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美丽乡村•幸福蓝图”——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大赛——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

时间:2018-11-22
行动探索 |“美丽乡村•幸福蓝图”—— “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大赛——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


"BEAUTIFUL COUNTRYSIDE·BLUEPRINT OF HAPPINESS"——NANYUE VILLAGE (RENOVATION) PLANNING DESIGN COMPETITION OF  "COUNTRY GARDEN CUP"——PLANNING OF ESTABISHING NEW SOCIALIST RURAL DEMOSTRATION VILLAGE IN FUZHOU VILLAGE,HEDONG TOWN,LUFENG CITY


“美丽乡村•幸福蓝图”——“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


项目类型:村庄规划
项目地址: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
项目规模:7.22平方公里
起止时间:2017.10-2018.1
设计团队:钟威、黄丁芳

全文35000字,阅读需要7分钟

项目背景

根据《关于开展“我为美丽乡村绘蓝图”——2017年南粤村庄(整治)规划志愿行动的通知》(团粤联发[2017]44号)工作安排,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组织志愿者规划团队,对口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开展《汕尾陆丰市河东镇浮洲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志愿单位由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员单位包括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顾问指导),成员涵盖城市规划、交通、市政、建筑设计等专业背景。

浮洲村位于河东镇陆河公路西侧,东临螺河,距陆丰市城区约6千米,村域面积7.22平方公里,下辖浮洲、松湖、新湖、东光、后林、乌树、圆山、燕南等8个自然村。各自然村相对分散布局。全村共有1388户,总人口9572 人。浮洲村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田园风光秀美,潮汕传统民居别具特色。


规划思路

根据上位政策要求与规划发展方向,分析村庄现状资源、用地、设施等发展条件,结合村民意愿,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规划提出以保留整治为主,重点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未来在保证“水文化、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为依托,通过优质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业生产景观实现产业增值,作为陆丰市近郊典型代表性示范村庄。主要规划思路如下:

1、充分尊重城乡差异性。城乡差异体现在乡村相对于拥挤城市的开阔低噪音、相对特色地域文化消失城市的文脉乡愁与历史沿革延续,乡村更加绿色生态、充满野趣。浮洲村规划,充分尊重城乡差异性,抓住“水文化、水生态”区域特色,采用有别于城市规划的思路、标准和手段,充分利用浮洲村水资源优势,突出“水文化”特色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作为水源涵养地,渗、滞、蓄、节结合,建立东河上游流域海绵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城边村的独特区位,陆丰市近郊农村地区。浮洲村紧邻陆丰主城区,南距主城区仅4公里,是陆丰市最靠近主城区的村庄。作为陆丰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城边村”,拥有耕地和宅基地,交通便利,既享有乡村田园的野趣,又分享城市提供的便利、信息、圈子、服务。规划发展核心应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自身区域及资源特色确定发展职能,结合水生态资源、历史保护、旅游产业强调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人”观念转变。

3、统筹资金安排。按照《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级财政资金奖补和使用监管办法》文件提出的资金奖补标准,突出“水文化”环境治理思路,加大“水环境”治理投入,鼓励村民自筹、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公益性项目以政府主导为主,环境整治以村民自筹为主。


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驻村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村庄基本情况、现状特征、主要问题和发展诉求等,建立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

2、村庄整治规划。根据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从土地利用规划、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水、农房整治改造、村道硬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村庄整治的规划思路和措施,明确整治项目名称、整治内容、整治主体、资金筹措、整治时序等,制定村庄整治项目库。

3、村庄创建规划。根据村庄整治创建需求台账,结合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从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与特色风貌等方面,确定示范村创建目标和创建内容,制定创建示范村建设项目库。


创新特色
规划提出,依托近郊农村地区的资源及功能价值,发展现代生态农区、原生态养生地、归田园游居所,将浮洲村打造成为都市田园型美丽村庄。
1、“水文化”——渗、滞、蓄、节

(1) 重点突出“水文化”。浮洲村位于陆丰市水源地上游、紧靠螺河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资源十分丰富,是《陆丰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实施“南聚集,北保护”发展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浮洲村水资源优势,解决乡镇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依托市区发展,实现浮洲村发展“水文化”是本次规划重点。作为水源涵养地,渗、滞、蓄结合,减少浮洲村排入东河的雨水量,减轻陆丰市市区防洪压力,建立东河上游流域海绵体。

(2)“水文化”主要由“保护水、利用水、减排水、节约水”四个有机部分组成。保护水:雨污分流,建设污水管道、污水处理站,减少地下水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水源地保护;利用水:改造现状风水塘,通过构建生态池塘、人工湿地,打造生态水环境;减排水: 尽量采用透水材料,减少大面积硬化,降低地表径流量;设置草沟渗水,利用洼地滞水,池塘蓄水,减少东河上游排洪量,保障市区行洪,创造东河“海绵流域”;节约水:通过村村通自来水,贯彻落实计量收费制度,将节约用水落实到实处。


2、“城边村”——产业发展

(1)近郊农村地区对城市功能意义重大。作为分隔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屏障,依托无污染、清洁的“水文化、水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空气与水、有机健康农产品;保持乡土景观原真性,提供田园游憩体验;延续乡土文脉,提供低成本生活及创意实践空间;满足返乡情怀,提供低密度原生态养生度假场所。

(2)浮洲村“城边村”区位独特,其资源价值具有广阔市场化运作前景。有条件依托陆丰市近郊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及功能价值,挖掘整合自身资源,实现与外部力量互动、创新产业形式,形成有机现代农业和城郊乡村休闲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增加农业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村庄繁荣发展,打造陆丰市“后花园”——都市田园型美丽村庄。

(3)实现物质空间——产业发展——文脉传承联动。本次规划在引导村民建设物质空间,完善村庄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通过公共空间与特色风貌营造承载村民的生活生产生态空间,通过打造三处重要景观节点作为示范区,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活化;研究探索通过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实现村民经济收入提升和村庄发展;通过历史文化保护延续传统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传承乡土文脉。


3、“自治核”——共建共管

(1)构建“乡村自治”治理机制。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鼓励发挥村民自觉性,转变现行“乡政村治”模式,积极发挥政府和公益组织的作用,引导协助村庄内部自组织能力提升,促进村民和村集体自治,实现自治核心“村民”的观念提升,实现村庄健康持续发展。

(2)打造“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自治核心单元——“乡村综合活动中心”。结合各自然村人流集聚度较高区域的村前广场、公园、活动场地选址布局。提取和恢复唱大戏、舞狮、秋收晒谷等历史节庆习俗非物质元素,以“活动中心”作为乡土文化传承活化的空间载体,打造新型凝聚核心,并融入茶话集会、露天影院、宣传教育等新型自治功能,增加凝聚力,逐步形成“乡村自治”管理模式、机制。

(3)“乡村综合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布局。外部注重传统的衍生、与潮汕乡土建筑村落空间和谐,内部强化空间丰富性与自由度,功能混合与兼容,根据需求,可作为保健室、消防站办公室、老人及儿童活动室、培训会议室等多种功能、性质的用房加以复合利用。


4、“绿乡愁”——绿色空间
强化城乡差异,“再绿乡愁”。打造原生态养生地、归田园游居所的核心是营造差异化、丰富的“绿景观”。

(1)结合南粤古驿道,保留并恢复原有的特色潮汕传统村落及建筑格局,发展乡村旅游“古典绿”;

(2)依托生态农业,通过休闲观光农业、优质农产品及农业生产景观实现休闲“田园绿”;

(3)开展村庄土地整理,推进闲置和废弃土地的绿色化盘活,活化利用多种闲置空间,结合风水塘、公园广场绿地等营造见缝插针的宅边、路旁、田间“细胞绿”,特别是针对闲置的宅基地,在征求用地所有人意见的基础上,近期作为多种形式的绿化用地,统筹发展。


实施效果

规划过程中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在与驻村工作队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多次与村干部、村民代表沟通,规划主要关注宅基地边界及占用、公共空间及广场绿地、活动场地不足、需清理整治的重点区域、主要设施分布及需求等问题,充分征求并合理采纳公众意见,形成本次面向实施、村民认可的规划设计成果。规划成果向村民传达了城乡差异性、乡村自治、水文化、生态安全、历史文脉传承等规划理念,明确了近期村庄整治重点项目,在指导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及设计施工上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并提出了通过完善生态补偿价格机制,多元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工作组织等措施保障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