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位处深圳中心城区的空间重心,是除前海之外仅剩的成规模战略储备用地。在深圳商务办公面积(含规划)已近香港8倍的情况下,是否要将这块土地亦作总部经济区建设,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与此同时,深圳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过程中,城市文化是一大短板。我们应当发掘深圳湾基地的价值,改“超级总部区”为“超级文化创新区”,用“总部+文化”的模式创新,实施城市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重点突破,并由点及面、带动周边,共同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区”,助力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创新赶超。
一栋办公楼可以容纳数以千计的工作人员,那么同时就需要数以百计的车位,需要保洁、安全等一系列的服务。所以它们成组成群地布局于城市中心位置,形成了总部经济区。现在深圳已有若干个这样的群,即若干个总部经济区。
总部经济是深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发挥运营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总部经济为主的商务办公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规模、密度大幅提高,现状与规划的建筑总量预计将达9200万平方米,与东京都接近,是香港的8倍,而且近七成分布在原特区内。而如此多的商务办公用地会不会过剩就交给时间去检验。
1. 超级总部区
1.1深圳湾超级总部区
1. 发展区位
超级总部基地介于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之间,是深圳中心城区的空间重心所在,拥有最佳的公共服务与市场发展区位。基地处于环深圳湾一带一路战略前沿地区,是深圳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要地。
2. 用地储备
超级总部基地是深圳中心城区内除前海外最后一块成规模储备用地,总开发面积约117.4公顷,待开发储备用地40余公顷,适合承载对用地规模有要求的战略性城市功能和开发项目。
1.2总部区定位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深圳市重要的战略储备用地,也是目前深圳拟加快推进建设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关于超级总部基地的未来,2014年初深圳市组织了一次关于该基地的竞赛。各种新奇大胆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体现了超级总部基地的梦想。
然而,规模庞大的总部项目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超级总部基地虽然定位高端,提高了入驻企业的门槛,但与前海CBD核心区的定位没有本质不同,缺乏差异化分工与特色化营造,没有充分发挥其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
由此,基于该用地的战略价值、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的战略目标要求,以及中共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建议依托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打造世界级文化创新区,作为彰显深圳未来“软实力”的新地标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 世界都市文化区
2.1置身于国际的深圳文化
深圳的目标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尤其在创新方面,深圳更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国际化城市绝不仅仅是创新,绝不仅仅是兼容、人口规模、交通设施这些方面。
与成熟的国际化城市相比,深圳的短板在文化,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相形见绌。文化设施相差1.5-10倍,文化活动相差3-86倍,文化教育类相差12.5-91倍。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例不管是现状还是规划均难以达到其他城市水平,差距达到2-5%,直接造成文化设施用地的显著不足。
1. 四大支柱产业中,短板也在文化
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1/6,占GDP比重仅为3.8%。与国内领先的北京、上海相比,深圳文化产业差距十分明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不及北京1/3,仅为上海的2/3。
2. 龙头文化企业匮乏,限制文化产业发展
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中国仅占3席,深圳并不在列。
3. 文化设施布局分散、均质化
深圳市现状文化设施,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缺乏有特色、连片的国际都市文化地标区域。
究其原因,顶级文化企业、顶级文化机构、顶级文化设施、顶级文化活动等高端文化功能的缺失,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关键。深圳若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的战略目标,必须首先补齐文化短板,下决心大力培育高端文化功能。
2.2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布局
伦敦是全球文化的动力源和标杆之一。伦敦有着比巴黎更多的博物馆,比纽约更多的剧院,每年举办超过200个节庆活动。伦敦是全球当代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文化范畴从古典到草根,多元化和兼容性称冠全球。
香港是一个商业城市,但也不断地在增加文化内涵。尤其是在西九龙填海区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集文化、艺术、潮流、消费及大众娱乐为一体。西九文化区面积达40公顷,正发展为香港一个糅合地方与传统特色,并加入国际元素的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
新加坡通过新建和翻新建筑改善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众联络所(俱乐部)等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建筑群。此外,还有新加坡华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等文化团体,定期举办公共文化活动。这些类型不同的公共文化设施,针对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
上野公园位于东京都台东区,占地约53公顷,有“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之称,作为“文化森林”享誉世界。包含众多知名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宽永寺及上野东照宫等历史建筑。同时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活动。
小结
上述多个国际化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地标,不论是在文化设施数量还是文化影响力都远超深圳市,但除东京上野公园外,其他城市都存在文化组织多以自发为主、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从而导致其发展规模受限、活力不足。
2.3创新式追赶——重点突破
面对这样的国际文化形势,对于深圳来说其实是机遇。首先,深圳本身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内涵;而且深圳的城市文化方兴未艾;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文化自信正在唤醒与复兴;同时,作为改革创新的先驱,深圳的科技创新力量也能催生文化的演进,因为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业态等都可以与新兴文化相结合。
有这样条件的深圳需要在龙头带动力、多元支撑力、活动影响力以及场所震撼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完成创新式追赶从而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集中式都市文化区。
另一方面,为形成深圳的特色,形成真正的影响力,需要在深圳形成文化引领区的突破,而深圳湾就具有形成实现文化突破的引领区的条件。
3. 总部+文化=超级文化创新区
3.1超级文化创新区
超级商务总部区的功能定位对于已有9200万平方米商务用地的深圳来说,起到的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超级文化创新区才是现在深圳急缺的,是雪中送炭。高端文化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与运营管理职能决定了其必须位于城市中心区位,且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载体作为支撑,超级总部基地片区无疑是最佳选择。
深圳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超越现有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功能区。鉴于部分用地已作为总部经济用地的事实,可以通过模式创新,将总部经济与高端文化功能相结合,形成空间集聚、功能超级强大的复合型国际文化新地标。
3.2创新区设想
功能:多元复合的高端文化功能集聚区
这里是高端文化引领、驱动、创新的功能集聚区,以顶级文化企业总部、顶级文化机构、顶级文化设施、顶级文化活动为主导功能,并辅以文化配套功能,也即是“4顶级1配套”。
注入高附加值的决策与运营、信息与服务中心、展示与交易和创新与研发中心等最高端的文化功能,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新地标。
活动:市民生活与国际交流相融合的文化活力区
这里是市井文化和舶来文化的交融之地,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碰撞之所;这里有贴近居民生活的城市节庆和社区活动,也有最顶级的文化展会和节事活动;这里有最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这里有最具活力的文化气息。
作为深圳城市节庆和市民活动的固定举办场所,承接国内顶级文化展会及节事活动,并引入国外顶级文化展会及节事活动,激发城市活力。
理念:国际最先进规划理念与建设技术的实践区
这里是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高度合一的城市典范,是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立体城市、紧凑城市、永续城市的实践地。
以交通、生态、社会为导向,通过低能耗生态气候建筑集群、低冲击开发、云城市、TOD等先进规划及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将超级文化区打造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典范。
风貌:充满文化气息的滨海城市特色风貌体验区
这里有最宜人的海洋和地域文化,最优越的生态景观风貌,尺度最舒适的文化艺术街区;这里汇聚滨海城市特色风貌,凝集精品文化建筑群落,集聚高标准配置文化设施。
建筑设施和空间环境的打造充分考虑亚热带气候和滨海区位特征,着力提升空间视觉效果和建筑设施品位内涵,在体现滨海城市特色的同时展现文化底蕴。
过程:再次体现深圳“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开拓创新区
自建立特区以来,深圳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城市,我们不甘于模仿,勇于创新,也正因如此,深圳成为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城市。在文化方面,我们要更大胆的吸纳国际最好的文化企业。
3.3城市文化地标区
文化总部片的东边和北边是华侨城的各个景区,这里无疑是深圳本土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文化空间;东北部远处确定建设安托山文化公园;再结合南端深圳湾滨海公园。
文化创新区的初期建设不仅可以依托周边已有的文化资源,而且可以大力推动其改造升级,使其形成更多面向城市的、开放的公共文化功能区。多方的联动与融合,打造成为滨海超级文化环,将形成功能更为强大、业态更为复合、空间更有品质的深圳新名片,成为深圳乃至更得范围内的城市文化地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