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策略研究

时间:2017-11-29

【摘  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严重的城市特色危机。本文通过对顺德区空间特色的实证研究,针对其城市的中心性较差,秩序感不强,城市特色不突出等城市特色问题,结合对城市空间特色内涵的理解,挖掘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提出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的控制要素与构建方法,最终从规划管理制度上梳理出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的落实路径,从而达到深化管理、落实目标、塑造特色的目的。
【关键词】顺德区;  城市空间特色;  构建策略;  特色认知;  要素控制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带来空前物质辉煌和社会福利改善。但是过去三十年高歌猛进的工业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是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资源的高速耗散、环境的日渐破坏以及空间的低效利用基础之上,导致顺德呈现具有城市的实力和规模,却是镇街的发展格局和空间形象。面对“有产无城”,城市面貌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战略目标,建设生态产业友好型、城市乡村融合型的特色宜居城乡,打造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
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给城市带来“千城一面”的国际化脸孔。伴随着巨大的建设压力,承载城市特色的山水格局和历史景观风貌面临着逐步被蚕食的危险,城市特色缺失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其实是环境品质与文化资源的竞争。城市特色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的总和,是城市形象的核心价值体现。面对新的形势以及顺德城市建设的新要求,挖掘顺德城市特色,实施环境再造,提升城市形象是打造宜居顺德、魅力顺德,推动城市升级的必经之路。
1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城市空间特色内涵阐释
城市特色是个貌似简单却实则复杂的问题,泛指城市中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所有事物。所谓特色,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指一事务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从表面上看,它往往是该事物在外部形象上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能使人们由此而更容易地识别该事物与其他事务的区别。但不同的个体由于经验和阅历的不同,对城市特色有不同的认识。马武定和赵士修先生都对相关的概念做了定义。“城市特色”是指一个城市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包含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指城市在不同层级上,城市内涵和外在特征的总和,主观方面指人的意识、行为领域的特色。 段进认为,城市特色师哥貌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它有特色的整体性、构成的层次性还有特色的审美性三个特性, 其概念应涉及城市的所有审美属性,但是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城市特色,它应明确限定在城市有形的和物化的要素范围之内。城市空间以其布局结构、街道、广场、建筑、标志、绿化等等实体和空间为信息的载体,城市空间特色正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符号信息。同样,申宁、岳颖锋提出城市空间特色是反映省市物质与社会总的特征的物质层面的内容。 所以对城市空间特色而言,它是城市特色的物化形式,和显相形态,它不是指各个城市在空间功能、性质、使用上的差异特征,而是对人们的审美经验而言的审美特征的差异性,是每个城市在其空间形态上所反映出来的审美属性。
城市特色是相对一定的时空而言的。“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特色的主体,主要指城市特色的物化形式和显相形态,由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共同组成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空间特征,一般用于正面形象,表达褒义,而不用贬义和负面形象。
狭义的城市特色通常指城市审美特色或城市风貌特色,即可见的城市物质形象特色。城市特色广义内涵超越了物质范畴,衍生了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产业等多元化内涵特色。城市特色的塑造既要注重物质层面的理解,也须从广义上寻求特色理解和发掘。本文主要沿用城市特色的广义内涵,强调城市特色内在与外在的关联,通过寻找城市特色载体,来表现城市空间特色。
2.2. 外在与内在的关联
城市特色的外在即城市外部物质特征,是城市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城市特色的内在即城市内在的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特征与规律,并通过外在的城市形态给予体现。
2.3. 城市特色载体
城市特色的要素由显性要素和隐形要素构成,显性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地域文化和重大事件构成了隐性要素。
自然环境:即当地气候条件、山水格局、建筑材料、景观资源所决定的客观基础;
城市风貌:即城市功能、道路格局、视线通廊、地标节点、公共空间、城市家具、植物绿化等从大到小的物质要素;
地域文化: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非物质要素;
重大事件:即对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具有巨大推动力的客观大事件(博览会、赛事、论坛等)。
            2

3. 城市空间特色构建思路
城市空间特色的构建的本质是在彰显现有特色的基础上,挖掘潜力特色,组织特色空间,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在研究顺德区空间特色时,在顺德区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分析现有的空间特征,设法保持已有特色;然后根据基础研究确定城市空间特色应控制的要素,并有所侧重挖掘顺德城市空间要素资源,最后在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通过城市设计手法对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要素资源进行组织整合。
4. 以“认识论”为视角的城市空间特色认知
4.1. 城市空间特色的“认识论”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中较少能够深入剖析人与空间及空间特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周婕等在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中指出城市空间特色的形成是通过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城市空间特色实际上就是城市特色物化的空间形态,而人则是城市空间特色的作用者和接受者。 同样,段进教授也认为,人是城市空间特色的创造者,又是特色信息的接收者,人对城市空间特色的感受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产生的,研究人的认知特点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延续人与城市空间特色的相互关系,以“认识论”为视角,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经验出发,建立了一个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关系构成途径。(如下图)

3
4.1.1. 认知本体
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本体就是城市空间本身。城市空间特色需要物质载体,空间之所以能形成特色,其前提条件就是空间本身具有能成为特色的禀赋。
4.1.2. 认知主体
城市空间特色认知主体是人。人是城市空间特色的创造者,又是特色信息的接收者。人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主观的心理结构,它与认知者心理需求、认识结构和认知经验等相关,不同的人对于城市空间特色会有不同的看法。
4.1.3. 认知途径
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途径是指人与空间之间的联系通道。城市空间特色只有被人们所感知才能最终成为特色。从人们认知空间特色的方式来说,可分为直接认知途径和间接认知途径。直接认知途径是指人处于现实空间之中,由人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在认知心理结构的主导下进行评价以判断空间是否有特色的过程,如通过城市制高点、城市道路、视线通廊等;间接认知途径是指城市空间通过文艺作品、媒体宣传等方式与人之间形成的间接联系通道。此时,空间特色的载体则是人借助于各种宣传媒介在想象中构建的、与现实空间存在一定联系的虚拟空间,如文化感受、城市宣传等。
4.1.4. 认知网络
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网络是指融合认知主体、认知本体,能够通过认知路径联系在一起的的网络体系。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2. 城市空间特色资源挖掘
特色资源是空间定位的载体。因此,要将空间定位落实,要先寻找相关资源。 从城市空间的产生来源看,构成城市空间特色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功能资源三大类,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形态、结构、肌理。
自然资源包括江湖环境、山体、桑基鱼塘、绿地等因素,历史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现代风貌等因素,功能资源包括交通枢纽、科教基地、商贸中心和工业基地等因素。
从人对空间的感知和认知的角度,可以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城市空间是城市空间特色的载体,因此城市空间特色的资源挖掘同样可以归结到这三个层次上来。
5. 城市空间特色构建手段
5.1. 凸显差异——宏观
城市环境特色就是城市空间中反映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部分,城市环境特色研究就是强调城市环境识别性的研究。一座城市形象如何,有没有特色就在于能不能让人识别和记忆。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特征山水环境,历史文化积淀都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要素。而这种差异性要素从空间范围层面,可以存在于城市内部各风貌片区,体现在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差别,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世界范围内该城市的独特性。只有凸显这些特征要素,才能通过独特性城市意象体现城市特色。

 

5.2. 内外关联——中观
城市特色的外在指易于被感知的城市形象,即城市形象、品质或个性的表层因素。城市文化等深层因素构成城市特色的内在。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文脉积淀。城市特色则是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语言和个性表现。所以城市特色研究要以城市文化提炼为先导,通过城市外在空间形象,体现城市的内在特征。
5.3. 强化系统——微观
系统性首先指城市特色的建构具有层次和结构,是一个需要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经济支持、科学导向的整体工程。其次,系统性的设计策略可以避免全面开花失去重点,利于市民充分感知。系统的整体性有助于城市意象的识别,将差异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系统化和体系化,凭借系统的整体性加深观察者的印象,是构建城市特色的有效手段。
 
5

其次,结合凯文林奇的五要素城市设计手法,将顺德区内空间特色要素进行组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空间特色系统。

  6
6. 城市空间特色要素控制
6.1. 认知本体(认知要素)表现特征控制
通过挖掘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的构成要素,构建顺德区以江湖环境、山体、桑基鱼塘、绿地环境为自然禀赋,以历史文化遗产、现代风貌为历史禀赋,以交通枢纽、科教基地、商贸中心、工业基地为功能禀赋的认知本体控制要素。(如下表)
7

6.2. 认知主体(人)空间感知控制
将顺德区的认知主体分为外来群体、本地白领以及本地一般公众三类,针对其对本体的不同的感知需求,提出不同的控制要素。(如下表)
8

6.3. 认知途径的通畅紧密度控制
顺德区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路径同样可以分为直接途径与间接途径。直接途径主要通过物质化的路径来实现对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如交通设施、视线通廊、活动参与地点等;而间接途径主要为通过媒体的信息及宣传来实现。
9

7. 管理落实
7.1. 管理设置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并加强公众参与,通过三项保障机制及管理措施保障顺德区城市空间的特色构建。
制定城市特色五年计划,建立“精致城市、优雅乡村”计划推进委员会,领导、协调、监督城市特色规划建设。建议由区长(或副区长)挂帅,任主任委员。区属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知名院校专家、商业协会、旅游协会、各类文艺协会、其它相关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之中组成委员会,推动城市特色建设工作的进行。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对各项文化活动进行支持。
财政上落实资金来源,保证城市特色建设资金投入。区、镇(街道)财政部门都要将实施城市特色五年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经费优先纳入财政预算,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特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实施城市特色构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发动公众参与,提供城市特色构建的集体意识保障。
7.2. 行动规划
行动规划是围绕政府工作目标,立足于近中期的实施计划。近期建设旨在通过对空间资源的整合,重点提升顺德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近期建设的亮点。
充分利用顺德优秀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优势,立足五年时间,使顺德城市面貌、人居环境和旅游服务标准有较大提升,打造珠三角最具魅力的“精致城市、优雅乡村”。
 
10
7.3. 推进建议
开展城市品牌整体策划。将包括形象包装、旅游策划、城市建设计划、品牌的对外宣传等工作结合进来,对城市的品牌建设进行整体考虑。从对外宣传中突出文化主题。选择响亮的主题、名称、口号,制作高水平的城市标志,同时强化媒体宣传、重视广告效应。形成整体设计。包装、相互关联的文化品牌形象。
举办高水准的城市设计竞赛、设计工作坊,通过建筑、桥梁、城市空间、街道家具、装置艺术、夜景设计设计,宣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
借鉴国外城市建设相关成熟经验,设立创意活动的征集与支援计划,调动市民积极性、丰富市民生活、增加旅游景点、城市特色。主要的工作包括是征集和评比市民自发组织的创意活动。前期制定申请方式、规则、为市民提供备选场地活动的信息。通过媒体宣传,提供创意活动的案例、规则、申请手续、咨询方式等。确定后,为其分配时间与提供场地,支援资金和设备、鼓励有益的市民活动的展开,设立资金上限,如5千或1万元,或者建立资金寻找赞助。
8. 结语
一个城市的规划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理念,盲目的小城市抄大城市、大城市抄国外,不考虑文化背景和自身条件、自身性质,只会阻碍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使城市黯然失色。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进行挖掘、提炼、组织,构建完善的特色体系,从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将城市的规划从功能规划上升到了文化规划的层面,有利于树立城市形象,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紧抓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为城市留下鲜明的烙印。

 

 

参考文献

[1]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98,22(4).
[2]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规律与调研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2,1(59).
[3]申宁,岳颖锋.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特色构建浅析——以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构建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7,(75).
[4]段进.城市空间特色的符号构成与认知——以南京市市民调查为实证[J].规划师,2001,1(73).
[5]周婕,鲍颖,谢波.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
[6]王媛媛.城市空间特色构建的方法初探[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11,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