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温台地区产业园区规划探索

时间:2017-11-29

 

摘要:温台地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对80、90年代“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的”转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温台地区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因“转型”而崛起的“温台模式”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再次面临“转型升级”,而如何使未来温台地区产业园区的规划符合产业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应是该地区产业园区规划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以玉环干江滨港工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在控规编制过程中,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园区发展路径,以行动为导向的“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尝试在优化控规对于产业园区指标控制体系,强化对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控制。
关键词:新常态  温台地区  产城融合  产业园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1温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温台模式”,在80、90年代,与“国有经济”的竞争中优势明显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典范,总结 “温台模式”的主要特征,包含以下方面:
1.1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推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构成了温州和台州民营经济的主体。目前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0%以上,产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
1.2从“小商品、小配件”起步,发展专业化特色产业。
温台地区的产品以“眼镜、皮鞋、锁”等小商品和“水龙头、阀门、活塞”等小配件为主,但这种“小生意”却逐步发展成为“大产业”,实现了在不同区域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分工协作,以台州市的汽摩配产业为例,在台州地区形成了以路桥、临海为主的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玉环、温岭为主的机械零部件制造,黄岩为主的汽车磨具、塑料件制造,天台、仙居、三门为主的汽车用品制造,各地区内部也形成了从研发、制造、销售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
1.3敢闯敢拼的地方精神,造就出色的民营企业家。
温台地区地处丘陵山区,自然基础薄弱,人多地少,在这种环境的劣势在“永嘉学派”孕育的“不等不靠不要,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温州精神”影响下转化成了温台的优势:灵活的市场机制、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和务实功利的传统思想促成了温台产业极强的自主创新能力[2],造就了一大批出色的民营企业家。
2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温台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经济增速放缓,产业面临边缘化威胁
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国际市场持续低迷,这对于依托外贸为主的温台民营经济影响较大。以台州市玉环县汽摩配产业为例,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仅仅是2008年之前的四分之一,并且玉环汽摩配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占的比值也在逐年下降,这说明玉环汽摩配行业的优势逐年在弱化,趋向行业的边缘化越来越明显。
2.2产业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
温台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并且企业多以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为主,缺乏做强做大的实力,导致更多的企业停留在仿制,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上,无法进入利润相对高一些的中高端汽摩配产品层面[4]。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逐步放缓,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集约高效,“温台模式”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要求。
2.3土地资源制约严重,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温台地区地处丘陵地形,土地资源紧张一直是制约产业的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工业用地供给量逐年萎缩,另一方面工业地价逐年上升。以台州市玉环县为例,工业用地招拍挂价格高达100万/亩,土地资源的极度匮乏和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成长型规模企业无法扩大产能④,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区已出现优质企业向外流失的情况。
2.4“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产业配套与园区品质缺乏竞争力
温台地区的“城镇化”主要是受工业化快速扩张的推动,导致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5],蔓延式的扩张方式,使得城市中居住、商业、生产等功能混杂,城市不像城市,园区不像园区,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与产业园区的品质。
3玉环干江滨港工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
3.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台州市玉环县,玉环是温台模式的典型代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属于丘陵海岛地形,建设空间资源紧张一直是制约玉环产业发展的瓶颈,“向海要地”成为玉环土地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规划区原为玉环盐场,占地面积4.52平方公里,2014年2月盐场废除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原盐场用地将用于建设干江镇滨港工业城,构成玉环东翼滨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3.2规划思路
干江滨港工业城的产业用地存量占玉环县产业用地总存量的30%,是玉环为数不多的大规模集中开发的产业园区之一。项目的建设是解决企业拓展空间受限、推进玉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带动干江镇经济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因此规划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项目的建设,助力玉环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2)实现项目的快速启动与实施,满足企业迫切的发展需求;
(3)实现项目开发与干江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同,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4)确保项目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延续盐场记忆。
3.3规划策略
3.3.1以“需求”为导向,策划园区发展路径
3.3.1.1认知判断
(1)台州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解读
从2008年至今,台州市政府每年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都会提出新的政策要求,主体内容可总结为转型和升级两个方面:1)转型,即加大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海洋新兴、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升级,即优化提升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和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

2
(2)玉环城市发展要求分析
玉环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从“海岛工业县”到“滨海城市”的转变,构建“岛城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框架,一方面突出漩门二期和三期的建设,成为未来展示玉环滨海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应重点将传统工业从核心城区逐步疏解至两翼产业带,实现玉环产业的转型升级。规划区作为玉环东翼滨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疏解核心城区传统产业的发展使命, 因此干江滨港工业城的建设要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吸引力,为实现主城区工业的疏解做出贡献。
(3)项目发展定位判断
通过对台州产业发展要求和玉环产业发展方向的梳理,判断“升级”是玉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项目作为未来玉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发展定位为:玉环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的综合型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3.3.1.2用地布局
(1)突出“功能混合”与“集约用地”的理念
“功能混合”是激发产业园区人气与活力的手段之一,规划在产业用地中混合商业、研发、办公等功能,使产业配套更为便利;在公共服务用地中,强化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的混合,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更具弹性,可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配套需求。
“集约用地”是针对玉环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情况,在用地布局时强调土地的高效使用,确保充足的产业用地供给,提升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益。
 
3

(2)构建符合玉环现有产业与企业需求的空间组织模式
通过分析玉环现有产业与企业特点,明确干江滨港工业城的主导产业体系及重点招商的企业对象;通过对玉环现状同类企业的分析,明确不同产业及企业对空间需求的特征,最终通过产业布局进行落实。
规划形成1个汽摩配及综合产业组团、1个水暖阀门及综合产业组团、1个新兴产业及综合产业组团、 2个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组团、 1个小微企业产业组团、和1个物流服务组团。在园区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10-150亿元,引进规模以上企业数130-270家、小微型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下)数量390-580家,提供就业岗位2.2-3.3万个。
 
4

(3)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打造专业化产业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形成“园区中心、组团中心、配套服务点”的三级体系,生活服务设施结合周边村庄的需求,临近村庄布局,实现园区与村庄生活服务设施的共享;生产服务设施强化金融服务、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产业服务。
  5
3.3.1.3建设指引
(1)采用“模拟生长”理论,推演园区生长逻辑
“模拟生长”的理论是强调行动策划与空间设计相结合,策划园区发展动力,运用经营和滚动开发的思路模拟园区成长路径。规划在发展动力分析和空间价值评估的前提下,对近期道路建设、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以及产业招商等方面进行行动计划安排,并通过生长模拟,策划远期发展逻辑及招商思路。
6  
(2)构建适合不同产业类型的开发建设模式
由于不同产业对用地规模、配套设施等方面有不同的发展需求,规划在产业布局上,采用“综合发展、重点引导”的原则,即园区在总体产业选择上以综合发展为主,但对于汽摩配、水暖阀门等优势产业,从产业组团规模、投资强度、产出率、企业规模、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等方面进行重点引导。
7  
3.3.2以人为本,建立“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3.3.2.1“镇”、“园”融合
为实现规划区与干江镇其他功能组团间的协调发展,本次规划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干江镇域,对镇域空间发展框架进行引导性指引。
未来规划区的建设与开发,必将带动干江经济腾飞与人口集聚,也是干江进行现代化城镇建设的重要契机,因此园区建设要与镇区城镇建设相结合。以园区作为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引擎,以镇区作为未来人口集聚与综合服务的宜居城镇,园区与镇区在功能上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从未来干江镇总体的空间格局分析,以中部富华路作为未来串联干江镇各个发展组团的公共服务轴,东侧以干江滨港工业城为核心,重点发展产业功能,形成干江镇乃至玉环县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西侧与漩门三期联动,未来重点发展城市生活功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宜居小镇;中部强化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干江镇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8
3.3.2.2“产”、“居”融合
产业用地是玉环的稀缺资源,干江滨港工业城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产业用地的供给,满足企业的急迫发展需求。因此,在用地布局上以最大限度保证产业用地供给为核心,并结合玉环产业的规模与层次,布局符合现阶段玉环产业需求的生产与生活配套设施。
沿中央水系构建园区综合服务轴,串联北部生活服务节点、南部科教服务节点及中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
生活组团布局在园区南北两侧,避免产业功能的过多干扰,实现生活功能的集聚;园区配套设施临近村庄布局,实现村庄与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以产业社区的组织模式,构建园区产业组团,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组团布局在临近综合服务中心的滨水地区,保障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9  
3.3.3以水为脉,构建生态本底,延续盐场文脉
3.3.3.1水结构
规划区现状水系分为纳潮与排淡两种系统,服务于原有盐业生产,承载着盐场的文化记忆,在盐业生产已经废弃的情况下,规划将原有盐场水系与镇区水系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河流体系,以水为脉串联周边山、海、田、城等空间要素,并结合现状保留的防护林,构建多条绿化廊道,形成良好的生态本底。
10
3.3.3.2水系统
在水系统的构建上,规划增加两处水闸,实现不同环境下园区水系功能的自由转化。在旱季,关闭水闸,切断园区与镇区水系的连接,使园区形成独立的水系统,引入海水作为园区景观用水,实现环保节能与景观塑造的有效协调。在雨季,打开水闸,将园区水系纳入镇区防洪排涝系统,缓解镇区暴雨季节的排水压力。
3.3.3.3水文化
园区内的水系是承载盐场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规划沿中央水系,结合现状保留的盐场作业厂房,打造盐业文化公园,内部布局模拟盐业生产的展示区、盐业文化展览馆等功能,以水为魂,延续盐场文化记忆。
11
3.4技术创新
3.4.1“建设”、“经济”、“环境”三合一的指标控制体系创新
常规的控规指标控制体系以“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建设控制指标为主,注重的是园区的建设质量,但对于企业运营效益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引导相对缺乏。本次规划在常规的建设指标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对园区经济控制指标以及环境及污染控制指标的控制与引导。
3.4.1.1经济控制指标
经济指标控制重点由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成长率三项指标构成。规划以玉环现状平均水平、海洋经济转型示范区指标、 《浙江省工业等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4)》三方面为参考依据,综合研究确定本次规划的经济指标。
12 
 
3.4.1.2环境及污染控制指标
在环境及污染控制指标控制中,参考国家标准和国内其他地方标准,分“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四个层面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参数设计上,本次只提出参考建议值,在下一步的环评中需要进行深化。

13 
 
3.4.2“企业入园管理”的成果内容创新
为实现园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选择优质企业入园,项目增加了对入园企业投资评估的相关内容,包括:经营效益、生产规模、发展潜力、投资规模、能耗水平等方面,最终以量化指标的方式形成《投资项目评估表》,为企业入园管理提供参考。
  14 
  15
4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温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产业园区的建设应以集约、高效为原则,以“产城融合”为发展理念,并符合产业与企业发展需求。本文以玉环干江滨港工业城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玉环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对园区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进行探索,并尝试在控规成果编制方面,强化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控制指标,实现园区土地的高效使用,提升园区环境品质,增强竞争力与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曹桂芝.温台模式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困境和突破. 台州大趋势(第六编 前瞻性研究)
[2].刘亭等.温台经济模式: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
[3].朱喜钢.规划视角的中国都市运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4].台州市玉环县政协调研组.关于加快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玉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