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 第二届“蕾奥杯”规划师设计竞赛圆满成功

            为鼓励规划师的设计激情,提高规划师的创新能力,加强规划师间的专业交流,我司企业文化委员会与规划二部联合主办2011年第二届“蕾奥杯”规划设计竞赛——《安吉范潭一河两岸地区城市设计》。

       本次竞赛于2011年7月1日启动,历时半个多月,2011年7月19日下午,由董事长王富海、总经理朱旭辉、牛慧恩教授、副总经理叶树南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最终方案进行了评审。评审会由选手汇报、评委提问、评委点评三个环节构成,参赛选手们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汇报中,选手们各显神通全力展现方案的特色与自信;评委们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方案及选手的表现力。点评时评委们字字珠矶,对于亮点毫不吝惜赞赏,对于不足力求进步与提升。

    1107-008

    1107-007


    最终,评审委员会对汇报成果进行了深入讨论与综合评价,评选出本次竞赛的前三甲:
            一等奖:魏良、牛亮组合


            二等奖:修福辉、邓沁雯组合


            三等奖:刘峰


            三等奖:王玉利


    在此祝贺获奖选手并感谢积极参与的每一位员工。

  • 【蕾奥原创】珠江三角洲村镇混杂区空间治理的政策思考

     作者简介

    朱旭辉: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刊载:珠江三角洲村镇混杂区空间治理的政策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015,(02):77-82.

    版权说明: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需要,请联系原作者,侵权必究。

    摘要

     

    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城镇化先发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形态混杂的“村镇混杂区”,其形成有独特而深刻的制度背景,而以往规划管理成效不彰的原因也恰恰在于规划脱离了这一制度背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需要将此类地区作为一种独特而稳定的城乡发展模式重新加以认识并推进空间治理。本文总结了此类地区近30年的形成过程中政策机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并结合新型城镇化以来的政策改革趋势,借用公共政策分类模型从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构成性政策等四方面提出空间管理政策设计建议,并对规划如何作为管理工具配合落实相关政策进行了探讨。

    1        村镇混杂区的概念及空间特征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本文借用“Desakota”的概念,将该类地区表述为“村镇混杂区”。“村镇”主要指其形成机制上以村、镇为发展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混杂”主要形容其建设面貌、功能构成和权属构成方面混杂的表现形态(图1)。

    区域尺度上空间形态的混杂与连绵,其问题来源于村庄层面空间要素独特的组织方式。样一种形态均质、结构不清、缺少中心性的区域空间形态实际上是微观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宏观层面的蔓延发展所导致的。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如果在卫星图中切割出一条样带作为观察的标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村镇混杂区在空间形态上与城市、乡村的显著区别(图2)。

    由于村镇混杂区难以改造,城市功能在这一地区斑块式的建设进一步侵占了农村风貌,增强了混杂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并不协调的“侵入”,加剧了形态上的拼贴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路径之间相互冲突和协调的发展逻辑(图3)。

    图1 区域尺度下的村镇混杂区范围

    Fig.1 Range of Desakota in the regional scale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 顺德城乡结合地区村镇混杂的空间形象

    Fig.2 Village-town mixed image in urban fringe areas in Shunde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3 村庄单元用地形态及蔓延方式示意

    Fig.3 Land forms & spread way of village unit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  村镇混杂区形成的问题及根源

    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珠三角的农村地区采用了以村集体为主体,以社区股份合作制为机制,通过土地支配权、土地使用权及土地收益权的分离进行土地的非农化开发建设(刘宪法,2010)。早期宽松的政策降低了农村工业化的门槛,增加了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的收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产生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在当前形势背景下,一方面,前30年村镇混杂区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动力已发生变化,以村集体为主体的低效扩张型工业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提供更为完善宜居的生产生活空间为本地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村镇混杂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以村为单元的低水平职住平衡,使得各类内生需求难以有效释放,进而影响了政府各类资源投入和设施配置的具体成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背景下,如何系统解决村镇混杂区的发展问题成为拷问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关乎珠三角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珠三角地区村镇混杂区的形成并非是仅仅由规划失效所导致,农村空间发展权益的机制问题才是其长期存在发展的根源(许学强,李郇,2009;魏立华,刘玉亭,黎斌,2010)。从当前的制度环境来看,在所有制锁定、土地用途管制、集体土地确权、二次分配路径、政府公共投入等多方面问题的制约下,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无法满足实际管理需求,现行政策和规划技术难以实现空间治理意图。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针逐步明朗,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户宅基地等产权政策的调整,为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村镇混杂区空间治理基本框架提供了政策机遇。

    3、   村镇混杂区空间治理的政策建议

    村镇混杂区的情况远比一般城市地区复杂,常规的城市空间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难以简单套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必须认可村镇混杂现象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的现实,促进其形成自我有机更新的良性机制,降低负面外部效应。而在这过程中,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政策设计和改善来构建其今后空间优化的合理秩序,政策的跟进应当先于规划的覆盖。此处,应当将中央已经提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既定的制度背景加以考虑。

    公共政策是有效治理的核心工具,以空间(包括土地及其承载物)管理为核心,借用西奥多·罗伊(Theodore J. Lowi)的公共政策分类模型(胡润忠,2013),按照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构成性政策4种类型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其中:在分配性政策方面应当通过市场手段破解集体空间产权的困境,通过再分配性政策合理引导村镇主体空间发展权益的二次分配和流转,通过管制性政策强力干预底线管控,通过构成性政策强化镇一级管理资源和财力资源(表1)。

    表1 罗伊的公共政策分类

    Tab.1 Lowi’s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policy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1)分配性政策——破解农村集体空间产权的困境

    产权问题是村镇混杂区治理的核心问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行权边界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土地附属物业的确权是大势所趋。应在这一轮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中通过确权固化既得利益,明确产权边界,避免无序建设的进一步蔓延,同时确立产权的市场流通途径,以利于以后的市场化更新。

    在确权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留用地、安置用地、宅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许多政府承诺的返还土地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解决。政府的诚信是一切政策推进实施的前提,如果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目标群体(村镇组织和农民个人)的对抗愈加激烈,势必影响下一步政府治理措施的落实。分配性政策的作用是针对彼此孤立的特定个体提供公共服务和利益分配。因此,可以通过结合城市更新、土地确权、货币化等制定分配性政策的方式,解决上述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受土地资源约束仍然难以解决,可进一步尝试将其诉求建筑面积化和指标化,通过市场途径解决。总而言之,应当把村集体对于土地实物的追逐诉求引导到建设指标,以便于以后通过市场流通或异地安排等方式解决。

    比如对于留用地问题,广州各区采取实地留地、指标抵扣、折算货币补偿或指标统筹调剂等不同形式的办法落实留用地。在南沙,政府采用货币加物业兑现留用地的方式进行落实,即村自愿放弃实物留地的,土地公开出让后,政府按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返还村集体,番禺则采用留用地分区货币化补偿的方式进行落实。白云区提出了抵扣留用地指标完善存量建设用地手续的方式,利用留用地指标覆盖违法用地并办理用地手续,既消化了留用地指标又减少了违法用地。萝岗区则提出在暂时无法安排留用地的情况下,由政府租赁村的留用地指标,待将来有地可安排时再兑现实地(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13)。

    (2)再分配性政策——规划引导资源的二次配置

    村镇混杂区建设规模已大大超出政策许可范围(如广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指标为197km2,而截至2012年实际建设规模已达389 km2),但其空间属性和区位的调整还蕴藏着巨大潜力。要进一步优化土地使用的综合效益,必须考虑空间发展权益的异地调整和竖向叠加,在不引起目标群体反弹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地区和主体的现状和要求,利用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开发权转移等多种不同手段,整理精简低效零散用地,通过规划手段统筹解决存量、增量与减量的问题,在发展高效空间的同时,腾挪更多公益空间和生态空间(图4)。

    图4 规划引导空间权益的二次分配

    Fig.4 Second distribution of space rights by planning guidance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同样,在村镇一级财力缺乏的情况下,财政资源的二次分配是解决村镇混杂区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的重要支撑。公共投入的空间安排依旧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二次分配手段。从解决空间问题的角度来看,必须摒弃原来简单平铺的应条件补偿方式,体现规划治理政策的介入和引导。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应申请补偿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手段,体现规划前置、问题导向和政府干预,同时可监督、可检验,有助于自上而下治理手段的落实(表2)。

    表2 规划引导财力资源的转移支付

    Tab.2 Transfer paymen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by planning guidance

     

    (3)管制性政策——政府强力干预底线管控

    面对建设蔓延危及区域底线的问题,如涉及生态保护区、农业发展地区、历史保护、基础设施廊道等地区的问题,若分散主体利益难以调和,则为维护公共利益必须以上级权威部门强力介入的方式进行底线管控和干预。按照管控力度的不同,可分为规划审批权上收、规划许可权上收、空间管理权上收甚至直接的空间产权收购等方式,对此类地区的无序建设和开发进行政府干预。

    事实上,关于加强特定类型地区的规划干预,广东省已有一定的法规依据。《广东省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明确了对区域绿地、基础设施廊道等一级空间管治区,由省人民政府“实施强制性监督控制”;《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也明确了“由省实施规划监控的区域”,其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应当征得上一级规划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与此同时,广东也在开展省立公园的前期研究,探索基于产权和管理权转移的特色资源管理新模式。

    (4)构成性政策——“镇改市”的试点与推进

    珠三角村镇混杂区很多规模较大的镇在经济、人口规模上已达到城市的标准,却继续沿用村镇的管理和发展模式,镇级政府受到财力、编制、职能等的约束,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投入能力不足,土地利用效益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难以达到城市的标准,严重阻碍了区域整体发展。如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作为镇级行政单位,在财政税收分成中只能拿到12.5%的税额,剩下的部分则上缴国家及省市区级政府,但镇政府却承担了较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压力。

    针对珠三角村镇混杂区“自下而上”的发展特性,应进一步强化镇一级行政资源和财力资源,改变“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向大型建制镇进行政策倾斜,增强地方基层投入的觉悟与能力,并撬动社会资金进入,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和财政自给能力。制度上可考虑通过以下途径赋予强镇更高级别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①选择若干大型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但新设城市需履行法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门槛较高;②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包括财权、人事权、行政审批权等方面的倾斜和下放,这是在试点镇行政级别不提高的前提下,实施强镇扩权、建立“镇级市”的有效手段。浙江省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试点,例如试点镇全面建立一级财政体制、实施财政超收返还、领导职级高配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下放审批权和执法权等等,取得了较好成效。

     

    4、结语

    规划是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从操作实施的角度考虑,规划技术方法必须依托切实的制度环境而存在,必须考虑操作主体、利益主体、产权政策、管理模式等等制度因素。在政策方向不明、制度因素缺失的情况下盲目的推进规划覆盖,不仅规划本身难以实施,而且会导致发展机遇的流失。制度设计必须先于空间设计,这已为珠三角此类地区的规划实践所证明。

    在存量规划时代,村镇混杂区空间治理的推进,必须高度关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依附于土地之上的空间发展权益,以产权政策为核心解决长期以来产权不清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将规划作为确定或转移此类空间发展权益的重要工具,辅之以控制、整治等主动介入手段,逐步促进村镇混杂区内部形成市场推动、有机更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其终极目标不是将其空间形态“城市化”,而是塑造更为完善宜居的生产生活空间为本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优质的空间保障。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顾朝林. 论中国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J]. 城市观察, 2012(3): 12-19.

    GU Chaolin. On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China’s Urbanization[J]. Urban Insight, 2012(3): 12-19.

    [2]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广州市解决落实农村留用地问题的实践与探索[EB/OL]. (2013-12-27)[2015-1-29] http://www.mlr.gov.cn/tdsc/lltt/201312/t20131227_1298502.htm

    Guangzhou Municipal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Administrative Bureau.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rved Land in Guangzhou City[EB/OL]. (2013-12-27)[2015-1-29] http://www.mlr.gov.cn/tdsc/lltt/201312/t20131227_1298502.htm

    [3]       何为, 黄贤金. 半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类异化现象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2): 24-32.

    He Wei, Huang Xianjin. Incomplete Urbanization: A Research onChina’s Urbanization[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2(2): 24-32.

    [4]       胡润忠. 美国政治学“政策决定政治”的代表性理论比较[J]. 国外理论动态, 2013(2): 30-36.

    HU Runzhong. Policy Determines Politics: Comparison of 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American Politics[J].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2013(2): 30-36.

    [5]       蓝宇蕴. 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LAN Yuyun. The Villages in City: a Case Study on “Village Club Community”[M].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6]       李珽, 李郇. 政府行为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空间形态演化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3): 55-61.

    LI Ting, LI Xun. Analysis of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Core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Behavior[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1(3): 55-61.

    [7]       刘守英. 直面中国土地问题[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4.

    LIU Shouying. Land Issue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a[M]. Beijing:ChinaDevelopment Press, 2014.

    [8]       刘宪法. “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J].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8), 2010: 68-132.

    LIU Xianfa.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Nanhai Mode[J].China’s institutional change (8):69-132.

    [9]       仇保兴.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J]. 城市规划, 2005, (10): 9-13.

    QIU Baoxing.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5(10): 9-13.

    [10]    魏成, 赖寿华. 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地区高密集城中村的形成[J]. 现代城市研究, 2006(7): 25-31.

    WEI Cheng, LAI Shouhua.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Dense Urban Villages in Metropolitan Reg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 Analysis Framework[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06(7): 25-31.

    [11]    魏立华, 刘玉亭, 黎斌. 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辨析——渐次性改良还是彻底的重构[J]. 城市规划, 2014(2): 36-41.

    Wei Lihua, Liu Yuting, Li Bin.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Gradual Improvement vs. Thorough Reconstruction[J].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14(2): 36-41.

    [12]    魏立华, 袁奇峰. 基于土地产权视角的城市发展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3): 61-65.

    WEI Lihua, YUAN Qifeng. How to Construct the City and Promote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Collective Land: A Case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7(3): 61-65.

    [13]    许学强, 李郇.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J]. 人文地理, 2009(1): 1-6.

    Xu Xueqiang, Li Xun.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of Pearl  River Delta (1978-2008)[J]. Human Geography, 2009(1): 1-6.

    [14]    许学强, 周春山. 论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区的形成[J]. 城市问题, 1994(3): 3-6 .

    Xu Xueqiang, Zhou Chunshan. On Shaping of Metropolitan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J]. Urban Problems, 1994(3): 3-6 .

    [15]    杨廉, 袁奇峰. 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6): 34-41.

    Yang Lian, Yuan Qifeng. A Model of Rural Urbaniza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ly Owned Land at the Village Level: The Case of Nanhai, Foshan[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2(6): 34-41.

    [16]    于峰, 张小星. “大都市连绵区”与“城乡互动区”——关于戈特曼与麦吉城市理论的比较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1): 46-53.

    Yu Feng, Zhang Xiaoxing. Megalopolis and Desakota: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rban Theory between Gottmann and Mc Gee[J]. Urban Studies, 2010(1): 46-53.

     

     

  • 蕾奥开工大吉,新年新气象!

          2016年2月22日为蕾奥春节后的开工日,伴随着元宵佳节的节日气氛,全公司上下喜气洋洋,一片春意盎然。

          一早公司董事长王富海率公司几位领导在前厅欢迎全体员工,送出新年祝福并派发开门利是封。

          接着是“讨红包”环节,沿袭了未婚员工向已婚员工“讨红包“的传统广东春节风俗,蕾奥未婚小年轻们排起长龙向已婚同事逐个问好祝福“讨红包”,声声“恭喜發财”此起彼伏,异常热闹。

          中午公司举行了开工饭,副董事长王雪发表贺词,祝愿蕾奥开工大吉,猴年大发展。

     

  • 蕾奥十周年系列沙龙——香港地铁R+P

    蕾奥十周年系列沙龙——香港地铁R+P

    3

    2018年4月20日下午,蕾奥十周年系列沙龙第二期隆重举行。本期沙龙以TOD为主题,特邀深圳前海铁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麦为明先生,为公司同仁带来一场关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R+P)模式的经验分享会。

    麦为明先生拥有超过23年的R+P综合开发实操经验,曾任职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达18年,并曾负责深圳地铁3、4、6号线、成都地铁18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延长线、香港东涌线奥运站及红磡海逸豪园综合体等项目的PPP投融资、增值策划研究及开发落地。本次沙龙麦先生从港铁R+P操作模式讲起,详细介绍了开发流程及参与各方的权责分配,并结合5个开发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度剖析。在互动问答环节,麦先生还对目前国内地铁站点周边的物业开发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反思。港铁运作模式一直是国内地铁物业开发的对标案例,特别在当前地铁投资趋于谨慎的背景下,其借鉴意义更为突显。本次沙龙增进了大家对轨道交通投融资的认识,收效甚好。

    4

  • 蕾奥龙年闹元宵

       2月6日是我司年后上班第一天,正值元宵佳节,蕾奥人度过了欢乐开心的一天。

    接开门利是封 喜笑颜开

       同往年一样,董事长王富海率公司领导在前厅欢迎上班员工,并派发开门利是封;而开门利是封比往年厚重,员工个个

    笑颜开。

    1202-001

    排长龙兜红包 处处热闹

         未婚员工向已婚员工“索要”红包是广东春节独特的风俗,于是,未婚青年们排起长龙向已婚同事逐个问好,声声

    “恭喜發财”此起彼伏,异常热闹。

    1202-002

    1202-003

    品节后开年饭 觥筹交错

        节后开年饭设宴于香蜜轩酒楼,副董事长陈宏军代表公司给全体员工拜年并致辞,他肯定了公司2011年所获成就;对

    于2012年发展目标与方向,他希望每位员工理解、牢记并一起付诸行动。规划二部经理张震宇、研究中心经理钱征寒与监

    事邓军也分别作了致辞。大家在新年祝福、美食佳肴间举杯共饭,欢乐融融。

    1202-004

    1202-005

  • 2009年度我司项目交流会在上海宾馆浦江厅举行

      2009年度我司项目交流会在上海宾馆浦江厅举行,会议由秦元副总规划师主持,公司全体成员参加。


    0908-001


     
        忙忙碌碌的一年过来,时值我们的周年庆,这天我们暂停了平常的脚步,大家共聚一堂,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交流
    彼此的经验。

    本次交流的项目有: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城乡统筹规划   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
      产业专项规划   株洲市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与近期行动计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番禺控规编制手册试点——大岗(潭州)片区控规
      概念规划   镇江市官塘片区概念规划
      交通专项研究与规划   天津国际花卉交易中心交通专题研究
      产业园区规划   南京市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概念规划
      城市设计   南京市禄口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
     
     
     
    0908-002
     

  • 热烈庆祝公司成立一周年

       2009年8月26日,印证我司成立一周年的庆典活动在上海宾馆举办!
              周年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上,王董事长对过去辛勤、忙碌的一年作了总结,一年来,我们的业务覆盖全国21个省市,合同已越60项,即使我们是没有扶持的民营小型企业,没有资本的技术性企业,没有主场的、以政府为客户的服务型企业,尚未取得专业资质的专业性企业,但我们的成绩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表彰会上:

    2009年度杰出员工留影
    0908-004

    优秀项目负责人获奖留影

    0908-004

    优秀员工获奖留影
    0908-006

     切蛋糕留影,祝蕾奥周岁生日快乐,也祝愿在的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年年能为你切下甜美的蛋糕,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0908-007

     

  • 欢迎新员工 携手创未来

    2009年度毕业生接收已圆满完成,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团队
     规划一部:
    郭   琦  来自(陕西),毕业于(中南大学)
    陈嘉平 来自(广东),毕业于(中山大学)
    吴   雄  来自(湖南),毕业于(中南大学)
    叶宏浩 来自(广东),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何   一  来自(四川),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齐   奕  来自(河南),毕业于(北京大学)
     
    规划二部:
    王建新 来自(广东),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规划三部:
    陈敏莉 来自(安徽),毕业于(东南大学)
    孙倩雯 来自(浙江),毕业于(东南大学)
    宋成业 来自(山东),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
    牛   亮  来自(山东),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
    纪秀丽 来自(山东),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
     
    交通市政部:
    李炜基 来自(广东),毕业于(深圳大学)
     
    公司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望每一位新员工都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将专业所长融入工作,公司将成为每一位
    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祝: 每位新员工工作愉快,安康!

  • 祝贺公司成为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会员

    祝贺公司成为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会员

    0907-001

  • 祝贺我公司成为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

        祝贺我司成为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同期,经深圳市企业家协会邀请,我司董事长王富海同志担任该会常务理事一职!
     

    0907-002

    09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