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广州番禺国际创新城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时间:2020-07-09

CONSTRUCTIONAL DETAILED PLAN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ITY'S STARTING AREA IN PANYU GUANGZHOU

广州番禺国际创新城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地址:广州番禺

项目规模:41.5公顷

开始时间:2017年4月5日

设计团队:秦雨、王歆、田欣、曾嘉康、雷新财、陈永青

全文1700字,阅读需要3.5分钟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番禺国际创新城起步区,规划范围约41.5公顷。规划区正对广州大学城教育科研聚集地创智中轴,位于区域创智中轴与综合服务轴交汇之地,主要承担创新总部、商务办公功能。


随着中央各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智慧城市规划纷纷出台,对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推动力不断加强。 在《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战略文件中,均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等发展方向作为我国城市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城市的信息化、智慧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番禺区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引入“碧桂园+思科”联合开发本项目,意图结合碧桂园在地产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思科在智慧城市技术上的优势,在智慧城市风貌塑造、智慧城市技术引入等方面实现平衡。


思路内容

在思科和广州市深度合作的背景下与上位规划的要求下,进一步明确”思科智慧城“的总体定位,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设计:

合理化功能布局:从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控规框架下定性定量予以落实,确定空间布局。

多层次网络系统:强调人车分离,形成地上、地面、地下多层次垂直交通体系,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可持续健康出行方式。

开放公共空间:改善开放空间环境和引入新开放空间类型,塑造各类公共、半公共和私人空间,并形成有机整体。

形态和建筑: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空间。

可持续发展:提倡智慧城市技术的运用与能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建筑节能效果。


创新特色
经济最优化的场地设计

结合地块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形特征,从项目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角度出发,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场地平整与地下车库开挖的土方关系,在中部地势低洼处适当提升道路标高,使道路高于现状高程,以预留地下停车空间,在两侧地势较高处适当挖方,避免形成过大的道路坡度,形成契合地形且土方挖填最少的最优解决方案。

结合地面高程设计地下空间,通过地下一二层车库的彼此错动,适应地面的坡度变化,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地势,并通过地下的整体连通提升了停车的灵活性和效率,实现了经济性和可行性并重的地下停车方案。


定制化的空间模块


以需求为本,从人群、企业、城市服务三个方面出发,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对于软硬环境的各类需求,企业人、研发人、商务人三类人群生产生活的各类需求,城市休闲游憩、智慧创意活动的各类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项目的功能项目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块的不同特点,将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组合,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人群定制多样化的功能空间模块。构建以人为本、贴合需求的城市设计基本单元。


分层混合的立体空间设计


在垂直方向上对不同高度的功能体量、开放空间、交通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

针对底层、二层、高层在公共可达性、人气活力、景观视线等方面的不同,分别打造宜人小尺度的产业公共服务与商业配套功能层,供科创人才自由交往的屋顶第二首层,兼具景观性和私密性的办公服务层。同时在轨道站点周边结合TOD模式,引导公共能和体量的立体混合布局。

打造立体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对地面、二层、高层分别进行设计,形成地面公园与廊道交织、二层一体化连通、高层垂直景观复合的开放空间。

塑造立体的交通慢行系统,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在地面合理组织车流人流集散,在地下鼓励地下车库的整体连通,形成组团内部的地下车行交通,减少对地面的影响,同时整合中央公园、核心办公地块打造共享空中环廊,在地下、地面、二层三个层面组织车流人流。


智慧城市技术的引入


依托思科在智慧城市的技术优势,引入其智慧城市管理框架,鼓励片区内部智慧产业、智慧商贸、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在管理层面从智慧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服务、智慧生活体验三个方面打造思科智慧城的智慧场景,在微观层面引入冷巷、低碳能源利用,建筑风道控制,生态绿色材料等技术手段鼓励倡导低碳绿色技术的运用,共同形成生态智慧城市示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