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蕾奥动态 | 任台风"山竹"肆虐 ,香炉湾屹立不垮!

    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于9月16日17时在江门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对珠三角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珠海、江门、佛山、深圳等地部分地区最大风速达14~17级!

    我司设计的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工程又面临一次超强台风考验!在香炉湾沙滩修复之前香炉湾情侣路路段是最容易遭受台风破坏的地段,规模很小的台风都可以造成潮水漫路、护岸设施受损、树木瘫倒等危害。近年来,珠海频频遭受“彩虹”“妮妲”和“天鸽”等强台风天气的侵袭,香炉湾沙滩修复前后、香炉湾沙滩与其它无滩地段,应对台风袭击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此次能否再抗住超强台风,设计师们非常关注,台风后马上赶赴现场检查,只发现现场局部木栈道损坏,个别乔木被吹倒,个别坐凳微微移位。香炉湾沙滩景观又一次成功的抗住了超强台风-“山竹”。




    珠海香炉湾沙滩景观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就考虑到珠海频繁台风,所以设计在材料运用和植物选择等非常斟酌。比如坐凳采用了900宽的整石坐凳,即有好的观景和休憩体验,又能抗住台风;石笼能拦沙不进绿化带里,方便打扫;椰子抗台风、耐盐碱,此次无一被吹倒;马鞍藤不仅美化沙滩,还可固沙抗风、耐盐碱;观赏草美观、抗风、耐盐碱。设计较好的做到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香炉湾沙滩修复是珠海城市“双修”项目的典范!

  • 规划海鲜28期 | 推动空间规划体系升级的“两个要件”和“三项工作”


    全文23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编者按 

    如何理顺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以推动空间治理现代化,如何重新认识城乡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近年来规划改革的主要线索和热门话题。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国土规划与城乡规划分层运作,以完善新型城镇化下的空间资源治理体系。接下来的几期规划海鲜将连载关于这一话题的见解,从对“三规合一”的检讨开始,提出以国土规划为工具统领各类空间规划的设想,最后从实施效用角度呼吁城乡规划回归其城乡建设管理使命。今天是该系列的最后一篇《推动空间规划体系升级的“两个要件”和“三项工作”》。


    核 心 观 点

    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空间规划权责进一步集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呼之欲出。在此空间规划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继续扩大在空间规划改革领域的积累优势和探索力度,深化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认识与思考,做好深化改革的技术和程序准备,加快推动“三规合一”向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规划体系升级。


     “两个要件”:技术和机制双管齐下

    目前“三规合一”工作基本是以中心城区为对象,以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为主干去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如腾挪得到的可利用土地要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城市可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安排成为最重要的成果输出。而根据“一张蓝图”的涵义和要求,空间范围应覆盖整个行政辖区而非只是中心城区,主干平台应是国土空间规划而非城市规划,协调重点应在明确各规划的角色分工而非只是技术性内容的衔接。因此,在具体工作上,国土资源厅层面需要做好技术上和机制上的双重探索。


    一、技术层面的探索 

    技术性的探索要体现空间治理科学化的发展要求。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的重难点是对城、镇、村空间的治理,因为城、镇、村空间的发展具有更为复杂的规律。与农业、林业、环保、旅游等空间边界不同,城镇村的边界往往是动态变化的,不能采取相同的划定方法。后者的划定其实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博弈协调的结果。城镇村发展边界的划定既要将战略性、系统性、趋势性的因素纳入考虑,也要结合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去做动态调整,方能形成宏观国土空间管控与基层城乡科学发展的协调。同时,城乡规划还是宏观规划与地方事务的接口,因此在技术上必须针对一些“规定动作”(如上层次规划和国土空间管控所关切的问题、国家要求贯彻落实的“行为规范”等等)明确审核要件,引导要求地方规划主动落实。

    另一方面,技术规范的统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要求,对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调整;目前已显庞杂混乱的各类保护区、发展区的划定认定工作,也应统一收归自然资源厅手中。



    二、机制层面的探索 

    机制性的探索要体现空间治理系统化、法制化、民主化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工作焦点一是动态管理机制,二是省地事权划分。

    当前各类空间规划管理普遍存在重编制轻实施的现象,习惯于行政申请式的被动管理模式,有时候建立了较好的技术方法,但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维护(,使规划实效大打折扣。作为以“底线管控”为基本内容的国土空间规划不能停留在边界勾绘的层面,而应将相关规划审查、实施监督、评估反馈、调整研究等环节纳入统筹管理,形成闭环运行、动态维护、不断反馈的规划工作机制,并对规划维护所需的财政、人员、技术等因素做出制度层面的保障。

    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的各专业规划的编制管理大多属于地方事务,但其编制审查依据却有相当部分来自于上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即前文所述的“规定动作”。“规定动作谁规定”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衔接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省层面规划制度设计的焦点。而在地方层面,根据空间治理法制化、民主化的要求,宜将一些重要的法定空间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权赋予地方人大,并明确以上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管制要求作为重要审查依据,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传递性,并有效遏制地方“一任领导一任规划”的现象。


     “三项工作”:近期工作抓手建议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能用微观手法去解决系统性问题。根据上述思路,建议省国土资源厅层面在近期开展如下工作,为系统性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空间规划大普查” 

    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显著,各地各级所面临的空间发展问题不同,各自建立的空间规划序列不同。要制定全省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既要摸清各地的差异性以形成分类引导策略,更要全面分析各种空间规划问题的形成机制,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可以解决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对从省到镇各层面空间性规划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了解已正式批准的、未批但在执行的和计划编制的空间规划的品类、数量、覆盖情况、实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以便总结有益经验,提炼关键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做好基础准备。


    二、加强规划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我们发现,越是规划信息平台完善的地区,空间治理越为得力。因此,有必要将规划信息整理当作国土资源调查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去推进,将规划信息系统当作基础设施去建设。建议在地级以上城市加快基于GIS平台的规划信息调查和建库,作为今后国土空间治理过程中汇总、统计、分析、查询、决策、管制、监督的重要工具。


    三、争取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省部合作试点 

    各省应结合规划普查和平台建设两项工作,摸清自身情况和基本诉求,同时向自然资源部争取省部合作试点。其中,立法是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地位、工作机制和基本规则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步骤。应将立法和政策预研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争取影响部委决策,在未来全国性的规划改革中抢占有利地位。

  • 规划海鲜30期 | 规划的挑战与命题——从1.0到2.0


    编者按 


    由蕾奥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著的《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将于近期面世。本书以行动规划的理论为切入点,结合蕾奥十年来的经典案例,系统叙述了蕾奥主张行动规划的缘由、思路、内涵、具体内容及其用途,阐述了行动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体系演进中的意义,并对行动规划如何应对2.0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规划需求做出了前瞻性的探讨。本书以“开创城市规划2.0”为主题,那么何谓规划2.0?接下来的几期规划海鲜,我们将围绕规划2.0,谈谈我们的理解。今天是第二篇《规划的挑战与命题——从1.0到2.0》。


    核 心 观 点   


    城市发展从1.0的建设时代转入2.0的运营时代,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回归理性,尊重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当以人为本,塑造承载理想的共享家园;应当关注效益,提升城市空间的人气活力;应当包容创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应当面向操作,成为各界认同的治理工具。


    全文30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正如工业1.0 时代之前没有成型的工业体系,但已存在手工业和大规模作坊一样,规划1.0 时代之前并非没有规划,但没有成型的规划体系,规划设计只是简单服从于具体项目建设的需要,即便项目大到城市这个级别(例如包头、攀枝花之类的工业城市)。

    我们可以把20 世纪80 年代《城市规划条例》和《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作为规划1.0 时代成型的标志。总体来说,1.0 时代的规划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特征,通过远景蓝图由远及近、自上而下传导控制经济社会发展,但在管理应用上,以房地产市场化为分野,呈现“建设规划”和“经营规划”两个不同的阶段特色。前者政府是城市建设主体,规划主要服务政府建设项目需要,是城市建设的“施工图”;后者市场主体介入城市建设,规划又成为土地出让的“批发单”。

    刚则易折,讲究技术理性的规划在外部环境变化下漏洞百出,广受诟病;而“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式行政许可管理则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城市发展需求。进入城市运营时代,面对改善、转型和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中国城市将进入一个长期持续的“再城镇化”过程,1.0 时代的规划将更加捉襟见肘。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用导致过去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城市运营时代首先面临巨量的存量资源盘活、提升、维护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中,房地产去库存就是针对巨量的闲置商品房问题提出的。除了商品房空置、建设用地闲置,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建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地铁、公交、港口、机场,乃至教育、医疗、园林……后续运营维护都将是吞噬现金流的巨兽。据北京财政局公布的信息,2007 年至2013 年,财政补贴北京地铁各类资金221 亿元,其中2013 年财政补贴基本运营亏损26 亿元,更新改造支出近20 亿元,而2013 年全市用于公交系统运行的总补贴支出更是达200 亿元之巨!这就是运营时代这个“新时代”与过去面对的最大不同:某种意义上,如何“养”一座城市,要比“建”一座城市更难。过不了这个坎,前三十年快速城镇化只是铸就了“吞金巨兽”,“再城镇化”就会倒在财政这只拦路虎上。 


     * 根据赵燕菁的《城市化2.0 与规划转型》一文,在城市化过程中,资本支出递减,而运营支出递增。因此在“城市化1.0”阶段,要填补城市发展的资本缺口,将以土地为主的资源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本,到了“城市化2.0”阶段,城市运行维护成本大增,如何保证稳健的现金流是城市运营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城市运营时代其次面临着从“城”到“业”与“人”的视角切换

    城市空间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在建设时代通过土地滚动开发建成的物质环境,需要由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填充、支撑,使之更具活力、效益。“业”与“人”是城市的两大税基,是城市繁荣活跃的基础,同时也是持续稳健发展的土壤。城市产业发展,如果在以往还呈现投资驱动、外生型的特征,那慢慢就应向自我孵化、自我培育、自我升级的内生型发展,而要实现这样的发展,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正如一个家庭需要壮劳动力,在人口红利退潮之后,劳动力争夺的新戏码正在上演。城市竞争手段也从原来的资本补贴转向劳动力补贴。城市运营时代,就要打好住房、教育、医疗、环境、休憩、文化、就业等各种政策“组合拳”,打造劳动力和人才的“吸附器”,催生产业的自我升级和完善。


    近年来的“抢人”大战 



     * 近年来,国内一、二线城市掀起了“抢人”大战,围绕优化就业环境、降低生活成本、完善公共服务,各城市先后制定大量的政策和行动,以提高城市的人才吸引力



    城市运营时代最后还面临着城市系统复杂性和管理要求精细化这对矛盾


    从建设时代转入运营时代,管理者面对的是已初步成型但又欠缺磨合的城市各系统、各要素,其中还蕴含着快速发展期积累的矛盾。仅以交通为例,特大城市可能就面临着轨道建设、公交体系完善、慢行系统建设、交通拥堵防治、机动车辆管理、停车场补充等一系列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设施硬件补充和政策软件调控多管齐下方能见效。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完善、市民意识的提高,以及出于制度成本、财务成本的种种考虑,要求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政策精细化、精准化,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而不至于引起新的矛盾和问题。建设时代铺开的摊子,需要到运营时代精细地来收拾,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需要灵活运用新的工具和手段。

    城市发展从1.0 时代到2.0 时代,为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做怎样的回答?

    有一种回答是:上述诸多挑战与问题并没有超出规划原理的范围,其实已见惯不怪了,是城市规划早就考虑到的。针对当前的新情况,我们根据最新指示精神,采用了最新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判断,提出了应对之策,在用地布局上做了相应调整,在文本上增加了若干条要求……总之,“考虑了”并“纳入了”发展蓝图与文本,责任尽到了,具体的建设管理就要各级实施者在规划的指导下自行解决。

    另一种回答是:我们要从云端回到人间,深入城市运行当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判断各方真实的需求,提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能力、符合政治和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应当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治理的理念方式和城市运行的地方性、阶段性特点,尽最大可能利用科技革命时期的技术理性判断其对城市的多方位影响,对城市运行做出更加准确的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应当为城市做出更为理性的前景方案,但更注重渐进式的改善,从综合系统性的统筹行动计划,到局部的运营提升建议,再到具体项目的策划实施设计。在转型与变革的城市2.0 时代,我们不再寻求前置式理想蓝图刻板地放大到鲜活的城市中,反而更加期待推动城市在渐进改善的量变中逐步实现理想的质变。

    这两种回答的区别,就是规划1.0 和规划2.0 的分野。

    如果要进一步概括规划2.0的特征,我们可以罗列出如下要求:



    ——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回归理性,尊重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运营的基础是本质性的社会经济规律,而不是领导意志或者其他好高骛远的浮夸,把握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引领城市持续发展。
    ——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以人为本,塑造承载理想的共享家园。“城市即人”,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伦理,而且对于塑就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关注效益,提升城市空间的人气活力。城市建设需要弥补质量方面的欠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城市空间必须以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为前提,促进品质提升、活力提升。
    ——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包容创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城市建设作为空间供给也是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塑造包容共享的生活环境、激发创新的工作氛围,可以顺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助力城市顺利完成发展动能的切换。
    ——城市2.0 时代的规划,应当面向操作,成为各界认同的治理工具。新时代是政府、企业、社会、市民共同建设城市的时代,规划作为空间治理的工具,必须在满足政府作为管理主体的需求前提下,反映市场需求、市民意愿,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 行动探索 | 海南文昌航天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项目

    CONCEPTUAL PLANNING PROJECT OF HAINAN WENCHANG SPACE THEME PARK
    海南文昌航天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项目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
    项目地址:海南省文昌市
    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
    设计团队:秦雨、朱晓杰、陈允来、马克迪

    全文20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项目背景

    随着海南省高速、高铁区域交通一体化与文琼高速建设,将文昌市由原本的偏安一隅,开始融入环岛交通网络。2015年,海南省委提出将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北部打造以海口、澄迈、文昌、临高为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文昌作为琼北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旅游区域中心,同时亦是中国第四座航天发射场所在地,全国唯一低纬度航天发射基地,2017年文昌政府提出未来将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契机打造“国际航天城”。


    规划思路

    充分融合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需求及文昌 “国家航天城”的城市战略,结合文昌发射场的区域价值优势及发展诉求,直面文昌发展瓶颈及挑战,结合企业资源及滨海空间限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航天产业由嵌入式向内生式发展转变,实现差异化发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及识别度的航天科技交流及交易平台、科技体验与娱乐平台、城市品质与形象展示平台、城市品质与形象展示平台等四大发展策略。

    同时通过平台的构建时序,有效推进航天科技城的建设发展,以航天科技及会议平台为基点,承载国际航天应用交流交易功能,占领话语权,同时构建航天体验与娱乐平台,吸引人气聚集,延展研发、培训、产品转化能功能,丰富产业,最终完善城市功能,以城促产,形成有机生长的自发生长发展模式。所以规划综合区域统筹与片区价值,将文昌航天滨海主题发展带的中部(东郊椰林—发射场)定义为“服务文昌国际航天城的CAZ 中央活力区”。


    主要内容
    (1)塑造文昌航天在世界航天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吸引力:

    举办航天科技交流,提升海南航天品牌。可以利用海南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与国际旅游岛的休闲优势,在文昌举办国际性的航天技术论坛、行业交流、洽谈活动,交流最新的航天产业技术,促进国内机构、企业与国际技术、产业接轨,做大做强海南航天产业品牌。  

    发展会展服务及物流功能,构建国际会展及物流服务中心。发展航天会展服务及物流功能,打造航天展示中心,展示最新的航天项目与产品需求以及航天企业供货商的新成果、新产品。定期举办航天产业展洽会。发挥海运物流优势,构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服务中心。

    提供航天科技产品的认证、检验、交易功能,构建快捷便利的交易网络。同时积极申请国家航天认证中心的功能,建立交易中心平台,提供航天科技产品的认证、检验、评测、交易等相关功能,构建快捷便利的交易网络。


    (2)以航天科技体验(科普)与娱乐平台,集聚航天人气:

    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价值,建立航天科普中心,建设新型国家级航天科普基地,引入中国航天科技成果展、及全球航天科技历史等航天博物功能,通过模型、实物、多媒体和互动体验、科普旅游等方式展示航天技术成果,提高全社会的航天认知度。

    融合多种航天科技娱乐体验,营造别具特色的航天娱乐区。植入以航天衍生的科幻ip,打造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为主题功能,融合多种航天科技娱乐体验,营造别具特色的航天娱乐区。

    适应日益增长的体育娱乐需求,重点发展航天相关体育运动。适应日益增长的体育娱乐需求,重点开展乘坐氦气球进入平流层的太空观光服务、并引入滑翔机、降落伞、航空摄影等航空运动,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航空体育娱乐赛事。积极申办国际航空体育节、全国航空运动会、促进体育娱乐与科普旅游的融合发展。


    (3)以航天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前瞻错位发展:

    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发挥航天体验及娱乐平台的人才吸引力,同时充分调动佳兆业自身企业资源,与其他航天工业园区错位,重点关注航天应用及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着力推动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航天生态环境控制、航天健康监测等三大应用服务产业。


    (4)以城市品质与形象展示平台,营造航天品牌:

    塑造一条城市活力景观休闲带,从高隆湾至铜鼓岭30公里长的海滨长廊上将实现“生态”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为游客市民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一个连贯的滨海印象、成为文昌的城市名片。打造一条文清沿海城市云轨,从高铁站至铜鼓岭、高效快速链接沿海各功能组团,创造一个一体化的滨海格局,通过公共交通,重新组织人流与服务的空间范围。使CAZ能为滨海全域服务。

    规划区将承担辐射整个文昌航天城的文化娱乐、科技研发功能,形成区域性公共共享功能的聚集,建设区域性的24小时活动中心和活力中心。

    构建“产城旅”一体化,通过航天旅游发展加强关注度和吸引力,同时通过产业导入引入第一住所人口,促使商业、产业及旅游发展持续发酵,解决海南传统旅游区淡旺季明显、常驻人口及配套不足,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同时作为文昌航天城核心功能区,应充分利用滨海资源,结合航天主题,集聚大量公共建筑群与公园群标志性战略区域,打造能够彰显文昌特色的具有高识别度的中国唯一滨海航天城市形象,并体现中央所提倡的街区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包容性特征,成为未来文昌城市建设的典范新区。

    通过大型场馆的构建,打造区域级地标,同时通过威尼斯水街、航天总部、滨水活力带及空中平台的打造,树立代表文昌、引领航天的城市形象。

  • 规划海鲜29期 | 城市的新时代——“运营时代”

    编者按 

    由蕾奥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著的《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将于近期面世。本书以行动规划的理论为切入点,结合蕾奥十年来的经典案例,系统叙述了蕾奥主张行动规划的缘由、思路、内涵、具体内容及其用途,阐述了行动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体系演进中的意义,并对行动规划如何应对2.0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规划需求做出了前瞻性的探讨。本书以“开创城市规划2.0”为主题,那么何谓规划2.0?接下来的几期规划海鲜,我们将围绕规划2.0,谈谈我们的理解。今天是第一篇《城市的新时代——“运营时代”》。

    核 心 观 点   



    在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下,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到存量、经济转到人本、外生转到内生、速度转到质量,以往高速城镇化时代的经验难以复制、沿袭。我们认为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其实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城市的“运营时代”。


    全文28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历了前三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和城市迅速扩张,也在近十年逐步进入一个经济社会全面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恰也昭示着城市发展的转型需求。我们可以尝试从人、地、产、财、城、管等多个角度进行概述。


    一、从人的角度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人口的大规模跨地域流动和快速城镇化出现一个趋缓的趋势,先发地区例如珠三角,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趋近高限,继续快速增长不现实且没有必要;与此同时,在产业转移和梯度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后发地区农村人口趋向于本地城镇化,改革开放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在这过程中,关注点将会从城镇化的“量”转移到“质”,关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以及长期发展惯性积累下来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以人为本”正在替代“GDP 导向”,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词。城市间的“抢人大战”仅仅是中国城市新时代竞争主题变迁的开端,从“招人”到“留人”,再到“发展人”,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们带来对城市发展目的的重新思考和具体措施的不断推陈出新。

    * 20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率)逐年增高,2017 年达到58.52%,但自2011 年突破50%以后,其增速也逐渐降低。按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进入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阶段


    二、从地的角度 

    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由单一的政府划拨方式,向土地出让方式(招、拍、挂)占主体的有偿使用方式改革,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也使城镇建设用地开发规模背离了其合理承载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本来面目,转化为以城市财政经营目标为需求的扩张冲动,导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利用效率不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材料,全国当时(2013 年)有约5000 平方公里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占全国建成区的11%。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土地利用粗放不仅影响着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同时也给城市未来的持续维护运营带来了隐患和风险。“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重点要求。


    三、从产的角度 

    改革开放铸就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但也在发展中形成了出口依赖、二产畸高、质量偏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内部外部问题,这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主要由工业化带动。随着国家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创新发展、智能制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注点,促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根据地,其产业发展也在呈现高端化、服务化、多元化、创新化、特色化等多种态势,需要政府做出改革性的思路转变,并在建设和管理各方面做出匹配性的调整安排。


    四、从财的角度 

    分税制改革背景下,土地财政成为诸多城市地方财政和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样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资料显示,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已经超过100%,部分城市甚至超过200%,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存在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因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营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选择。然而不同于政府资金的公益性,社会资本有其趋利性的特征,在不同的投资体制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模式必然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变化。总的来讲,城市财政刚刚适应了投入-产出的“建设模式”,如何转为广开现金流渠道,从软环境建设中提升城市质量的“运营模式”,是极其重要的课题。

    * 有关机构曾以四种不同算法比较了2016 年7 月末全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债务率,发现即使按照最低的算法结果分析,绝大多数省级政府整体债务率已超过100%。在过去的城市开发建设中,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会诱发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但这已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


    五、从城的角度 

    城市建设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民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城市品质的提升需求在不断提升,突出表现在“城市病”问题方面;另一方面,全社会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些共识,例如遏制气候变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包容等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新型城市建设理念,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智能交通、共享社区等概念正在不同程度地付诸城市建设实践。城市发展既要拥抱新的技术进步,也要体现人类文明的共识。


    六、从管的角度 

    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尚未完全脱胎换骨,“经济唯上”的政绩理念正在发生变革,同时,政府也面临着从“城市开发建设者”到“城市管理运营者”之间的身份切换。未来的城市管理,应当是社会经济全面综合、市场社会充分参与、建设管理链条完整的城市治理。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都明示了这方面要求。从管理到治理,不仅意味着政府的身份和职能正在发生转换,而且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作用机制在发生变化,需要更为精巧的政策设计的运维手段。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进步的火车头,是创新进步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竞争的主战场。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面临着换挡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下,由增量转到存量、经济转到人本、外生转到内生、速度转到质量,以往高速城镇化时代的经验难以复制、沿袭。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其实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城市的“运营时代”。运营时代,城市扩张降速,生产出现过剩,成本优势无存,面对的却是前三十年快速发展被忽视和累积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它既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也是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艰难期。

    一位百强县的“一把手”曾经说,经历了几十年城市快速发展的惯性,当前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几个转型一起来,急需破题,原来的经验都用不上,兄弟城市也是各探各路,无法借鉴。我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做起?这就是城市运营时代需求的形象写照。

  • 行动规划 | 兰州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 OF "ENCLAVE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IN LANZHOU NEW DISTRICT
    兰州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类型: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地址:兰州新区
    用地规模:28.37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5年8月
    设计团队:邝瑞景、罗洁、陈扬、贺中辉、冯宪灵


    全文23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项目背景

    规划区位于兰州新区西北部,中川机场北侧。距兰州市区约90公里,距兰州市中川机场约12公里。


    项目区位示意图

    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兰州新区迎来物流和制造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与此同时,甘肃省提出“飞地经济”战略,计划充分利用兰州新区战略平台优势,整合全省资源,推进各地州市在兰州新区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区。上位规划《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14修改)将规划区重新定位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新增机场北物流园区,依托铁路货运枢纽,打造服务于区域的仓储物流园;近期内重点建设兰州新区北站及综保区两个货运枢纽,积极申报铁路口岸,增设国际集装箱办理站功能,适时开通兰州至中亚、俄罗斯、欧洲货运定期班列,构建空港功能区与陆港功能区联动发展的小西北地区功能最强的综合保税区。


    规划思路

    结合项目现状建设条件分析和目前兰州新区对于该片区发展的定位,规划采取七大策略,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组织用地功能,使建设良性发展,最终实现规划目标。

    规划策略一:区域协调,优化货运交通。规划着眼于构建高效的交通网络,整体统筹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北部综合产业片区和东侧工业组团三个产业发展区域,梳理客货交通流线,利用伊犁河街和淮河大道建立两条东西向货运通道,通过南北向干路与这两条东西向通道连接,快速疏解货运交通,同时建议伊犁河街向西延伸,与景中高速相接,并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

    优化后交通组织示意图(两条货运通道)

    规划策略二:判断土地价值,做到有的放矢。规划建议摒弃粗放的土地开发模式,从现状土地价值本身入手,把握土地开发价值与方向。根据现状土地开发特征,规划从交通、建设、安全、服务等方面总结了影响现状土地价值的八大因素,包括:现状道路通车情况、距货运北站距离、距现状村庄距离、距离秦川镇距离、土地建设难度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拟出让地价和地震断裂带影响区。规划通过arcgis软件对上述因子加权评分,得出了现状土地价值情况及分布示意图,从而确定规划区土地开发时序。

    各因子权重及评价结果示意图

    启动区选址示意图

    规划策略三:集聚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规划通过对即将引入产业进行分析与筛选,确定并集中安排最优条件的项目推进,促使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同时推荐园区内不划定市州园区边界,也不划分主导产业组团,各市州开发区域以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前期招商引资的项目集中安排在启动区建设,当启动区建成后,再转向下一个组团进行建设,以此滚动开发。原来各市州园区周边道路、水、气等设施继续归新区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按照具体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比例和开发强度,向所属市州收取,由新区统一代建。

    《兰州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各部门权责划分示意图

    可优先发展的产业示意图

    优化后产业布局规划

    规划策略四:以产为先,优化生产性服务配套。园区用地主要由仓储物流和工业两类用地组成,其中:物流园区的发展思路判断为,保障兰州新区内的三大枢纽实现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根据规划区内货运北站的定位及建设时序安排,飞地物流园区更适合作为甘肃省各州市货物集散的平台,近期以黑货为主,远期可考虑以白货为主,结合园区特点,可运输如钢材、建材、农副加工产品和中药材等货物,并努力建设为区域物流中心。规划物流园区由货场作业区、期货金属交割库、铁路口岸、物流仓储、物流服务等功能组成,并预留弹性用地,为未来商贸功能预留发展空间。同时纬五十一路以南考虑将物流仓储用地和工业加工用地进行混合开发,以适应园区物流和加工的发展需求,物流仓储建筑面积不少于60%。规划以物流园天山大道以东、物流园纬二路以南、物流园经六路以西以及淮河大道以北为界,划定示范园区范围,总计约2平方公里。

    兰州新区三个货运枢纽功能定位示意图

    物流园区功能布局示意图

    根据对制造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分析,确定具体服务内容,结合园区服务中心的布局,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位置。

    规划策略五:以人为本,优化生活配套布局,定制服务内容。根据园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用地构成,园区的人口类型主要包括村民、产业工人、物流工人、行政管理人员、商业商务服务从业人员、其他服务从业人员以及就业人口带眷家属。通过对园区就业人口及通勤人口数量的分析,确定园区常住人口在6.44-8.13万人之间,根据村民和带眷人口以及单身职工两类人群不同的居住生活需求,明确园区生活配套内容,构建服务中心体系,并以步行和自行车行尺度,确定服务中心分布。

    不同人群配套服务需求示意图

    服务体系规划示意图

    规划策略六:弹性控制,更加适应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弹性路网、混合用地、弹性用地和优化控制方法等方式,增加用地开发的弹性控制,以适应未来空间发展的弹性需求。

    弹性路网划分与土地出让示意图

    混合用地分布示意图

    规划策略七:管理创新,开启高效发展模式。规划建议通过土地的临时用途和缩短土地出让年限的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主要内容

    规划区城乡用地总规模为2837.09公顷,包括建设用地2139.58公顷和非建设用地697.51公顷,占比分别为75.41%和24.59%。建设用地以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为主,总用地面积约2049.9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2017.9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约32.0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包括区域交通用地67.77公顷和特殊用地约21.83公顷。非建设用地中,水域面积为67.25公顷,农林用地面积为630.26公顷。

    规划成果由法定文件、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其中法定文件包括文本和一图三则,技术文件包括说明书、规划图纸和附件。

    一图三则示意图

  • 蕾奥十周年庆 | 蕾奥行动规划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隆重举行

    9月1日,蕾奥”行动规划”研讨会暨《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新书发布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百余名城乡规划设计行业专家、学者和行业单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探索的过去与未来。

    发布会在蕾奥总经理朱旭辉的致辞中开始。朱总说,在过去十年间,蕾奥秉持“行动规划”的理念,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这离不开国内外广大客户、同行、专家的认可、支持和帮助。蕾奥将借《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的总结,进一步精进规划理论技术水平,为城市、为客户、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专业规划设计咨询服务。

    王富海董事长在致辞中对蕾奥十年来关于”行动规划”的思考、实践和展望进行了精辟的回顾总结,并向在场嘉宾隆重介绍了《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的基本情况。王董寄望这套丛书能够对蕾奥行动规划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法、专题实践等进行沉淀总结,让国内行动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发展尽己绵薄之力。

    发布会在新书揭彩环节迎来了高潮。蕾奥董事长王富海、总经理朱旭辉、研究总监钱征寒和嘉宾共同登台,为《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系列书籍揭彩。这套丛书是蕾奥以往十年发展实践经验的汇集,亦是国内第一套有关“行动规划”的实践探讨、“探路”城市规划2.0的丛书,由1本理论和方法总纲和9本各领域的实践总结共同组成。目前,第一本《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已正式刊印,其他9本正在结集出版过程中。

    随后,嘉宾代表就中国城乡规划改革转型、”行动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2.0时代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蕾奥丛书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

    开创城市规划2.0

    行动规划十年精要

    王富海  著


    蕾奥一直对城市规划的范式理念和技术方法进行跟踪与思考,尤其关注城市规划的实施效用,自成立以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行动规划”的理念,并进行了十年高强度多类型的实践探讨。在行动要素和路径的探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存量资源的盘活提升维护,城市治理各方面的综合科学决策,都在要求城市规划实现从1.0向2.0的阶段跨越。本书就是蕾奥对规划改革形势的思考和回应。


    城市站点TOD规划设计

    张震宇  主编


    TOD(公共交通导向式开发)在中国已有较大规模的实践,但落后于交通发展的站点建设,必需进行反省和提高。除了常规的空间方案设计,区域整体规划、投融资模式、利益协调机制和其他机制政策都会对TOD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能不作为必要的规划设计研究对象。蕾奥在过去十年间,参与了数十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TOD规划设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类型项目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制度谋划+规划策划+运营行动”的规划设计方法。


    行动导向型城市设计

    张震宇  主编


    如何让城市设计更具有效用和可操作性,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设计在研究与应用中的重大课题。为此,蕾奥提出了“行动导向下的广义城市设计”这一概念,主张找准城市设计的工作目标,结合实施操作环境,扩展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应用范畴,围绕设计主题的营造和设计意象的落实,做好关键过程的行动设计,结合导则、政策、项目、行动等多元方式,强化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

    深圳城市更新规划

    实践与探索

    赵明利  主编


    深圳的城市更新实践一直在全国层面都具有独特性和先行价值,其涉及的更新类型多样,面对的现实问题复杂,建立的政策模式超前,在过去二十余年间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更新制度体系。蕾奥一边承担大量更新项目规划,一边对整套制度设计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一边以深圳城市更新作为观察样本,汲取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在项目实操中逐步积累经验。本书就是蕾奥关于深圳城市更新的理解、思考和心得。

    新城新区

    战略收缩与规划升级

    李明聪  主编

    新城新区未来的转型升级是城市政府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新时代城市内涵式质量发展,协调好产城人的发展关系,有必要针对过快、过大、过散、粗放发展的新城新区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研究。本书立足于新城新区建设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提出新城新区“战略收缩”下的规划设计转型升级思路和方法,从定位功能、产业动力、空间品质、建设效率、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

    策划思维下的规划设计

    陶 涛  主编

    策划是一种基于创造性思维的行动准备,在城市规划中往往扮演着破局者的角色,是规划理性和设计创意之间的有效衔接,是规划意图向项目开发传导的必要手段,更是空间规划向市场运营层面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对功能定位、发展模式、项目产品等重要环节的策划,可以开拓规划思维,提升城市价值。本书结合蕾奥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剖析策划思维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的规划中的应用,阐述在规划的定制化时代,策划如何与空间规划结合,策动和引导发展意图的实施落地。

    城市双修

    走向渐进改善式规划

    魏 伟  主编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作为一项新的规划建设要求,在若干城市迅速形成良好效果。但蕾奥定义城市双修: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审时度势,体现新时代城市提质的要求;不是美化运动,而是正本清源,让规划重归解决现时问题的初心;不是一蹴而就,应是滚动推进,成为城市协调改善的工具;不是规划范式,而是建设模式,让城市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甚至可以充当规划改革的重要手段,变原有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1.0模式为自下而上渐进改善共同治理的2.0模式。


    综合管廊规划关键问题

    郭翔 / 邓军  主编

    综合管廊建设方兴未艾,但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仍有不少尚待厘清的技术性问题。如何构建路径最优、规模合理、设计科学、可持续运营的管廊系统,是综合管廊规划的终极目标。蕾奥曾承担多地的综合管廊规划,并助其成功申报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阐述了综合管廊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规范,围绕提高综合管廊规划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从规划布局、断面优化、建设运营、评价体系四大方面梳理相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手法。

    空间价值的挖掘与培育

    城市运营时代的规划思维

    蒋峻涛  主编

    中国城市发展正在从建设时代进入运营时代,城市运营是运营主体努力实现城市空间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而城市规划要针对城市运营的需求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规划机构也应当向服务城市运营的智库型机构转变。本书从谁在运营城市、学会在趋势中生存、在趋势中寻找核心资产、目标策划选择方向、路径策划寻找动力、空间规划落实布局、实施计划兑现价值等七个方面,结合案例详细剖析了城市运营的章法,并首次提出了“四次空间增值”的理论及其实现路径。


    【非图化】城市规划

    制度设计与管理创新

    钱征寒  主编

    城市规划具有技术制度二象性,从来就不是能仅靠“图纸”来进行管理和实施的,软的规划制度设计往往比硬的规划空间方案更具效用和价值。为此,蕾奥提出“非图化”城市规划的概念,主张在以图纸为重要线索的规划思路之外,强调规划相关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创新,以提高规划的操作性与实效性,适应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本书是蕾奥十年来规划制度研究的总结,结合典型实践案例,提出通过制度设计与常规规划的结合,软硬兼具地去解决空间治理关键事项的工作思路。


  • 蕾奥十周年庆 | 《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新书先飨

    《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新书先飨


    《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由蕾奥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为本书提笔作序。本书是《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的第一册,也是该系列丛书的主书。作为蕾奥行动规划十年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本书既是对当前规划改革形势的思考和回应,同时也是蕾奥自身对行动规划十年探索的阶段性小结。

    全书共分为三大篇章,上篇为“转型时代与行动规划”,以行动规划的理论为切入点,系统叙述了蕾奥主张行动规划的缘由、思路、内涵以及探索过程;中篇为“行动规划九条”,结合蕾奥十年来的经典案例,总结了行动规划的具体内容及其用途,重点阐释了有限目标、二八定律、熟知运行、策划导入、划分阶段、政策设计、定制行动、综合咨询和渐进规划等“九大要点”;下篇为“展望规划2.0时代”,阐述了行动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体系演进中的意义,并对行动规划如何应对2.0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规划需求做出了前瞻性的探讨。

    蕾奥借以本书出版为契机,将迄今对行动规划的所思、所用与所谋公之于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若能引发业界及社会对于行动规划理念更为广泛的探讨,我们将不胜感激。期待同行的批评、建议,寄望更多人在各方面共同研究推进行动规划,探讨规划2.0。

    《开创城市规划2.0:行动规划十年精要》将于近期面世,具体购买渠道将在本微信公众号于第一时间发布,敬请密切关注!



    上篇 | 转型时代与行动规划

    1.蕾奥行动规划的提出

    2.演化中的行动规划

    3.蕾奥主张的行动规划


    中篇 | 行动规划九条

    1.有限目标

    2.二八定律

    3.熟知运行

    4.策划导入

    5.划分阶段

    6.政策设计

    7.定制行动

    8.综合咨询

    9.渐进规划


    下篇 | 展望规划2.0时代

    1.城市的新时代——“运营时代”

    2.规划的挑战与命题——从1.0到2.0

    3.规划的2.0时代——运营时代的运营规划

    4.结论与展望

  • 蕾奥十周年庆 | 中国城市规划步入2.0时代,未来深圳怎么走?(转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多城市先后结束了快速扩张时期,迎来城市2.0时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变革、引领中国规划也进入2.0时代?9月1日,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为庆祝创立十周年而举办的“行动规划”研讨会暨《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发布会在深圳罗湖举行,汇集蕾奥十年心血、实践探讨形成的行动规划首次以“1+9”丛书的形式揭开神秘面纱,来自全国的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学者、研究专家和行业单位共同就过去十年中国规划发展和未来中国城镇化下半场、城市规划2.0时代的探索等议题进行了一场“产、学、研”三方探讨。


    十年磨一剑,行动规划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为什么要做行动规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在本次活动的演讲环节中直言,“行动规划是一个动态,遇到问题如何让规划行动起来是我们要探讨的初衷”。

    传统蓝图式规划,一般采用的是设计城市空间最终理想状态的规划方式,对于中国过去的规划1.0时代,王富海有着一个形象的概括,“以规划技术为核心,以规划的设计成果为最终产品来服务城市快速扩张”。但伴随着城市扩张速度减慢,从1.0的扩张时代走向2.0提升时代的城市,也对城市规划的体制、思想、做法、作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顺应这种转变?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机构,自蕾奥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探索。十年间,蕾奥用一次又一次的规划实践,对当前法定规划的效用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对未来城市规划的价值判断,提出了“行动规划”这种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蓝图规划”和“静态规划”的规划理念和模式。精确把握客户需求,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合理谋划发展蓝图和工作目标,在传统规划技术基础上,提供更符合空间发展逻辑的规划设计方案和趋近于现实的行动指引……这些行动规划所独有的特点,使得其从十年前孕育之初就备受业内外关注。

    行动规划到底怎么回事?王富海在演讲中给“行动规划”下了定义,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城市发展的要素,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能够根据规划实施效果和实际变化情况随之动态调整的,拥有较强的连续性、时序性、可操作性的弹性规划方式。


    《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1+9”发布,民营机构探路中国规划2.0

    十年磨一剑。此次活动中,王富海和蕾奥总经理朱旭辉、副总经理钱征寒和嘉宾代表共同登台,为《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系列书籍揭彩,这是蕾奥将以往十年的发展实践经验的汇集,亦是国内第一套有关“行动规划”的实践探讨、“探路”城市规划2.0的丛书。

    “这十本书应该说是‘1+9’”,王富海介绍,“1”指的是一本理论性质的书,包括了行动规划的缘由、来龙去脉以及自己对它的理解,并特别就其未来走向为读者做了一个交代。“9”指的是九本实践探讨的技术性分享,也是蕾奥在自身十年探索当中提炼出来的九个特别关注点,以案例为主,对站点TOD规划设计、行动型城市设计、深圳市城市更新实践与探索、“城市双修”等内容进行阐述。这其中,又分为两方面,一是行动规划在不同侧面的运用,另一个是从不同规划类型、规划品种等方面对行动规划进行探讨。“这九本书既有我们过去做的比较得意的方面,也有我们认为接下来在规划的2.0时代需求旺盛领域的预测,甚至也有为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方法论”。

    对于行动规划的未来,王富海抱以很高的期待,应以行动规划作为撬板来推动中国规划变革王富海预言,未来十年中国规划将从全国体制层面面临新变革,这次修改可直接促成规划2.0,“对于中国规划改革而言,行动规划应该是一个工具”,王富海认为,规划的目的是帮助客户、城市、人民,可以让城市不断的改善,让人民的生活不断的改善,“这是我们所有的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产、学、研”共话蕾奥十年,从“幼苗”到”大树”的中国民间城乡设计规划咨询机构

    企业创业难,民营企业创业更难,规划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创业是难上加难,在业内人士看来,多是政府当甲方的规划行业,事业单位、国企等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民营企业坚持十年尤其不易。作为此次推出的《行动规划研究与实践丛书》作者,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活动中迎来了它成立十周年的庆典。

    作为“行动规划”的首倡者与领先者,蕾奥一直致力于规划改革的推进和规划实效的提升。在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富海的带领下,蕾奥从2008年的45个发起人,发展到如今超过400人的团队,员工增长十倍,业绩亦增长十倍。如今,蕾奥已拥有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市政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专业乙级资质和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乙级资质,同时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单位。

    “别的企业都在挣钱,这个企业还在写书”,对于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震口中“这家不一般”的企业正在做的事,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王世福直言,“民营企业做这个事,很特别”,王世福表示,城市规划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事务,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规划”这个词是一项公共职能,公共资源、公共事务有着“封闭”的属性,市场又具备着“开放”的天然特性,蕾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跨界”能力,“做好城市规划要对公共事务有责任心,并具有创造力,‘1+9’的行动规划丛书发布,在准学术的范围内,用实务讨论的形式阐述了对中国城市化后半场的敏感跟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则表示,“行动规划不但是规划的方法,更是规划的态度,将规划提升至发展质量的层面”,他认为,进入新时代,规划面临一个全新的改革,新的法定性的规划眉目会越来越清晰。在这个规划改革的年代,我们未来需要更多的非法定性的规划出现,“规划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对公共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提供,二是怎么样为城市提供更多有效的有力的资产,这些单靠法定性的规划解决不了,需要提供更多的产品、规划方法来解决”。

  • 深圳陆路口岸货运功能调整前期可行性研究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深港西部通道和东部通道;并将深港西部通道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深港西部通道口岸(即深圳湾口岸)于2007年7月1日建成、正式启用,其设计货运通关能力为4.32万辆/日;深圳湾口岸开通运行近十年来,货车平均日通关量仅维持在2000辆/日的水平、货车通关能力利用率不足5%。正在建设中的深港东部通道(包括莲塘/香园围口岸)即将于2018年内建成启用,其货运通关能力达到1.5万车次/日,按规划将作为“东进东出”核心口岸。深圳湾口岸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西进西出策略未达到预期效果,亟需分析原因、厘清思路,对未来“东进东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预判,进而系统性的提出整体解决对策、对深圳陆路口岸货运功能进行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