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规划海鲜 | 规划理论研究要删繁就简,走出内卷


    导读

    本文为学会常务理事、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于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学术对话一: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探讨”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演讲,从规划内容、用途、方法和程序四个层面,对空间规划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分享。

    王富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蕾奥规划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规划理论研究应当紧扣实践需求:规划内容、规划方法、规划用途和规划程序。细分一下,内容涉及范围、要素、时间,方法又有研判、统合和措施,用途包括目标、管治和工具,程序涵盖角色、机制和维护,总共12项行为,构成了理论研究的需求框架。每项行为都可做出的不同选择,全部还是局部,远期还是近期,向上还是向下,均质还是侧重等等。当前,每项行为的选择都可能代表着规划正面临的问题、趋势和导向,组合起来则非常复杂,研究的目的是删繁就简。

    1.范围上,国土空间规划相对过去向全域扩大了;

    2.要素上,越是增加了规划内容,越要摈弃百科全书式的荟萃而做出结构性的“减法”;

    3.时间上,存量时代的建设要求规划从由远及近转向由近及远,这是颠覆性的,相应的理论基础、操作框架和标准方法准备不足;

    4.目标上,四海皆准的理想目标早已让规划游离于现实操作需求;

    5.管治上,国土空间规划要避免均质化,把占国土面积97%的不活跃的生态空间管稳,将3%的人居空间管活;

    6.工具上,要尽快打造存量提升的适用工具;

    7.研判上,规划要从“全身体检”转向“病因检查”,提供快速见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8.统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技术已显现出它对规划行业的价值和挑战,需深入研究;

    9.措施上,要高度重视城市更新行动的意义和价值,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10.角色上,政府、企业、公众、规划师四者在城市建设过程的博弈关系正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在迅速演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

    11.机制上,存量时代城市治理机制比建设时代复杂许多,城市更新行动正是建立新机制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

    12.维护上,规划需要从围绕建设主题提供好方案向围绕运营主题提供好服务转变,即从规划1.0转向规划2.0。

    多年来我们一再探讨空间规划基础理论的转型问题,实际上总是原地打转,严重“内卷”,现在到了必须上台阶的时期。从基础理论层面,既要检讨过去成败,又要站在国家治理手段的高度进行系统构建,还要有效引导国土空间渐进改善,难度不小。

  • 蕾奥动态 | 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获福建省2021年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近日,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福建省省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的相关获奖项目,由蕾奥规划交通市政事业部海绵与水务规划设计所编制的《南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获二等奖,是继成功申报2021年全国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共20个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三年共9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后,再次获得福建省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也是2021年度福建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海绵城市类项目的最高奖项(海绵城市类共有5项项目获奖,其余均为三等奖,没有一等奖)。

    《南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福建省2021年度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南平市是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城市,境内武夷山是闽江发源地,有武夷山“双世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公园等多个生态名片,生态本底条件特别优越。然而,因山地丘陵地形地貌及雨洪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等原因,山洪灾害频发,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水生态较为严峻;此外,存在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足、蓄排能力较弱、污水收集率低、城市污水合流制溢流等一系列水安全缺乏保障、水环境污染的涉“水”问题。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制定南平市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河湖空间严格管控、水环境明显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为全国同类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起到示范和借鉴的作用,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实施方案分别构建对应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不同尺度、不同深度的规划方案。市域层面重统筹,强化空间管控、制度构建和指引构建;中心城区着重制定系统化的海绵城市技术方案,构建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级的系统研究和建设内容,并面向实施。

    市域层面,从海绵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的角度出发,系统统筹考虑,避免碎片化,针对不同流域、不同片区的生态本底条件、现状存在问题、城市建设需求等,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并提出海绵城市系统实施方案,此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全市域、全行业、全类型、全流程”长效机制建设,从组织、制度、标准、规划全方位保障南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中心城区层面,通过运用GIS等技术处理,对全市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底进行分析,从海绵城市的角度,确定海绵生态敏感区域位置并提出保护及修复要求,以流域为单元,从修复与保护河流水系生态、防洪等角度出发,统筹协调生态多要素系统治理,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城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南平中心城区为示范重点区域,以项目连片区,以片区带全域的海绵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模式。

    此外,结合南平市山地丘陵城市四面环山、地势外高内低极易引发山洪,以及城市河流水系洪水暴涨暴落等特征,统筹考虑山洪、蓄滞空间、泄洪通道、水系连通等体系,构建崇阳溪流域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通过强化流域治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构建和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强老旧小区排水管网和水处理场站的建设、协同地下空间、公园绿地、水系等灰-绿-蓝空间等措施,达到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整治的目的。

    新区以目标为导向,老区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近三年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库,指导南平市重大海绵城市项目的设计和建设。

  • 蕾奥动态 | 莆田市“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专项规划福建省2021年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近日,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福建省省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的相关获奖项目,由蕾奥规划厦门分公司编制的《莆田市“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专项规划》获三等奖。

    《莆田市“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专项规划》

    福建省2021年度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成为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近邻党建的工作部署,落实莆田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特编制本专项规划,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系统指引各区邻里中心建设,为驱动莆田市社区公共服务和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

    专项规划响应社区生活圈和完整居住社区规划理念,采取问题、目标双导向的方式,通过现状详实摸底和问题精准诊断,明晰莆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关系,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结合莆田规划建设实际,综合确定邻里中心规划和建设目标,围绕社区单元划分、设施配置标准、建设空间落位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最后制定规划实施保障与近期行动建议。主要亮点如下:

    一是倡导全民友好,创新产城乡社区分类与治理场景。充分理解当下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诉求,涵盖莆田国土空间全域,以人民为中心,分类打造城市、产业、乡村三类服务场景。

    二是重构社区单元,创新社区生活圈测度与划分方式。考虑莆田社区规模差异性和边界特异性,运用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构建“居住网格-完整社区”两级社区单元体系,在空间上将15分钟生活圈分解为多个5-10分钟生活圈。

    三是保障均好服务,创新邻里中心步行可达分析模式。在圈层服务、半径划分的传统模式上,引入GIS技术模拟邻里中心的步行可达范围,通过空间句法分析,落实5-10分钟生活圈的空间边界,保障邻里中心服务均好性。

    四是响应多元需求,创新定制邻里中心设施配置标准。针对莆田社区配套设施缺标准的现状问题,提出以“健教体养”为功能导向的设施补短板策略,在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定制莆田特色化的“1+6+X”设施配建标准。

    五是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邻里中心空间载体保障机制。坚持盘活资源与推进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存量低效空间的盘活利用,通过空间附属、组合建设、集中建设等方式盘活城区存量资源,特别是闲置国有资产的再利用;另一方面,针对新城新区增量空间提出独立占地、附属配建两种建设模式,通过空间有效供给推进邻里中心建设。

  • 蕾奥动态 | 蕾奥规划与天伦成长空间线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1月18日上午,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天伦成长空间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天伦第叁成长空间(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签约仪式,蕾奥规划董事/总经理朱旭辉、天伦成长及天伦第叁成长空间执行董事/总经理杨建伟分别代表三方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蕾奥董事长王富海、副董事长陈宏军、董事/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金铖、天伦成长及佛山创意产业园创始人邱代伦等人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本次战略协议约定,三方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围绕城市及园区(含开发区、文旅景区、三旧改造、商业中心)的前期定位、规划、运营、咨询和轻资产代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在智慧城市的综合运营管理咨询领域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签约仪式上,王富海董事长以“一见倾心、一拍即合、一本万利、一马平川”的美好期许,表达了对合作各方的信任以及对本此战略合作的信心。王董表示,佛山创意产业园在天伦成长空间管理团队的专业化运营下,已成为了兼具复合性、多元性、趣味性,以平民时尚生活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与天伦成长空间的战略合作将推动蕾奥从城市规划走向城市运营的战略布局,后续应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提供全方位的城市及园区运营咨询服务。天伦成长空间董事长邱代伦总表示认同与支持,并表示三方以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起点,聚焦城市存量空间改造,以佛山创意产业园作为参考,以打造“城市成长中心”为目标,针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空间改造、产业升级、运营提升和文化注入,打造1+N+N+N个城市成长中心,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及智慧园区的综合运营管理咨询服务。

    广东天伦成长空间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天伦第叁成长空间(深圳)投资有限公司均为综合性产业园区投资及运营管理公司,在产业园区运营咨询领域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丰富的成功案例。双方联合其控股股东佛山创意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老旧工厂改造及专业化运营管理共同打造了“佛山创意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占地13万㎡,建筑面积25万㎡,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夜间经济文化旅游集聚区”、“2020中国游客最喜爱十大夜市”、“省级首批特色示范步行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60多项称号。

    园区已入住1200多家企业,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园区运营商、三旧改造示范点,被列为2010年广东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改造案例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

  • 蕾奥动态 | 蕾奥规划全流程参与深圳市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土地整备工作——率先探索土地整备留用地规划+政府收储地规划联动推进模式

    龙华区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64.4万㎡,是全市率先推进的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土地整备项目,是龙华区推动九龙山数字城东西片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项目,是梅观创新走廊上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也是“双百”整备与连片改造的实施示范项目。

    通过本项目为龙华区近期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超过22万㎡集中成片产业用地,为北部数字经济圈的整体建设提质增速,为全球招商引资的优质企业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区位图

    基地影像图

    2020年12月由蕾奥规划城市更新事业一部编制的《龙华区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留用地规划经第27次图则委会议审议通过。

    2021年12月该土地整备项目内的政府收储地法定图则规划调整由蕾奥规划城市更新事业二部接力完成,并经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法定图则委员会2021年第28次会议审查通过。

    土地利用规划图

    短短一年时间,项目完成了谈判、清拆、留用地规划获批、政府收储地规划获批等全流程工作,蕾奥城市更新事业部技术团队全流程跟踪服务于规自局、更新整备局工作,分前后半段,高效服务龙华区“双百”整备与连片改造的实施示范项目的规划推进工作,率先探索并实践了土地整备留用地规划+政府收储地规划联动推进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平面布局图

  • 规划海鲜 | 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


    导读

    本文为学会常务理事、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于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学术对话三十九:面向碳中和的规划响应”会议上所作的观点分享,从机遇、考验、挑战等不同层面,对碳中和的规划响应问题进行了阐述。

    王富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蕾奥规划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碳中和是彰显规划理念与地位的良机。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高密度聚合体,是能源产品的最大消费地。碳中和是人类的共同行动,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更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大任务。城市规划的发轫使命就是通过各项功能在空间上的良好组合,提高城市的聚集度、便捷度、安全度和舒适度。在汽车时代,城市半径加大,规模加大,功能单元也在加大,规划界一直倡导公交优先、功能混合、产城融合和适高密度,一直追求在多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情况下的整体最优,并在综合、系统的前提下完成单项的任务要求。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高难度单项要求,我们首先要坚信规划的整体原则是城市降碳的综合战略,继续大声向决策者和全社会宣扬规划理念、原则和目标;其次要对城市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做出碳评估,以碳排放作为政治利器,揭示城市建设中的各种违背常识违反规划的种种做法的弊端,如土地开发规模过大、松散建设、各种名目开发单一功能区、宽马路大广场高房子豪华公建封闭社区等等,尤其在大部分城市土地过剩却坚持继续扩大规划规模的现实面前,积极推广“战略收缩”、集约节约发展、丰富烟火气的重要意义;再次要根据碳中和的要求,检讨规划中不适宜的理论、标准和做法,通过空间手段引导人的行为活动更加低碳化、减碳化,同时让城市中的碳汇空间保留更多、效率更高。

    碳中和是凸显规划整合能力的考验。碳中和话题受到全社会关注和各行业热议,基本被分为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生活、金融等若干领域,分别有相关的行业和专业去探讨研究。按照近年的观察,国家每项战略决策出台,各行业都会积极响应,各行其是,导致事倍功半,一地鸡毛。我们知道,能源供应链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空间,多个领域与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影响能源供给成本与使用效益。因此,应当在空间上通过规划手段将分属各个领域的策略措施放到一起,整合起来,统筹集成是规划的固有能力,我们应当主动出击,积极发挥优势。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区分这些措施的重点主次、贡献大小、效率高低、时序缓急,从而统筹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并提出跨行业的综合性落实机制。

    城市规划工作的方法论也可有效运用在碳中和行动中。具体是先把现状调查清楚,找出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然后就未来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再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多情景的判断。因为当前的多切入口探讨中,往往只强调自身领域“应该”做什么,但对于每个领域在城市碳排放当中的贡献比,以及每一项减碳措施的经济代价等等问题,基本上缺乏全貌的调查、认知和判断。所以需要按照“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方法来建立整体性的判断,拿出更广视野、更高质量的总体方案。当然,在整体判断基础上,规划方法又要面向实施,即根据前面说的主次、大小、高低、缓急,针对具体的城市和片区,围绕碳中和工作“谋划目标——制订任务——明确行动”。这又是一种务实的符合治理理念的规划方法。

    碳中和是展示规划预见能力的挑战。人类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走向智能化社会的转折点上,智能信息技术正在大幅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的空间组织模式的也会随之改变。远程办公、未来社区都可能带来人们出行频次的减少和出行距离的缩短,显而易见,这会让人的活动模式更加低碳化。规划作为以预测为前提开展工作的行业,在过去40年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径上,我们习惯了以现在的机制与模式推及未来,而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上甚少涉及,相关的研究无法支撑实践需求。所以,空间对于碳中和的影响,在理论上、操作上、规则上、标准上都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总之,规划未来在城市碳中和中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而当务之急的着力点,我认为一是要对已有的重要规划补充开展碳评估,二是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做好减碳行动的规划。

  • 规划海鲜 | 走向“规划2.0”时代


    导读

    本文为学会常务理事、蕾奥规划董事长王富海于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学术对话十三:空间治理转型及行业变革”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从空间治理、空间需求和供给、行业变革三个方面展开“空间治理转型及行业变革”议题观点的阐述。

    王富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蕾奥规划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来解读。


    #01 空间治理

    首先是非建设空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城镇、乡村等人居空间的面积占比不足3%,97%的国土属于相对不活跃的非建设空间,在治理上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协调较少,在市场化冲击下矛盾重重。非建设空间整体布局未尝认真组织过,治理效果事倍功半。本轮国土空间规划,首要的是把非建设空间的问题研究清楚、理顺关系、协调布局,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和治理机制,这本身就是空间治理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

    要算清未来国土空间的总账大账。城市化率是关键指标,但几乎所有规划都是从市民数量增长角度推演城市化率,不妨换到计算农村人口这个新维度进行研判。根据未来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农民收入标准,推算中国农业资源可以吸纳的农业劳动力规模,乘以带眷系数,就是农村总人口。初步测算,中国农业可以支撑与市民收入持平的农村人口约3亿人,其余都应该由城镇解决,因此未来中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值约为10亿:3亿。以此为基础帐,很容易弄清楚城市规模、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推测合理的用地规模概数,形成战略大账。据此把全国、大区域、各省和主要都市区的账算清楚,就可以为确定国土空间治理格局提供数据基础。

    推动城镇空间的模式转型是关键。城镇建设面积占比极少,却是最为活跃、投入巨大、效率最高的国土空间。在快速扩张阶段,土地在城镇发展中有使用功能(资源)和经营功能(资产)双重属性,土地财政需要可经营用地的持续增加,导致大部分城市的用地规模已经超出使用需求,造成空间开发质量低下,难以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城市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要重新塑造土地和空间的作用,从过去的“资源+资产”变成“资产+资本”,利用土地资产创造现金流,在存量运营中趟出新路,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我理解的城市空间治理应称之为城市运营,其内涵包括物质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基于多元主体利益协调的空间治理,以及维持城市各行业、事业可持续运行的一系列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城市运营仅仅依靠国土空间规划是不够的,还需要产业规划、商业策划以及其他更丰富的规划类工作作为支撑。而国土空间规划在其中要发挥的核心作用就是聚焦空间。如空间的效益、空间的问题、空间的价值、空间的标准等等,整个行业仍缺乏研究,而这些恰恰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价值。


    #02 空间供需

    空间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空间的供需匹配。首先,空间需求一定是多元多样多内容的,包括数量、质量、类型、区位、品位、价位等。其次,对供给的研究往往要考虑增量、减量和存量三个方面。在经济增长放缓、土地财政式微的情况下,很多城市已经不需要增量,甚至要减量了。如何将过去伸出来的巴掌收回来捏成拳头,做好空间的战略收缩,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关键课题。其三是供需的动态性。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存量阶段,规划方法论也要从终极模式转向渐进模式。强调空间供需的动态性,将规划工作焦点从终极蓝图拉回到有序实施,就是转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03 行业变革

    空间治理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变化,对于规划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三年前我提出了“规划2.0”的概念,规划1.0是服务城市建设,提供蓝图式的发展方案。而进入了城市运营阶段,规划往往要提供政策研究、咨询、策划、实时跟踪等“好服务”。在规划2.0阶段,会形成一个规划行业的“微笑曲线”,左边是对城市决策发展要求和项目编制的研究,右边是方案的选择、策划、营销和跟踪实施,中间是方案设计制作。曲线左右两边的价值会高于中间,也是未来规划行业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一旦从单纯的方案设计转向对城市运营的各类咨询,规划行业传统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必须引入其他行业并重新分工组合。我相信未来行业的变革也由此而来,重点不再是怎么把设计方案做得更好看,而是如何在整合各类运营条件后能够做出可操作的方案。

    影响行业变革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方案为谁而做。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理想蓝图,而是为了让中国城市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境,让规划起到真正的作用,让每一块土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城市为人服务,不是为了概念化的人服务,而是针对具体的、每种收入阶层的、每种消费能力的人来服务。

  • 规划海鲜 | 重视城中村文化价值,积极推动深圳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全文2155字,阅读需要4分钟

    编者按

    放眼全国,深圳几乎是特大城市中仅有的在建新城中容留城中村发展的特例。毫不夸张的说,城中村意味着深圳城市的半壁江山:用地面积仅占城市的1/6,提供了大约70%的租赁住房,容纳了六、七成的居住人口,是深圳各个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两个深圳”,一个是自上而下、规划的、有秩序的深圳,一个是自下而上、生长的、活力的深圳。如今,随着城中村的空间使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隐含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也正日益显现。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商业、大学、办公以及其他类型园区逐渐兴起,业态和环境不断升级,但在其中工作和服务的人群仍会受到城中村低成本优势的吸引,如湖贝村之于罗湖商圈、岗厦村之于福田CBD、福田村之于华强北、大冲村之于科技园……

    这些城中村为相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距离工作地点较近又负担得起的生活商业配套,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实际上也降低了整个城市的综合生活成本,更好地支撑起了城市新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在深圳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城中村仍能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各方面配套,催化深圳的创业创新能够像遍地野草似的发展,通过繁衍淘汰,最终出现若干成功的大型创新企业。因此,城中村在深圳创新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深圳人认识到了城中村在过去和现在的使用价值,我还要呼吁重视城中村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价值,并且更进一步,积极准备推动深圳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城中村对深圳的文化发展具有突出贡献。首先,城中村是最能体现和传承深圳移民文化的场所,是深圳进行现代城市文明教化的重要平台;可以说,深圳的城中村帮助一座崭新的城市迅速崛起,走到世界城市的前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城中村不同于一般的规划建设区,是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活的”空间。城中村在经济上的建筑独立产权属性、组织上的社会共同体形态和规划上的更大弹性多样,赋予城中村主动跟随城市变化而自我演化的能力,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更高的结果,这无疑为高密度空间下的城市文明形态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鲜活的成功解决方案。

    不妨以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巴西利亚作为比照。这座1960年建成的首都是一个计划井然的城市,有非常多的现代建筑杰作,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严格规划的建筑和功能分区使得新城设施不足、枯燥乏味,并导致了严重的空间分化和阶层分化,着实令人叹惜。相比之下,深圳的城中村恰恰生长在规划之外,却成为了与城市融合的有机组成,其向世人呈现了多元鲜明的城市活力。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与巴西利亚的对比,深圳城中村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城中村申遗,可以强化围绕深圳城市独特包容性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提高深圳城市文化的地位和社会凝聚力。

    具体到申遗的操作层面,深圳城中村首先符合《世界遗产公约》第1条定义的“建筑群”,即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同时,还应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第77条的要求,挖掘城中村“突出的普遍价值”。例如,代表创造力、产生重大技艺影响、文明的特殊见证、建筑杰出范例、处于濒危环境……若遗产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标准,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会认为该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通过前述介绍,不难看出,深圳城中村至少符合以上标准的前四项:

    城中村是人类天才创造力的杰作。城中村与深圳发展同步,共同生长,自下而上,形成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风貌,容纳大量外来人群,成为承载深圳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设实践。

    城中村对邻近地区相似性质的土地开发建设产生了技艺影响。深圳城中村形成了独特的自组织建设模式和机制,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材料和工艺体系,在布局、设计和建造方面,影响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村镇混杂区(Desakota)建设,在远郊的乡村与城市之间,构成了大片风貌特殊的过渡地带。

    城中村为延续至今或行将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城中村保存了深圳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并发展为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容纳外来人群、提供非正规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的作用。

    城中村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的杰出建筑范例。城中村所代表的自组织、低成本、逐步更新且适合特定发展需求的建筑技艺,与政府的整治改造相结合,成为建筑设计与建造模式的典型范本。

    未来,深圳城中村完全可以在村民、村集体和城市政府各方的共同合作下,探索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地域文化生产模式,容纳和沉淀更久远的城市文化印迹,更好地将本地居民的生活记忆保存下来,形成远超城市其他地区的“容记率”,而不是“容积率”。这方面的典例之一便是著名的南头古城整治改造,当然,也期待这样优秀的活化改造实践越来越多,让这样的活化改造成为深圳城中村申遗的“酿造”过程。

    总而言之,深圳城中村是“活的”、正在形成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可以理解为“预申报”或者“期待中”,而积极推动城中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的是深圳文化的态度。也希望深圳能够按照世遗标准,呵护、改善、引导城中村的持续发展。

  • 蕾奥动态 | 祝贺!蕾奥规划李妍汀副总规划师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

    为激发深圳市景观园林行业青年设计师的从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开展了“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评选活动。蕾奥规划李妍汀副总规划师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

     LAY-OUT PLANNING

    李妍汀 副总规划师/景观事业部副经理

    李妍汀,200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现任蕾奥规划副总规划师、景观事业部副经理、景观研究中心主任,景观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在景观规划设计行业从业15年,擅长于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生态研究等工作。负责并参与了生态体系、公园、绿道、风景区、滨水空间等项目200余项,所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国际、全国、省市相关奖项(国际级2项、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8项),论文曾入选中国第7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代表性作品有深圳市龙华区景观风貌规划、龙华区环城绿道规划、龙华区观澜街城市双修规划、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规划设计、呼伦贝尔绿地系统规划、罗湖区社区公园体系规划、盐田海滨栈道修复重建工程、深圳市花景布局规划研究、惠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盐田区黄金海岸带特色城区风貌研究等项目,其中负责规划的深圳市龙华区环城绿道建设项目致力于城市边缘绿色空间的连接与再利用,融合城市功能,解决城市问题,获得2021年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2020年国际风景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IFLA AAPME)经济发展类专项最高奖、2020年首届大湾区城市设计实体建成类最高奖、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等殊荣。

    蕾奥景观秉承连接人与自然的设计理念,以自然生态、经济实用、美观大方、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给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景观途径的解决方案,让城市更自然,人民更幸福。

  • 蕾奥动态 | 祝贺!蕾奥规划魏伟总规划师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

    为激发深圳市景观园林行业青年设计师的从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开展了“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评选活动。蕾奥规划魏伟总规划师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景园师”。

    LAY-OUT PLANNING

    魏伟 总规划师/总景观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魏伟,200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LI Awards)杰出国际贡献奖大奖获得者(winner)。重点关注城市设计、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的融合领域,擅长于大尺度景观规划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从业18年来,共获得10个国际奖和12个国家级奖项,并多次获得国际景观最高奖。曾获得2021年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2020年国际风景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杰出奖-最高奖,2020年首届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实体建成类头名大奖-最高奖,以及2012国际风景师联合会亚太区主席奖-最高奖。

    魏伟现任蕾奥规划总规划师、总景观师,牵头负责景观事业部。带领团队在公园城市、蓝绿空间、生态修复、绿道碧道等大尺度景观项目上,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从业以来参与了广东省和珠三角绿道网、环首都绿道网等重大区域规划项目。参与或主持了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修复、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深圳市花城建设规划、惠州市绿地系统、呼仑贝尔双修、石家庄主路主街城市设计等重大市级规划项目。主持龙华区公园城市、观澜河生态走廊、坪山区森林城市、罗湖区公园规划等区级重点规划项目。同时龙华环城绿道、盐田海滨栈道、珠海香炉湾等代表作品落地,获得了众多奖项和市民的广泛好评。主持参加深南大道、前海公共空间、南京紫金山玄武湖等二十次重大项目国际竞赛,十六次获得优胜奖,展现了深圳本土景观设计师的风采。

    蕾奥景观秉承连接人与自然的设计理念,以自然生态、功能实用、美观大方、经济持续为基本原则,给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景观途径解决方案,让城市更自然,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