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行动探索 | 惠州市惠南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DETAILED CONTROL PLAN AND URBAN DESIGN FOR THE HUINAN NEW DISTRICT, HUIZHOU CITY
    惠州市惠南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项目地址:惠州南部新城地区
    项目规模:17.5平方公里
    起止时间:2018年1月起
    设计团队:秦雨 王歆 田欣 曾嘉康 孙晶
    项目进度:2018年12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

    全文18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项目背景

    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惠州成为珠三角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随着大湾区高铁及轨道线网不断完善,规划确定广汕高铁、深惠城际均设站惠城南站,穿过惠南新城片区。在此条件下,惠南新城片区成为惠州沿江向海发展以及惠城中心城向南拓展的远景战略性地区。2018年,为了落实上位规划引导要求,对外对接区域高铁轨道建设发展,借力高铁站建设,对内促进惠州的沿江向海发展与惠城的南拓发展,引导惠城南站周边地区的TOD开发,惠城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招标程序,于2018年1月中标并开始编制惠城区惠南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设计思路
    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2、价值趋势判断

    通过梳理规划区面临的轨道交通重塑区域格局、城市功能融入湾区、城市组团联动错位发展、片区文体休闲集聚发展等几大机遇,明确了片区发展目标。

    惠城南站区域(左)、城区联系分析图(右)

    区域协作发展示意图(左)、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分析图(右)

    市域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示意图(左)、规划区公共服务支撑示意图(右)


    3   总体定位

    规划区将成为惠城未来南拓的主要拓展空间,形成惠城新副中心。

    结合价值趋势判断,借力发展契机,顺应新战略、新交通、新举措、新格局的发展背景,规划将致力将本区打造成为:

    惠州大都市区交通枢纽,连通大湾区门户

    惠州沿江向海城市现代服务中心

    惠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规划内容
    1、功能策划
    五大发展动力

    从片区周边区域角度看,随着片区设施的建设和周边板块的发展,惠南新城片区未来将有轨道枢纽、会展中心、奥体中心、教育升级、生态资源5大发展动力。


    六大功能板块

    结合本规划区核心的发展动力、区域优势、资源禀赋策划五大功能板块,分别为轨道枢纽商贸板块、展贸文化板块、科创商务板块、科创商务板块、山居板块以及三栋镇区板块。


    2、用地布局

    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及问题分析、功能定位及规划目标,本着与周边功能互动、打造片区特色、为片区发展预留空间的规划思路,整个规划区形成为“一轴一带、三核联动、山水板块、三园多廊”的总体空间结构。


    3、城市设计指引

    城市设计范围基于核心的山水资源、重大交通枢纽以及重点辐射的城市功能区,划定西至惠南大道,北至体育南路,东至惠大高速,南至演达路,面积约13.1平方公里的城市片区。

    规划区城市设计理念:生态导向,构建山水廊道,积极融入区域生态格局;见山近水,积极利用城区中的山水要素形成品质、活力的城市空间;功能组团化布局,根据不同本底形成特色的活力中心。遵循“显山露水”的规划原则,保留西侧庙背山、耙头山,并利用绿廊将山体与区域开放空间串联,总体营造“青山入城”的城市意象。

    接区域山水,结合规划绿地、自然山体、河道水系形成“一心两核,一轴三廊多片”整体空间结构。以站前湖面为景观核心,注重站前片区、站点枢纽、西侧山体之间的视线廊道塑造与空间轴线联系,形成总体环湖渐低,局部高低错落的整体城市形态。

    规划从复合文化的开敞空间,集聚活力的街道界面,疏密有致的建设形态三个方面搭建城市设计框架。规划致力打造活动丰富的开敞空间以及活力街道界面,最后通过引导开发强度来实现城市开发目标。


    项目特点

    生态保护:通过生态通道连通山江,形成“出洋龙”的整体风水态势。依托山、水、河、路等要素形成生态节点与生态廊道,连通奥体中心、西枝江、十二栋山等区域生态片区,打造显山露水、通山链水的山水城市生态格局。以“一个城市综合公园,两个山水郊野公园,多个特色主题公园”,形成一体化、体系完善,活动多元的城市公园体系。

    浅丘地形下的便捷交通设计:规划区西侧、南侧地形均为丘陵地形,道路交通设计总体以“围着山走、绕着水转”的依山就势道路布局为原则,依据地形与道路等级的不同,形成“山在城中、峰丛地形”、“山城一体、浅丘地形”、“自然舒展、路在水边”三种不同的道路格局,形成顺山顺水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打造依山就势的场地高程。

    枢纽地段的核心交通组织:枢纽地段汇集了高铁枢纽、轨道站点、会展中心等大量人流车流集聚疏散的公共设施,规划采用交通分区、互不干扰的原则,将高铁枢纽的交通集聚于站北路、站南路,将会展中心的交通集散集聚于金城路、金山大道,将不同交通分离处理,同时满足几大公共设施的交通集散。


  • 蕾奥动态 | 我司交通市政院《涟水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1月4日下午,江苏省涟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了该项目规划成果的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南京、淮安在海绵城市、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五位知名专家,并由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李时银教授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专家在听取了项目详细汇报之后,审阅了相关成果文件,开展了认真充分的专业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工作扎实、成果丰富,以落地为目标,达到并超出了规划编制任务书的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并为进一步完善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项目组将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组织完善规划成果,并准备上报县政府进行正式审批,为加快推动涟水县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落地提供规划指引。


    海绵城市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如何落地有待各地试点探索。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各地发挥海绵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3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项目组严格按照该规定以及江苏省、淮安市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涟水县的地方特点进行了内容深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涟水县本地特征、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建立包括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与显示度六大方面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共18项指标,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控制目标。创新运用了模型辅助指标本地化分析技术、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海绵措施综合布局分析技术,确定“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发展方式,以滨河新城为先行示范区,率先形成具有连片性和典型性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域。


  • 蕾奥动态 | 我司顾问咨询事业部“数谷智脉、共生城脊”方案获得《贵阳市数博大道沿线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第一名

    数博大道是新时期贵阳市空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中国数谷的核心区。数博大道是贵阳大数据落地生根的重要承载区、贵州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的集中展示区、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合作交流区。

    打造数博大道是贵阳市委市政府2019年的1号工程,业主方通过公开招标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设计方案。2018年12月24日,在贵阳市《数博大道沿线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方案评选中,我司顾问咨询事业部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汇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联合体提出的设计方案“数谷智脉、共生城脊”从7家国内外设计团队中胜出,成为该项目的中标方。

    其它参赛单位有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与AS+P Albert Speer+GmbH联合体、Partner Lead8HongKong Limited与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广州天作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上海精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 行动探索 | 宝丰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

    (2015-2035)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PLAN OF BAOFENG COUNTY
    宝丰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
    项目类型:总体规划
    项目地址:河南省宝丰县
    项目规模:729.5平方公里
    起止时间:2016.12至今
    设计团队:王炎、厉洁、刘峰、叶国风、田坪卉

    全文18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项目背景
    改革转型背景下的县域总规

    1、机遇与转型:宝丰是以煤炭产业为支柱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经济增速下滑,人口持续净流出,山水环境破坏严重。同时,宝丰面临国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等一系列转型要求,也迎来中原城市群、平宝一体化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利用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新版总规的重要课题。

    2、规划改革过渡期:目前正处于总规改革、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过渡期,总规去向仍不明朗,如何响应政策走向、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总规”,也是本次总规的重要考验。


    规划思路与内容
    目标谋划、平宝融合、全域统筹、产城提质
    1、目标谋划:抓住机遇、彰显特色

    统筹外部形势与资源条件,基于区域对比,明晰城市的区域地位;基于产业动力,明确城市的产业职能;提出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建设生态宜居、智慧人文、富有活力、高效集约、城乡一体的中原先进制造基地、全国文化旅游名城。围绕总目标,提出基于五大理念的指标体系。



    2、平宝融合:全面对接、加强共享

    深度对接平顶山新区规划、高铁商务区规划,在其基础上明晰宝丰的角色定位、空间结构、交通对接方式、市政共享诉求,提出具体可行的协调事项。



    3、全域统筹:全空间全要素统筹管控

    统筹生态文明:全域管控与生态修复,划定三区三线全面管控建设行为,构建全域生态格局,提出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统筹文化特色:分级保护,提出宛洛古道的修复;依托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分主题传承利用。

    统筹要素布局:人——扁平化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载体,小城镇+镇+特色分类发展;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中用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分配与城镇人口挂钩、与产业平台衔接,乡村建设用地加强整理,适度迁并与城镇化相结合;支撑要素——交通等支撑要素全域一体优化。

    统筹乡村振兴:提出乡村产业振兴、环境整治、配套完善、体制赋能的行动策略,对村庄分三类进行指引。



    4、产城提质:产城融合+空间提质

    基于吸引人口回流、吸纳外来人口、承担中原城市群的枢纽节点的目标,为县城谋划产城融合的要素布局和较高的生活品质。产城融合方面,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保障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优教、文有自信、健有佳所、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行有畅达、市政完善,同时通过10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准指引,实现社区级设施的传导落实。空间品质方面,提出打造“中原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绿城”,在“生态环、生态廊、滨水绿带”的生态基底基础上,从显山、露水、见绿、传承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加强管控,形成六大分区+点轴重点设计的城市设计结构,以及城市高度控制格局。



    创新特色
    对接空间规划趋势,响应总规改革理念 
    1、对接空间规划编制,创新全域管控的总规

    衔接多规,划定全域三区三线。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空间,加强生态格局、生态修复行动的指引;对农业空间,加强对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指引。对城镇空间,统筹各乡镇建设需求,形成市域用地统筹规划图,以用地大类进行指引。


    2、对接空间规划体系,创新规划传导的总规

    清晰传导至镇总规、单元控规。通过图、表的形式,对各个下层次规划单元提出清晰的传导要求,同时也成为下层次规划的审批要点。管控刚弹有度,实线、虚线、标准控制,保证对发展的适应性。


    3、对接近期建设需求,创新行动导向的总规

    模拟最优化的分期演进过程,提出近期的目标、重点任务、各类重点地区(如重点新建、重点修补、生态修复的地区),政府主导推动的重点项目一图一表(对城市承载力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市政等设施,以及引导城市开发重点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广场)。


    4、对接空间治理,创新政策导向的总规

    规划针对宝丰县人口吸引、产业转型、土地盘活、生态修复等重点议题,提出了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生态修复政策等在内的总规实施保障政策体系。


    5、对接一张蓝图,创新多规合一平台的总规

    多部门共同编制、共同审查,充分对接协调平顶山、宝丰的专项规划,形成多部门共同使用的矢量化的操作平台。


    实施效果
    品牌成效、施政成效、传导成效、项目成效

    1、品牌成效。项目在河南省厅高规格组织的专家评审中获得高度评价,并获得顺利通过,无“原则”二字,有效扩大了公司在河南省的影响力。

    2、施政成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做强文化产业、开展城市双修等建议都体现在宝丰政府工作报告中。

    3、传导成效。在本次总规指导下,宝丰县开展了古城整治、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

    4、项目成效。君文湿地公园、古城修复、道路完善加密等多项百城提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 蕾奥动态 | 我司交通市政院与福田管理局领导考察华侨城生态广场项目

    2018年12月21日,交通市政院院长邓军邀约规划国土委福田局领导一同前往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法国欧博建筑与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观学习华侨城生态广场项目,并受到欧博董事合伙人冯越强的热情接待。

    华侨城生态广场是欧博设计驻中国代表处1998成立后实现的第一个作品,于1999年12月31日竣工,被誉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OCT广场”,曾获多项殊荣。项目以“生态与理性”作为出发点,在充分尊重地形和自然的前提下,将公共设施用地的高效复合利用发挥到极致,并极具前瞻性的提出雨水渗透、回用技术(海绵城市理念)和预留充分的地下停车设施(700个泊位),为我司现阶段正在开展的《福田区公共停车设施专项规划》项目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 蕾奥动态 | 我司策划中心“三江六岸”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项目由我司策划中心自2017年3月开展项目立项研究工作以来,历时近两年时间,一直服务至今。

    11月9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了该项目规划成果的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广州、深圳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设管理等领域的六位知名专家,并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王世福副院长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专家在听取了项目详细汇报之后,审阅了相关成果文件,开展了认真充分的专业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工作扎实、成果丰富,以落地为目标,达到并超出了规划编制任务书的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并为进一步完善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项目组将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组织完善规划成果,并准备上报市委市政府正式审批,为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实施落地提供规划指引。

  • 蕾奥动态 | 我司规划四部《盐田区城市规划变量管理探索研究》顺利通过区领导审议

    2018年11月5日下午,在盐田区行政中心12楼东综合会议室召开《盐田区城市规划变量管理探索研究》改革项目汇报会,盐田区委杜玲书记主持,杨军区长、王琨常委、周敏副区长及区改革办、区发改局、区经促局、区更新局、区城管局、盐田交通运输局等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改革课题研究是盐田区2017年-2018年重点改革项目,由市规划国土委盐田管理局负责。项目从技术方法、配置标准、管理政策与体制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创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对盐田区居住、工作、旅游三大类型人群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盐田区城市服务设施建设方向。

    2)应对不同人群需求,确定盐田特色的城市服务需求,并定制盐田个性的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包括深化《深标》公共设施配置标准;首次研究并确定产业服务与旅游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3)针对盐田三大组团的差异化发展方向与特征需求,提出三类设施制定管控分区指引,明确设施配置类型、数量及管控措施

    4)提出突破传统单一部门管理制度的实施管理建议,引导各部门依职责参与设施建设各个环节,并倡导兼顾“自上而下的管理引导”与“自下而上的监管反馈”,政府与市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调节-反馈循环机制。

    会议充分肯定了改革项目成果,认为本次研究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非常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操应用意义,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改革探索。


  • 行动探索 | 南京栖霞区2035年发展规划大纲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UTLINE OF QIXIA DISTRICT, NANJING 2035
    南京栖霞区2035年发展规划大纲
    项目类型:总体规划
    项目地址:南京市栖霞区
    项目规模:395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7.8-2017.12
    设计团队:叶树南、张璐瑶、吴继芳、李明聪、杨远超、张也

    全文23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项目背景

    2017年南京启动新一轮总规编制工作。为了响应总规编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落实“共同规划”的要求,秉承“集众智、聚合力”的工作思路,突破以往传统总规编制工作方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线并举的工作组织方式,一方面由总规编制单位牵头从南京市域层面来编制总规,另一方面由各区平台牵头负责,充分发挥全市各区力量,自下而上地充分表达自身的发展概况、现状问题、实际诉求、发展设想和空间布局、建设重点等核心内容,并与本次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对接,充分体现总体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系核心的定位,发挥其战略平台及空间统筹的作用。本次《栖霞区2035年发展规划大纲》项目的编制,目的在于配合南京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大门,是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板块。经济发展名列前茅,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生态地位重要,城市建设也不断完善,但同样存在着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科技创新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资源特色尚不彰显、空间发展不均衡、城市服务短板突出等问题。在十九大的精神下,栖霞区当前发展最主要的矛盾是举足轻重的发展地位与不均衡的发展结构间的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最主要的诉求。



    规划思路

    以动态发展眼光对历史栖霞、今日栖霞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估,找出发展问题和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明确发展主线,放大乘法效应,统筹融合发展;提出栖霞区应从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上进行转变;明确产业发展策略、科创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以及生态控制格局、生产发展格局、生活服务格局、总体理想空间格局和特色塑造体系。



    主要内容
    (一)发展定位
    2035年——南京先锋城区

    ● 区域协同示范之城

    ● 科技智造枢纽之城

    ●  滨江幸福人文之城


    2050年——全球先锋科学城

    ●  宁镇扬区域引领之城

    ●  长三角创新开放之城

    ●  南京滨江宜居典范之城


    (二)发展策略
    1.产业发展策略

    ●  优化三产结构比重,在近期保证二产增长的同时,通过加强科技研发、贸易服务等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  包括依托综保区政策,未来转型自贸区,打造江海转运服务枢纽;

    ●  结合既有产业基础和科创实力,聚焦新兴智造,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逐步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科创发展策略

    ●  打通政策通道,尤其是利益通道,优化科创环境与服务;

    ●  整合各种类型的科创平台资源,各版块联动协作、空间互通,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  建立统一的招商和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


    3.空间发展策略

    ●  增量精明增长与存量优化并重,栖霞区现状空间资源紧张,未来在空间利用上将是少量的增量空间和大量的内部存量空间挖潜并行的方式;

    ●  生态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以匹配栖霞“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文化地位,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三)理想空间格局
    1.生态格局

    镶嵌于全市的宁镇山脉格局中;严守生态底限,控制江山生态廊道及特色节点,打造依山傍水、南北通山水、东西连山脉、山水交织的生态网络,塑造“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2.生产格局

    落实东南科技创新带,从马群到大学城以及未来龙潭新城中心,构建产学研联动的312创新走廊,涵盖科教平台、研发服务载体,未来金陵石化转型作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来打造。

    沿江是主要制造产业布局空间,主要包括以高端智造为主的新港片区,以下一代汽车等高端临港产业为主的龙潭片区,形成沿江产业带。


    3.生活格局

    ●  组团化布局,营造仙林科技城、龙潭新城、迈燕新城、八卦洲4大特色主题片区,各组团差异化定位,集聚多样化的人群;

    ●  在城市服务体系上,形成东西向串联,南北向与仙林副城中心相呼应,各组团内部根据服务半径形成次一级的服务中心,最终形成层级化、网络化服务体系;

    ●  加强各片区职住平衡,提供多样的居住空间,保障多样人群的居住需求。


    4.总体格局

    ●  整体发展结构是联主城,以西带东、以东促西,领镇扬,南北缝合、区域引领,耀长江,拥江发展、多元活力;

     ●  突出栖霞山的核心地位,栖霞山周边地区作为未来产业、科研,生活、旅游等复合功能的城市服务带,依托金陵石化的改造,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形成产业科创发展带,并对接全市的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滨江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多彩的滨江综合发展带,整体形成“一体两翼、两带四心、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5.特色塑造

    ●  提升城市总体形象,突出长江、栖霞山的要素,形成“一江耀栖霞,三轴塑城脉、五心统七区,蓝绿织城网”的形象框架;

    ●  集中生产岸线,释放生活岸线,打造缤纷岸线,凸显滨江特色,充分展现现代城区的滨水魅力;

    ●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联动区域资源,打造大栖霞文化大IP;

    ●  划定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刚性的控制内容,强化刚性管理控制。


    创新特色
    (一)打破传统“跑马圈地”思维,创新性提出以地均产出定规模

    本项目在规模划定上,秉承高效集约增长、多规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地均GDP作为规模划定的重要衡量指标,明确未来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均GDP发展水平,再反推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避免城市盲目扩张。


    (二)基于栖霞区未来发展需求,创新性提出金陵石化搬迁,打造“栖霞之眼”

    基于栖霞区的发展地位与发展定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明确未来必须搬迁低效高污染工业,尤其是位于栖霞山脚、占据长江岸线的金陵石化,规划坚持对其搬迁腾挪后打造栖霞区的科创、文化、旅游中心,以匹配栖霞山的发展地位,塑造“栖霞之眼”。


    实施效果

    本项目已向栖霞区规划分局、栖霞区政府、南京市规划局及总规组多次汇报,获得多方的高度认可。并已提交南京市总规组,总规组吸收后,核心结论将以分区指引的形式纳入到南京市总体规划成果。

  • 蕾奥动态 | 王富海董事长应邀出席北京大学未来城市论坛

    12月15日,王富海董事长出席“2018北京大学未来城市论坛”,并做题为《信息时代的城市结构》的会议报告。

    王董在报告中指出:城市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而汽车的“闯入”不过百年而已,却带来了现代城市的大幅度扩张,以及向心性的城市生活。尽管汽车扩大了城市半径,但已显过犹不及,快速滋生的“城市病”反映出“汽车时代”的城市效应正在由正转负,而“后汽车时代”的来临正通过多类型公共交通、自行车回归、改善步行条件、窄路密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等手段来对冲汽车的负效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时代的到来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如果说,工业革命让社会高度组织化,汽车文明带来城市机器化大扩张,那么信息革命让个性走向新高度,科技爆炸将解构城市,让生活步向自由王国。以智能化与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价值创造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当然会影响到人居形态。

    这种影响可能首先从改变集中工作模式开始,如能够身临其境的远程会议将降低办公的集中频率,居家办公和偶租社区共享办公室会让工作者的作息习惯发生改变,多类别兴趣型社区的出现也会改变人们的居住选择,未来的社区生活也会更加完备、温馨、特色……

    如此种种,将推动城市结构的“区块链”式重构:扁平化社区基本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需求,被迫出行越来越少,交通需求降低;轨道交通便利,少量共享汽车,私车减少,促进提高型需求频次减低且能灵活落位;中心区办公职能弱化,楼宇过剩,文化与交往功能突出,推动“去中心化”、特色化,区位级差价值缩小;最终,高密度大城市在市域/区域范围疏解,促进城市形态疏密有致、混合布局,休闲运动空间强化。

    本次论坛历时两天,包括“可持续的城市—区域治理”、“未来城市研究的理论思考”、“未来城市治理的新框架”等8个议题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志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吴云东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吕斌教授,牛津大学教授、北大—牛津PEAK URBAN研究组主任MichaelKeith等国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和现场近百名听众共同参与了这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学术盛宴。

  • 蕾奥动态 | 我司海绵城市所所长雷新财应“龙岗海绵办”邀请做专场报告

    12月18日下午,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城市公园、河道和城市更新类项目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场培训会。我司海绵城市与水务规划设计所所长雷新财应邀参加并做主题为“深圳市城市更新阶段海绵城市编制要求及实践探讨”专场报告。

    龙岗区海绵办高度重视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的培训交流,此前已举办过7场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技术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的主题是城市公园、河道和城市更新类项目的海绵城市构建及方案设计研究,会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设计,以及施工等单位技术人员齐聚一堂。

    会议现场


    我司海绵城市与水务规划设计所所长雷新财做了《深圳市城市更新阶段海绵城市编制要求及实践探讨》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以国家、省及深圳市海绵城市规范、编制规定等为依据,详细介绍了深圳市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专项研究编制的工作内容、深度和方法,并以《龙岗区龙腾工业区(二期)城市更新单元海绵城市专项研究》为例,从项目现状水文地质条件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确定、海绵设施布局方案构建和模型模拟核算等方面,进一步分享城市更新单元阶段海绵城市专项研究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多年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协审的工作经验,与现场听众交流探讨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后期维护运营等海绵城市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我司海绵城市与水务规划设计所所长雷新财做专题报告



    与会同行积极发言提问互动



    本次海绵城市专场培训会得到了龙岗区海绵办的肯定及高度评价,同行听众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通过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广落地,但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其全面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司海绵城市项目组也将继续在工作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砥砺前行,不断探索研究!

    本次专场培训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