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规划”源自英国的Action Planning,但放到中文语境里,它的涵义可能要丰富得多。
一、“行动化”规划:强调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行动规划的早期或第一个层次的理解。区别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蓝图式规划,我们首先强调“让规划行动起来”,着眼于城市规划如何发挥实效。因此面对复杂的城市实情和多元的规划诉求,我们要明确规划的有限目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掌握发展机制规律,找准空间发展需求,要模拟城市的生长过程,谋划可靠的发展动力,要结合实际操作条件,制订能实施可见效的行动计划,最终让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和市场业主手中“可操作”的行动纲领。
二、 “行动的”规划:建立可调节、适应性强的动态机制
这是对行动规划第二个阶段或层次的理解。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和人的需求同样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理性综合规划试图运用理性主义的思维全面考察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从城市问题产生的结构性原因入手来解决城市问题,但面对变化复杂的实施环境,明显力不从心。渐进式规划则是聚焦眼前,通过针对性、递进式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动对城市现状的改造,是对理性综合规划模式的补充。行动规划就是两者的结合——这类似于埃齐奥尼(Amitai Etzioni)所提出的“混合扫描”规划模式——用理性综合规划把握全局性、关键性、控制性的城市空间要素,更多时候通过渐进规划逐步改善和解决城市近期问题。所谓“行动的”规划,强调建立动态的规划管理机制(在规划实践中,机制构建比技术改良重要得多),以增强规划实施的灵活性和针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 “行动”规划:走向多样化定制化的规划服务
这是对行动规划第三个阶段或层次的理解。随着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规划服务的对象不再仅限于政府部门,各种市场和社会主体在城市开发和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开始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规划服务的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空间规划设计,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问题,还需要提供基于空间视角的咨询和政策建议,甚至是规划建设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随着时代的急速变化和市场的深化拓展,多元主体所采取的与城市空间改善有关的各种“行动”均有可能纳入规划研究和服务的范畴。与此同时,城市的差异化、主体的多元化和规划的精细化趋势决定了城市规划正在从规模化、标准化时代走向个性化、定制化时代。城市规划已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和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也是针对不同主体的意愿和能力所定制的“行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