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中新天津生态城近期行动规划(2016~2020)

时间:2018-07-11
行动探索 | 中新天津生态城近期行动规划(2016~2020)


THE RECENT ACTION PLANNING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中新天津生态城近期行动规划(2016~2020)


项目类型:总体规划
项目地址:天津滨海新区
项目规模:150.58 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
设计团队:蒋峻涛、刘泽洲、刘晋文、杨丽娜、任福艺、闫广博、宋兆娥、刘隽、常书欢、雷静、赵春升

全文20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2

01

项目背景

中新天津生态城经过5年多的发展,从一片滩涂建成初具氛围的宜居新城,2014年天津滨海新区启动行政调整,通过三区合并将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并入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范围,面积由原来的30平方公里扩展到150平方公里。

3

从新城发展历程角度,生态城呈现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人口导入滞后空间建设、产业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等特征;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对于生态城发展做一个全面系统盘点,结合新形势重新梳理近远期发展思路,指导下一步开发建设。

02

规划思路与主要内容


以“行动规划”理念搭建愿景与操作之间的桥梁。


(一)目标谋划——精心定位、细化目标

结合中新生态城“三跨越,两翻番”的考核目标,按照新城建设规律,对GDP目标进行分解,细分落实到住宅建设、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以及产业项目四大板块,通过搭建模型对分解指标分解进行修正。

4

住宅类建设目标:市场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销售量反推住宅固投额度;
基础设施类建设目标:现状整体建设超前,维持建设品质的基本投资额;
民生类建设目标:保障优质生活配套服务需要每年维持的稳定投入;
产业类建设目标:有一定造血门槛的产业投资额。

5


(二)路径策划——立足现实,汇聚动力

从“人、业、城”的角度全面评价生态城,目前处于“居住功能独大、配套功能较弱、产业功能缺乏”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十分明显的新城初级阶段。规划从把握“人、业、城”平衡度的角度出发,谋划发展路径。


1.紧抓五大优势,把握三大机遇

6

五大优势:中新合作、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示范、京津冀核心区唯一成规模滨海生活岸线、景观环境优美、土地资源充足。

7

三大机遇:绿色发展引领的国家转型、对外开放新格局、京津冀区域格局重构。


2.汇聚多元动力,实现紧凑发展

无缝对接区域核心,改善交通条件。
挖掘自身独有特色,实现多元发展。
引导功能、人口与服务的重点集聚。


3.紧抓国际交流与创新示范两条主线

构建以中新合作为基础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打造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高端创新平台示范。

8


4.突出三大特色,实现三大匹配

突出三大特色:滨海特色、生态特色、人居特色。
三大匹配:空间供需匹配、公共与市场匹配、投入与产出匹配。


(三)空间规划——强化4个导入2个支撑

9

1.TOD—交通导入策略:内通外联,优化轨道站点周边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轨道带动效应,有序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2.SOD—服务导入策略:建设学园城市——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完善居住公服配套类型,由单一向多样带动转变;引导大型商业项目景点化、娱乐化打造。

3.EOD—环境导入策略:通过强化体功能、优化生态本底、完善绿道建设以及策划系列城市活动,建设京津冀地区最美滨海生活岸线,实现生态城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

4.IOD—产业导入策略:梳理识别“十”字形创业服务走廊,打造“两心、一片、多园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5.市政配套策略:抓源头、保供给,有序推进水、热、电等设施建设。

6.土地开发策略:结合土地价值分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开发相匹配,从容控制供地节奏,确保土地效益持续释放。


(四)近期建设计划——形成操作项目手册

形成八大重点开以及年度项目手册。

10

04

创新特色


(一)将行动规划的实践应用到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管委会行政单元

行动规划的实践其实是需要相对苛刻的客观条件,中新生态城作为管委会其行政边界相对清晰,行政操作、效果以及反馈流程较短,是行动规划实践的理想对象,本次规划做了一次完整的行动规划尝试与探索,并且协助甲方建立了系统的新政评估与反馈机制。


(二)将行动规划的理念应用到一个由规模扩张向产城融合过度的新城

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项协调工作,是协调社会经济、空间条件、市场需求以及行政考核等众多要素平衡发展的平台;由于多数地区一手数据缺乏系统统计,而常规规划编制很难完整的对众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做出系统评估与分析。而中新生态城由于处于规模扩张向产城融合过度阶段,发展情况相对单一,且数据平台较为完善。本次规划尝试探索行政考核要求、发展目标、固定资产投资、GDP以及用地效益等众多要素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实现产业门槛、市场需求、空间供给以及社会效益等要素耦合分析。


(三)以行动规划的理念搭建行政考核要求到具体实施项目的路径

将五年计划分解为年度计划,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土地供应与产出效率校核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各类开发项目,明确用地布局;将项目按照发展需求和潜力分配到每年,并将项目按照投资类型、管理部门进行分解。并且以此为研究基础将愿景与目标分解为具体行动,形成年度项目管理手册。确保项目可统筹、可实施、可负责。


(四)创新的行动规划成果表达形式

首先,将规划成果编制形成项目手册,并且下发到各个职能部门便于操作,提升沟通效率;其次,协助甲方形成一张图的Gis平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