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庆圣诞
虽然圣诞节是国外的节日,但在赶时髦的时代浪潮下,我司却紧跟时代脚步。趁着工作闲暇之时,我司也装点的极具节日气息,低调中蕴含一丝温暖,简约中彰显一丝别致。没有高大醒目的圣诞树,却有温馨内敛的圣诞小摆件,没有亮闪闪的灯饰装潢,却有精致可爱的冬日植物,配上一盏香薰小炉,为枯燥的办公室增添几分节日的喜悦。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这些微妙的小玩意给小伙伴带来了欢乐的气息,配上圣诞专题的下午茶,在欢乐与笑语中度过了特别的一天。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工作,也算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
策划中心微沙龙计划启动
本月18号对我们策划中心每一个人而言,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翻开了策划中心主题下午茶的第一页。在策划中心的每一天是紧张而又轻松的,紧张的工作的节奏,轻松的每日下午茶,二者完美交替,让工作变得高效,让生活变得愉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部门领导又开始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开展主题下午茶活动,让部门跨界互动,让员工思想碰撞。
第一期我们邀请了规划一部的陈扬为我们进行了题为《笋岗-清水河片区第15、16子单元规划》的经验分享,主要从现状概况、定位策略、利益分配方案、规划方案及城市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我们从中获益匪浅,了解了关于子单元规划的工作重点及难点,同时获得了很多经验。
第一期主题下午茶的开展,仿佛一泓清泉,承载着专业知识、经验、思想,流过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开始有了赞许的眼神与会心的微笑。收获知识与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我们相信主题下午茶如细水长流,越来越好。 -
蕾奥乡村(瑞邱村)实践基地挂牌
2015年1月1日,新年的开始,蕾奥乡村(瑞邱村)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此项活动,是蕾奥为深入了解乡村,贡献规划行业的专业力量,特选取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瑞邱村作为乡村实践基地,与当地村民携手,共同缔造美好乡村。
王富海董事长及蕾奥员工参加挂牌仪式,为瑞邱村村民图书室捐赠书籍,贡献企业的绵薄之力。就瑞邱村现状及未来乡村发展,王董与村民代表进行交流,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乡土风情,提出了乡村未来发展可能走的方向。
这一天,不只是新年。公司的两位同事于元旦,在瑞邱村举办婚礼,婚礼隆重而又富乡土气息,大家感受到客家村民浓烈的淳朴与热情。
-
我司参加前海游艇码头选址座谈会
2014年12月18日,前海游艇码头选址座谈会在前海管理局D101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集聚中交邮轮游艇运营商、中船游艇运营商、深圳浪骑游艇会、深圳大梅沙湾游艇会、深圳千帆游艇会等游艇行业巨头,针对前海游艇码头选址规划畅所欲言。游艇码头作为前海打造国际魅力滨海岸线的重要载体,其规划选址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目前,该研究作为《前海滨海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研究》项目的重要内容,由我司规划一部、市政交通部及中交四航院共同承担。
本次会议由前海管理局规划处副处长叶伟华主持,与会专家听取了中交四航院关于前海游艇码头选址的方案汇报之后,针对前海定位及自身发展条件,对游艇码头的市场需求、定位、建设规模及运营管理模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前海游艇码头背靠珠三角腹地,面向港澳,其市场是巨大的,建设规模是需要增加的。但是对于游艇码头的定位及运营管理模式,专家们形成明显的“两派”。“一派”是以中交邮轮游艇的钟会长为代表的高端定位,另“一派”是以深圳市休闲船艇协会吴会长为代表的中低端定位。以钟会长为首的高端定位派认为,前海作为中国未来的曼哈顿地区,滨海岸线应该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发挥其寸土寸金的价值优势。而以吴会长为首的中低端定位派认为前海滨海可以发展普通老百姓可以消费体验的中小游艇、帆船。例如面向青少年教育的OP培训等,这样更容易活起来。
同时,针对前海游艇未来的管理运营模式和腹地带动功能也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项目组将结合各专家的意见继续深化规划方案。 -
我司《殷巷集镇地段城市设计》获得2014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
2014年12月25日,由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2014年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评选活动进行获奖名单公布,我公司规划六部编制的《殷巷集镇地段城市设计》喜获城市规划类三等奖。
在不可避免的拆除新建改造模式下,本项目从历史文脉、城市风貌和实施管理作为切入点,提倡通过延续、保留历史街巷的路径尺度,激活沿线功能业态等方法,实现对当地历史文脉和集体生活记忆的保护,强调城市更新的人文关怀和特色场所营造。
在整体城市设计层面,主要通过对殷巷的改造条件和历史文脉分析,开展总体定位、用地布局、开放空间、交通组织等设计内容的同时,把历史街巷保护、活动路线策划等内容与空间方案进行整合设计。以TOD为导向的更新改造中,重点打造“殷巷壹公里”特色休闲廊和综合服务“金三角”,强化更新地区历史文脉的延续、地域特色塑造和新功能的融合。
在导则控制设计层面,规划采取核心要素分类、分级控制,把重要的历史街巷通过道路、公共步行道、开放空间等形式加以保留和控制,使地块回归小尺度街坊,提升道路交通效率及地块通达性;将活动路线策划、功能业态指引、空间尺度控制纳入保留街巷的空间设计指引内容,从活动、功能、空间等多方面复兴传统街巷。并制定“用地开发指引、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指引、道路设施与地下空间指引”三张图则,便于分宗地块的开发、设计管理。 -
《石家庄高新区发展战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汇报
2015年1月13-15日,我司设计总监叶树南、规划三部设计师李明聪前往石家庄,就《石家庄高新区发展战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向石家庄城乡规划局和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领导进行了第二轮的汇报。
针对上轮汇报提出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次汇报重点就高新区的区域发展使命和定位、石家庄高新区的用地布局、创新服务体系和生活服务体系、城市设计控制指引和旧村安置指引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化研究,特别是在用地布局和用地比例控制上,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寻找规划,确定高新区合理的用地布局方案,整体上在满足高新区撬动旧村改造的前提下,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园区发展的平衡。
-
《玉环玉城地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项目顺利完成初步成果汇报
1月8日至10日,在朱旭辉总经理亲自带队下,规划三部规划师潘仪代表项目组,就《玉环玉城地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的初步成果向玉环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进行了汇报交流,项目工作受到了甲方的认可。
玉环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最南端,东临东海,西靠乐清湾,北部与温岭市相连,南部与温州市洞头县隔海相望,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作为温台经济模式的典型地区,过去,在工业化主导城市化发展的思路下,玉环的城市建设发展与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不相匹配。现在,玉环提出了“全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并积极推进漩门二期、三期等城市新空间建设,作为发展转型的平台与载体。与此同时,本次项目的工作范围——玉城地区作为玉环县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老城中心,城市更新改造需求不断浮出,但由于缺少整体的、有效的规划指引,面临着许多问题。作为《玉环玉城地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的初步成果,项目组首先站在全县视角高度上提出新、老城协调的发展策略,进而明确了玉城地区的未来发展目标,优化了玉城片区的空间利用方案,完成了更新对象的总体空间选择,构建了有针对性的四种更新模式。接下来,项目组将根据甲方意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力图为玉城片区的旧城更新工作提供更明晰、更具操作性的空间更新指导策略。
汇报结束后,朱旭辉总经理、赵明利副总规划师还在甲方陪同下,再次对玉城片区旧城问题最突出、集中的地块进行了现场调研。
-
《玉环县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研究》顺利通过首轮汇报
1月8日至10日,在朱旭辉总经理亲自带队下,研究中心项目组就《玉环县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向玉环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进行了首轮成果汇报,受到了甲方的认可与好评。
该项目自去年12月初启动,既是为了配合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城乡建设领域的素材和对策建议,更是为了分析当前玉环城乡建设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梳理“十三五”期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任务、思路、策略和原则。
项目组在汇报中明确提出,预计到“十三五”期间,玉环的城乡建设发展将步入一个工作重点由对外“畅通道”向对内“搭平台”转变、发展模式由支撑壮大传统产业向兼顾人才吸引和创新驱动转变、建设空间由诸侯经济、分散建设向优化结构、新老并举转变的崭新阶段。同时新型城镇化的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撤县设市的趋势均对“十三五”乃至以后更长时期内玉环城乡规划建设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针对于此,项目组从全域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特色塑造、综合交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建设施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设策略,并在规划管理、城市管理和政策创新3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保障机制及措施建议。除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以外,玉环县发改局、交通局、开发区、老城改造指挥部等相关部门一同听取了项目汇报,并基本认可了项目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结论,建议在下阶段加强部门规划衔接,继续深化成果。
-
喜讯:“山湖休闲谷•枢纽文创城” 获得《肇庆市端州轻轨站及周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竞赛第一
2015年2月12日,由肇庆市城乡规划局主办的《肇庆市端州轻轨站及周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城市设计竞赛中,我司规划二部以“山湖休闲谷·枢纽文创城”为定位的竞赛方案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竞赛第一名,并承担下阶段的城市规划深化工作。
肇庆市端州区轻轨站位于端州区东北部山谷,是广佛肇城际在肇庆主城区的门户站点,也是广佛肇高速及肇庆市主要干道交通系统的立体交汇位置。在上位规划中其复合设置了轻轨站、观光铁路站点、长途客运站、公共首末站、BRT枢纽站等枢纽功能,是肇庆主城区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更是肇庆带形城市结构的咽喉,对于肇庆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案在轨道线路区域竞合背景及相关规划解读基础上,从“山水、交通、产业、服务”四个方面的价值认知入手,综合分析基地现状发展特征及潜力,挖掘基地的“区位、景观、交通、文化、空间”优势,并形成“门户塑造、交通组织、产业发展、品质提升及行动实施”五大关键问题的判断,提出针对性的规划优化策略。
方案以“山湖休闲谷·枢纽文创城”为功能定位,明确基地作为“山水门户、交通要冲、文创展厅、休闲绿谷”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内涵。通过“面山接城连湖”的空间结构塑造,“文化展示休闲”的特色功能引导,具有生长性的”TOD+EOD+SOD“用地布局,形成承接发展的空间载体。通过对轨道枢纽区内外交通的组织、接驳设施的校核、车行出入流线的优化、分层慢行系统的设置,构建高效、便捷、舒适的枢纽内核。通过“聚绿成网”的绿地系统供给、“水脉穿城”的特色开放空间系统、“依山就势”的竖向设计和“强调休闲”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营造区域城市休闲绿谷空间气质。通过“大开大合、疏密有秩”的空间形态控制、“引山入城、突出界面”的高度控制、“面向市场、精细开发”的强度控制,支撑区域山水门户的整体空间格局特色。最后通过土地开发策略、分期建设时序安排提出实施行动建议,并编制不同深度的详细控制导则,明确刚性和弹性控制方式,与下层次规划管理衔接。 -
《狮山中心城区核心区低冲击开发(LID)技术实施措施指引研究》项目进行初次成果汇报
2015年2月12日,我司《狮山中心城区核心区低冲击开发(LID)技术实施措施指引研究》项目组前往佛山市南海区,向项目甲方——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土规划局进行了项目初步成果的汇报工作。项目负责人、我司交通市政部设计师杨少平就南海区狮山镇中心城区核心区实施低冲击开发技术的背景、适用性、可行性和可能路径进行了阐述,初步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同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土规划局也就其关注重点与我司设计人员进行了沟通和讨论。
低冲击开发技术简介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 LID)又称低影响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提出的一种暴雨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 使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后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低冲击开发技术主要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蓄水池、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住建部于2014年10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出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之一。国内外相关经验表明,实施低冲击开发技术,有利于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和减轻城市排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