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时间:2019-07-03
行动探索 | 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项目地址: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项目规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36.3公里
开始时间: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
设计团队:邓军、郭翔、李榕东

全文31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项目背景

平潭是大陆唯一的“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和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级战略实验区。平潭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建设需求,是滨海盐雾环境中的管线防护需求,是台风多发地区的管线稳定运行需求,是海岛型城市集约开发利用的需求,是国际旅游岛绿色生态景观的需求,是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的需求。平潭既有管廊建设运营经验丰富,在建管廊规模较大、规格先进(2011年以来已建成综合管廊23公里,投入使用3.54公里,管廊截面积10.9~33.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8亿元,另有38公里管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试点管廊PPP项目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此背景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司编制本项目,申报住建部、财政部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规划思路

通过对平潭现状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在路由、规模、断面、入廊管线种类、投资、管理、配套政策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同时对已有规划进行解读,挖掘平潭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势及需求,提出其建设的示范意义。确定平潭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年度考核指标,包括管廊建设目标、投融资模式创新目标、能力建设目标、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协调效益目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项目的各项要素,如路由、里程、管廊类型、入廊管线种类、管廊断面、附属系统、投融资、财务可行性分析、物有所值评价、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工程进度及各管线实际入廊安排、建设运营模式、政策机制能力建设等,最后明确试点任务责任主体,提出保障措施并进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工作内容

(1)分析平潭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势:一是地下综合管线基础数据清晰完备。全区地下管线全面普查工作于2015年12月完成;建成的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可提供管线海量信息服务,决策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二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成立了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多个管理办法、标准等文件,规定了管线强制入廊,与管线单位签订了入廊协议。三是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规划齐全。编制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和2016年度建设计划,并同三年财政规划有效衔接。项目符合管廊专项规划要求,并通过“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完成信息上报。四是综合管廊建设经验丰富,工法先进。平潭已建成23公里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并投入使用4.7公里,在综合管廊建设中采用ULMA模板行走台车工艺辅助施工等新的施工工法,成本低、结构可靠、操作方便。五是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且进展顺利。实施方案拟将环岛路、坛西大道南段、东大路、滨湖路4条道路共计36.258公里的综合管廊建设作为试点项目,制定了两年建设、一年运营的具体方案。其中,滨湖路和东大路综合管廊工程采用传统建设模式,已完成施工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环岛路和坛西大道南段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的工可、初步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社会资本已挂网招标,政府先期已与银行签订融资授信。


(2)示范意义: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一是国家沿海开放重点城市和海岛绿色集约开发的样板示范,二是台风多发地区防灾减灾地下综合管廊模式的重要实践,三是安全智慧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的重要示范,四是盘活存量与优势互补管廊运营模式的重大探索。

(3)总体目标:以“百年工程”为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重点在新城区、旧城改造核心区两类重点片区构建功能完善、智慧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廊骨架网络,完善开发、建设、运营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建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峡两岸共建共管共享的创新开放管廊模式、台风多发城市智慧安全的管廊模式、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协同集约开发模式”。

(4)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创新PPP投融资模式、强化组织实施及政策机制能力建设三个层面。

(5)建设内容:在新城区、旧城改造核心区两类重点片区建设干线、支线、缆沟三层次有机结合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示范项目4个,总长36.26公里,服务范围约42.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0万人,其中干线管廊27.85公里、支线管廊2.83公里、缆线管廊5.58公里。涉及旧城改造核心区的管廊7.28公里,占试点管廊总长的20.1%。示范管廊涉及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中水、直饮水等九类管线,截面积3.9平方米~50.2平方米(其中,35平方米以上管廊占比为76.81%)。


(6)投融资体系:采取PPP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相结合,其中PPP模式占比为96%,PPP项目采用EPCO模式。按照“地方和社会投入为主,中央投入为辅”的思路,三年内申请中央财政补贴9亿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1.6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3.1亿元;拓展项目收入渠道,进行地上分控制中心、与地下人行通道及人防等设施相结合的综合开发。


(7)实施计划:到2016年末,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前期工作完成率100%,累计开工率100%,启动建设坛西大道南段(环岛路-渔平立交)、环岛路(坛西大道-新湖路)、东大路(平岚一路-平岚二路)、滨湖路(万北路西-万北路东)4个示范路段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完成里程8.38公里,占总建设里程27.3%,投入资金约5.13亿元。到2017年末,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累计竣工率100%,投入资金约25.56亿元。到2018年,综合管廊100%投入运行。


创新与特色

(1)结合平潭“双区、基础设施建设超常规、旅游资源丰富、海岛城市”特征,将“海峡两岸共建共管共享的创新开放管廊模式、台风多发城市智慧安全的管廊模式、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协同集约开发模式”的理念纳入综合管廊体系规划中,优化管廊断面、集约用地,在适当地段将雨水纳入管廊,并将雨水舱及远期市政地下蓄水池共同作为蓄水体,体现生态绿色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2)首次提出“盘活存量与优势互补管廊运营”的新型建设模式,即把已建成管廊(东大路、滨湖路)纳入管廊公司统一运营,各管线单位出资参股组建管廊公司。由管廊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及维护,拓宽公司收入来源,提升吸引力度,撬动社会资本,政府以免费租赁方式将既有管廊提供给管廊公司使用,不但减轻管廊公司经营期负担,并且降低每年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同时,管线单位入股管廊公司,每年享受公司利润分配可抵扣新增管线的入廊费用或每年的管廊维护费用,有利于激发管线单位的入廊热情,提高管廊使用效率,有利于聚合各管线单位共同运营维护综合管廊,扩大管线单位的参与度,促进管廊行业的健康发展,培育系统完整的市场体系,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综合考虑地下管廊建设与地下通道/地下空间综合实施、作为应急临时转移通道、监控控制中心综合开发等因素,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体现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安排、综合开发的理念,也为管廊公司拓宽了收入来源,保证了综合管廊的可持续运营。

(4)落实了近2年需建设综合管廊的路段,并对管廊分年度投融资、管线入廊时序作出了合理安排,体现了行动规划的理念,强调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落地。

(5)创新投融资体系,提出PPP模式,并编制了资金筹措计划、社会资本选择方式及操作流程。



实施效果

(1)2016年4月21日我司已成功帮助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2)PPP项目已按操作流程实施,确定了中国中铁联合体为社会资本方,并成立了管廊公司。

(3)《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确定的东大路、滨湖路、坛西大道南段、环岛路管廊已全部施工完毕并已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