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万宁和乐蟹生态农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及详细设计——规划助力生态文明下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时间:2019-09-12
行动探索 | 万宁和乐蟹生态农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及详细设计——规划助力生态文明下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万宁和乐蟹生态农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及详细设计——规划助力生态文明下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项目获奖: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项目地址:海南省万宁市
项目规模:219公顷
开始时间: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
设计团队:叶树南、张璐瑶、陈亮、陈明智、袁驳、田淇升、李明聪、吴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全文37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项目背景

海南万宁小海,近50平方公里的潟湖,生态价值独一无二,孕育了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而随着对虾养殖的兴起,小海生态恶化,和乐蟹几近绝收。

自2009年始,五个海南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身于和乐蟹生态养殖;其中,便有蕾奥员工的积极参与。一路摸索,不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态养殖技术,并且通过红树林复育、社会文史调查、自然科普教育等形式,将和乐蟹养殖与小海生态复育、周边社会民生、乡村自然认知教育建立起良好的链接互动。

感召于对公益环保事业与乡村振兴的初心,以蕾奥在首的多家国内各领域规划设计单位积极投身于小海生态修复与和乐蟹产业发展之中,公益性地提供统筹整合战略、综合解决方案、先进技术支持,并在小海乌场养殖区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实践探索。


规划思路
重点解决问题:

水——如何引领生态韧性、社经共荣的水安全发展路径?

蟹——如何挖潜有机精细、特色品牌的和乐蟹养殖模式?

园——如何塑造资源共享、价值提升的园区发展形态?

人——如何探寻在地耕耘、自我培力的社会统筹机制?


规划思路:

以和乐蟹生态养殖为核心,采用共生式、产业化、精细化的养殖方式,联动小海地区的生态保育,包括水环境治理、红树林复育等,从而达到生态养殖与生态保育并重的目标;并拓展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延伸产业链价值。通过当地自营、利益共享的方式改善当地民生,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养殖、民宿经营、产业经营、合作营销等。

通过生态养殖、生态保育、产业拓展、民生改善四者联动发展,开创小海发展新路径、万宁发展新动力、海南发展新模式、乡村振兴新范式。

 


工作内容

将万宁和乐蟹生态农业园打造为:融合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彰显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的“和乐蟹+”田园综合体。

理水系——以生态韧性为导向,梳理自净化的水循环系统

构建可持续的自循环、自净化水系统。通过规划红树林人工湿地、三级自净化循环进排水系、水质安全保障区等,营造湿地泡、红树林苗圃、海稻田等不同的植物群落;净化处理养殖用水与养殖污水,缓冲洪涝风险,红树林生态保育、复育苗种;形成生态低碳、韧性低冲击的生态屏障与保障。


 精养蟹——以多样生境为导向,构建生态精细的养殖系统

开创红树共生、多物种混养的和乐蟹生态养殖模式。对既有池塘做出改造,在和乐蟹养殖池塘中种植红树林,以红树林作为池塘的清道夫,加之各种衍生共生的浮游生物、鱼虾螺贝等生物的共同作用,构建多物种混养、自循环的生态模式。

模块化组织和单元化操作,以420亩为一个模块实现生态养殖的自我净化循环,总体划分6个单元以适应和乐蟹的成长周期,错月养殖。

塑趣园——以多元活力为导向,塑造“和乐蟹+”田园趣园

产业上,以和乐蟹生态养殖为核心,构建集生态养殖、科技、展销、文创、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和乐蟹+”田园综合体;空间上,利用湖、海、河、岛、田、滩、塘等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有机、蓝绿交融、活力多元的红树蟹塘田园风景;总体形成海天一色、田塘共生,生趣、景趣相映成趣的“和乐蟹+”田园趣园。

育社会——以社经共荣为导向,培育在地培力的社会机制

探索“新小海统筹,多方参与,在地深耕,输出价值”的社会统筹模式。新小海在整个建设运营过程中起统筹主导的作用,负责整个园区的统筹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分配协调;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土地的主人,共享收益;NGO协作提供技术、人力、舆论等支持;政府在政策、资金、招商等方面扶持;消费者参与,重新认识与尊重自然、乡村与食物。


创新与特色

立意创新——彰显规划人投身公益环保事业的理想与耕耘

本次实践展现了规划人的理想担当与社会责任感,带着先进技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在地深耕,为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联合各NGO团体和各大慈善基金,通过实地调查、居民访谈、史籍查阅等方式,进行小海地区的生态资源本底调查、可持续养殖推广、人文记录与传承,完成小海文化地图、生态多样性保护手册,举办多场自然科普教育活动,彰显规划人投身公益环保事业的理想与耕耘。

技术创新——践行田园综合体理念,辩证地提出水、蟹、红树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通过对小海水动力分析发现,常规的生态治理方式,依然难以解决位于“盲肠末端”的乌场片区的生态问题。因此,我们另辟出生态养殖与红树复育相结合、自我净化的生态保育有效蹊径。

生态混养、红树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红树林下落叶及底泥培育了大量的鱼虾螺,为和乐蟹提供丰富的食物;和乐蟹进食过程产生的食物残渣,则被水中的滤食性鱼虾所消化。这种多生态混养的模式,减少了单一物种高密度养殖中发病率高的问题,可以做到不投药、纯天然生态养殖。

因地制宜得拟定红树复育框架与环境:基于红树林苗圃、水质安全保障区及人工湿地,构建红树林生境、树种配植、耐盐植被搭配等,设置人工潮汐水道以形成潮差,营造适宜的红树生长环境。

模式创新——社区自主、多方共享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

开创社区自主、多方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思路,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社会民生相结合,将土地与人相结合,鼓励当地农户自主经营,创造就业机会,共享利益,使和乐蟹成为“海南人”自己的和乐蟹;携手社会各界人士、公益机构、志愿者、媒体共同参与,共创乡村美好未来。

模式创新——生态导向、心系公益的人才返乡创业模式

本次实践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树立了标杆,从2011年创业之初单纯的养殖技术探索到对于生态保护的热情和社会人文的热爱,都充分显示了当代创业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模式创新——生态/经济/社会多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本次探索实践一改既往传统依靠贩卖资源、不可持续的模式,也突破往常生态保护既“烧钱”又“扰民”的思路,不烧钱还赚钱,不扰民还聚民,将生态修复、生态养殖、自然教育等有机结合,达到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收益。


实施效果

直接指导示范区详细设计,并已开工建设

本规划直接指导了示范区的详细设计,包括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展现了规划的实施性与延续性。目前,示范区已开始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年底建设完成。

其中,4000M²和乐蟹育苗工厂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可年产4000万尾蟹苗,蟹苗销售额达2000万。和乐蟹博物馆、小海讲堂、蟹塘民宿等和乐蟹培育生产、展览科普、休闲度假等活动设施正在进行土地整理,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已完成200亩示范区红树林复育养殖池塘,并投入使用,年产和乐蟹约4.8万斤,平均亩产量达240斤/亩,销售额达900万元;红树林试验苗圃等养殖设施正积极推进开工建设进程,预计于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合作养殖农户约30余户。

示范区建成、初显成效后,将对整个生态农业园开始实施建设。

受到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扶持

本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扶持。本项目已纳入省市农业科技各类重点项目,如已成为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建设专项的科技示范点、已纳入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南省星火产业带项目等;已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省市和社会公益团体的各类基金扶持;多次在海南省冬交会、海南海洋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上受到省长、市长的热切关注;省长、市长及各社会公益团体相关负责人多次来项目基地考察,调研项目推进情况与生态治理及和乐蟹产业培育情况。

通过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的和乐蟹,是省内唯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认证的和乐蟹产品,也是省内唯一未检出甲基睾丸酮素的甲壳类水产品。

我们和乐蟹养殖团队还一举荣膺海南省创业大赛一等奖。

品牌营销策略成效凸显

目前,和乐蟹积极塑造品牌文化,积极拓展鱼虾、螺贝等相关海产品及小海主题文创市场。打通营销渠道,线上线下联动,成功进驻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并成为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移动、海航、富士通等大型企业的指定供货商;成功链接事件营销,举办环小海马拉松大赛、蟹壳彩绘活动等,增强社会对小海生态与和乐蟹文化的认知度。

创造多元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预计将带动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共2000个。其中,吸纳当地农户约1660人,可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农民增收;还可吸引各类外来技术人员等高端人才340人;并在整个小海地区在养殖、种植、畜牧等领域有效推广了生态技术、增强了环保意识。

项目实施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预计年营业额达2.2亿元,年纳税超1200万元,年产和乐蟹51万斤,年接待游客数达22万人次。

进一步凝聚生态环保与地域人文的社会共识

本项目还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联合相关公益团体,积极组织参与海洋环保公益活动与海洋文化、地域风土的传播,凝聚了社会各界与广大民众对于生态环保与地域人文的共识与共鸣。

有力支撑小海钻石内湾的打造

小海地区目前生态脆弱、发展无序,而持续扩张的养虾也陷入产量和利润双降的困境。于小海地区推广实践和乐蟹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养虾转为精细化养蟹,加之红树复育、湿地恢复、口门疏通、人文复兴等,彻底改善小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各组团交通互联,功能互补,特色各显,共同打造小海“钻石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