 南京新港片区控规项目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奖”

    2020年3月17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发布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奖评选结果的通知》,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联合体项目,《南京市仙林副城新港片区NJDBa010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存量发展条件下成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荣获二等奖。

    南京市仙林副城新港片区NJDBa010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存量发展条件下成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为我司规划三部编制,新港片区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发展成熟,该项目通过“整合”“提升”“融合”的策略,促进新港片区在城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方面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本项目采取研究与管控相结合的规划编制方法,在探索产业园区的多尺度产城融合模式、建立企业存量用地盘活的精准评估体系、探索转型升级运营的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可推广的研究方法。

  • 蕾奥动态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中心城市更新片区空间规划研究》通过区政府审查

    近期,蕾奥团队推进的《深圳市龙华区大浪中心城市更新片区空间规划研究》顺利通过区政府审查,该项目由规划三部和龙华事业部共同承担编制工作。

    项目位于龙华区西部大浪街道,规划总用地285.4公顷,北邻大浪时尚小镇,南距龙华现代商贸中心仅5km,基地坐拥背山靠水的自然格局,西南侧临近羊台山风景区,东北侧紧邻茜坑水库,大浪河纵贯规划区东部,生态资源优越。

    大浪中心片区是龙华早期重要的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项目旨在通过片区更新统筹手段,在片区存量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转型、高品质提升、有序化推动”,引领带动片区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土地资源,抢占发展机遇,将大浪片区打造为“24小时创智绿洲”。

  • 蕾奥动态 |《深圳国家高新区西乡铁仔山片区概念规划》通过宝安区政府审查,获得好评

    2020年5月24日,由蕾奥团队编制的《深圳国家高新区西乡铁仔山片区概念规划》项目,顺利通过宝安区区重点产业园区(片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得到区领导的高度好评,项目顺利结题,该项目由蕾奥规划二部负责具体编制工作。

    项目多次向西乡街道办、区各职能局及市区两级专家汇报讨论,并两次上区领导工作会议,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定位、规划思路及推进路径已经在区各级政府层面达成高度共识,对建设深圳国家高新区西乡铁仔山片区具有重要意义。

    铁仔山片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沿线、107国道黄金商务带,临近空港、机场东枢纽、西部港区和深中通道;距离国际航空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不到5km,同时临近蛇口、盐田、南沙等国际枢纽港口,靠近深圳北、西丽等国家级高铁枢纽站,通过广深高速、机荷高速、深中通道等可快速接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多条地铁穿过,是深圳高新区对外的首站和产业西协的桥头堡。同时片区处于科技研创走廊、中央商务走廊、高端智造走廊交汇处,可快速衔接全球创新网络。

    2019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印发,明确将铁仔山片区划入深圳高新区扩区范围。铁仔山片区在西乡街道中部,东至铁岗水库,南至西乡大道,西至宝安大道,北至航城大道,规划总面积约12.98平方公里。

    规划通过分析片区自身发展条件,结合区域发展机遇和对标国际一流园区,提出“立足湾区、链接全球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枢”的定位,并以高端科技服务和研制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优质环境融合创新资源引领品质创新空间塑造; 以人性尺度的复合街区实现高度的产城融合。

    项目聚焦产业提升、产城融合、空间优化、实施推进四大方面,重点实现区域产业差异协作,打造“三主三辅”产业体系,建链、强链、补链,引进和培育产业生态引领性企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以产研社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宜居生活,适度超前配置基础配套,突出特色服务;统筹考虑并合理确定开发规模,控制山海通廊开发建设,以立体开发模式推动空间增效;以政府引导进行资源统筹,推动政府对于公共资源投入。

    本次概念规划的顺利编制,将有效指导下一阶段铁仔山片区综合发展规划的编制。

  • 蕾奥动态 |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指挥部会议召开,充分肯定蕾奥总设计团队服务

    2020年6月11日,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开发建设指挥部召开年度第二次会议,会上蕾奥总设计师团队就本阶段的服务工作进行汇报,并获得充分肯定。

    自3月份正式开展工作以来,总师团队已完成服务方案、操作指南、项目清单等工作,重点根据申请对项目清单内涉及项目开展技术审查。目前总师已参与审查项目14个,涉及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交通研究及景观设计等多类型规划。工作方式上,总师团队采取多专业小组共同审查的组织形式,积极提供全面的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内容上,总师团队结合审查项目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设计方案、区域整体管控及重点事项完善等方面提出6项建议,为后续工作提出优化方向。

    与会领导充分肯定总师工作,对总师团队提出的重点建议表示认可,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6个建议事项关联的问题上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涉及重点事项的建议专题研究,完善片区发展管控指引。后续总师团队将继续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并及时总结问题,做好跟踪及服务,并按计划推进专家智库、高端论坛等工作。

  • 规划海鲜39期 | 以“简政、放权”的改革思维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正式印发,让绵亘数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方案终于“靴子落地”。接下来的几年将进入新旧空间规划的体系重构期、新旧法规制度的衔接过渡期和新旧空间问题的集中应对期,对我国今后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特别是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技术、政策等等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此,《意见》的出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诞生意味着新的开端,具体的落实工作还需做很多的探讨、实践与调校。怀着这样的思考,本文是整个系列的第一篇。

    全文20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简政放权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演进逻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求。所以,《意见》虽然可以说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纲,但它所阐述的也不仅仅是一套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是什么、怎么编和怎么管的问题。我们可以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治理现代化的大环境下,从简政放权的角度去对《意见》进行更多的解读。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意见》出台的一些背景现象——

    现象之一:近十余年来,空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政府部门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规划干预,反而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国家已需要站在国土空间层面对各类规划进行体系性的统筹。

    现象之二:目前的国土开发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普遍存在过度开发、保护不足的问题。在建设生态文明体制的大前提下,对各类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实体性的归拢是非常重要的。

    现象之三:城镇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战场。但在“土地财政”影响下,城镇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巨大、水平不一、统筹不均,甚至是供需错配。特别是大量低质的土地供应令供应规模超出合理需求,而从低质空间转向高质空间还需要更大的各类投入,往往很难满足。

    现象之四:当前在城市规划中的过度管制导致在城市功能和布局上市场参与不够,城市活力不足,城市特色缺失,城市效益不佳。

    现象之五:城市在新建时规划编制实施主体是市级政府和规划部门。现在进入内涵提升阶段,规划实施主体下移,导致规划编制与实施出现脱节。“条条”的单一目标与“块块”的多元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偏差。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意见》所提出的“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可谓正当其时,尤其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和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来统筹推动这项工作的做法,从构建大体系和大关系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利用行政和技术手段去建立有效的规划编制、管理、实施制度,这固然不错,但我认为,关键的关键更在于如何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在新的空间规划制度中避免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一抓到底、事无巨细、职权不分的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过程中遵循二八原理,处理好中央决策和地方决策、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关系,要站在未来市场活力、城市活力和百姓生活等角度留给市场相当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原则,也针对过去规划当中曾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好类。国土分类的大类(如建设用地、保护区)要一以贯之,落实到底。一方面要避免过去各类规划“自言自语”的弊端,统一“语言”规范,以便分清各部门机构的职权范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既不要随意地往里渗,也不要随意地控。另一方面要确保国土大类的层层落实,以便开展宏观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监控与评估,抓好国土大分类的总量平衡、分类管理和协调政策。

    二是划好线。看起来是划线,但背后的工作却是大量而又敏感的。首先,保护和建设中间的边界非常重要,其划定和调整都涉及极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这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的功效和工作重点——必须搭配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其次,要避免过去土地利用规划过度承认现状的弊端,如今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甚至城市收缩的现象也已出现,在给具体的城镇划定开发边界时,是放大还是缩小,就变成国土空间规划中一个很关键的前置问题。第三,线的管理要讲究刚弹结合,避免走极端化,既要管得住又不能管死,实现动态可调整。第四,针对过去规划管理中常常出现的管理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单一的“图示化”或“条文化”管理都不易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两种方式的结合。

    三是切好层。首先要按照《意见》提出的“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主张国土空间规划在总体规划层次就把城镇开发边界划线作为工作重点,侧重对区域结构和网络系统的空间安排,不要伸到城镇开发边界以内来。其次,在这个大前提下,城镇开发边界内依然还要分层。因为仅靠详细规划一个层次的规划解决不了现在的城市问题。比如城市、镇仍有各自的宏观发展问题需要在规划中研究解决,随着规划实施的下移,必要的分区规划仍有存在的合理性,但这些内容如都纳入总体规划层次的编制内容,则又会导致城市一级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就如过去的城市总体规划一样,对城市内外不分,内容近乎“百科全书”。

    四是放好权。通过前面的分类、划线、切层等铺垫,最终就为了落到简政放权上。首先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交给市场。其次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上,该基层操作的要放给基层,在规划实施的重心下移过程中,应思考“条条”要在管住哪些的同时帮助基层“块块”发挥能动性。在从中央到基层的社区、村庄这样一个大纵向系统中,职责与权力、刚性和弹性需要有很好的结构设计。

    总之,我们正在建立一套新的规划体系。中央文件的出台仅仅是开始,在没有很好的操作机制和制度执行之前,就没有到真正能够欢欣鼓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