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渭河疏浚及两岸概念规划设计

时间:2022-08-23
行动探索 | 渭河疏浚及两岸概念规划设计

背景

渭河是“长安八水”之一,是西安市重要的生态资源,为提升渭河行洪能力,修复河流及两岸生态,更好地构建渭河及两岸生态安全格局,做好渭河两岸的保护与利用,控制滨河重点区域城市开发强度,科学谋划渭河两岸发展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渭河生态风貌。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5月组织开展渭河疏浚及两岸概念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合力推动渭河及两岸生态共治、规划统筹、深度融合。

蕾奥规划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MLA+B.V.联合体应邀参与了本次设计竞赛,经过比选荣获第二名,并在创意、特色与设计上获得了评审的一致好评。

基地在西安市区位

项目位于西安高陵区与国际港务区交界处,该区域是大西安东轴线新中心区域,是城市 “北跨”的桥头区位,是跨区发展的重要融合点。本次设计范围分为渭河疏浚及生态治理范围、渭河两岸概念规划范两个层次。渭河疏浚及生态治理范围西起灞河入渭口,东至临潼区界,总面积约 26.9 平方公里。渭河两岸概念规划范围西起灞河入渭口,东至临潼区界,总面积约 29.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研究范围包括渭河南岸重点规划设计区域面积约 9.3 平方公里;泾渭三角洲面积约 2.7 平方公里(含一座主题植物园设计)。

理解与愿景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秦陇的“母亲河”,见证了千年的流域文明。基地是代表西安探索生态赋能发展的先行示范之地。该如何实现基地生态价值最大化,渭河两岸融合发展,同时彰显渭河的独特性?

渭河历经千年时空,从“苍茫野性”到“天人共栖”凝练成了泾渭水文的调顺、地文的富饶、天文的怡然、人文的共鸣 “四文”的智慧,而基地是“四文”融汇的代表。但同时现实中基地人与自然、自然与发展,发展与融合存在着分明的“界”。

基于“四文”核心价值,应对三个分界的现实痛点,我们提出“破界 + 融汇”的核心设计主张。并进一步研判未来,提出三个层面的愿景:自然的愿景、发展的愿景、人文的愿景。

基地将成为西安

最生态的自然绿心

示范融合的战略重心

四文汇聚的风物长卷

四文汇绿芯、泾渭风物志

总体鸟瞰图

| 四文汇 |

取自千年时光沉淀的智慧,“四文”策略共同打造“自然融合城市”的未来空间框架。


顺水文——安全的水、生态的水

我们基于渭河基础特征,通过控河势——疏浚河道,恢复蜿蜒摆动的自然形态,工程与生态目标结合;三滩治——挖筑结合,建构嫩滩、二滩、高滩三层河滩生态阶地,根据滩区地形,营造生物栖息地;借水势——引水入滩,搭建水网,微调地形,建构多样水陆生境;控人为——建构低影响的分级道路游览体系,减少人类活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四种设计策略建立防洪、生态、景观多维目标下的疏浚治理体系。

顺水文总体策略

河道疏浚策略

连通现状河滩湿地

结合疏浚塑造多样水陆地形


敬地文——孕育生境、营造景观

基地原生物动植物种类丰富,生态本底良好。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生态本底分析,基于生态系统功能、人类活动影响和栖息地韧性对栖息地的质量和敏感性进行评估,并做出环境负面影响的评价。

负面影响评价


基于详细的现状生态论证,我们提出生态修复的四大核心逻辑:

(1) 划分8大生态功能区:将设计区域内所有绿地系统统一考虑,基于其应发挥的生态功能及修复潜力的评估,划定出于4大目标(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功能提升、生态功能复合利用、城市生态化建设)8大类区域,并对每类区域的修复性生态工程、恢复后效果和管控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2) 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基于区域栖息和季节性栖息的鸟类栖息需求提取的5种陆域和湿地典型生境组团,和种群受明显影响的鱼类为目标物种体系的5种典型底栖生境组团;林地、湿地、草地和农田高功能栖息地斑块工具箱,以及相应栖息地工具落地指引和物种适应模式;

(3) 提出适应性管理要求:为使修复的生态系统顺利发挥功能,依据物种使用栖息地的季节性规律设计适应性管理框架,对栖息地和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提出有人为活动参与的共生生态模式;

(4) 建立适合场地的生态管理机制:建立适应于场地的自然资源资产清算制度及相应的资源空间管理模式,提出GEP+GDP双重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高质量农业与生态并行的管理机制。

敬地文总体策略

鸟瞰效果图

适应性的生态设计200 米生态廊道混合栖息地

构建低影响的分级道路


应天文——顺风 顺水 顺四时

我们理解并应用朴素自然智慧,延承天人合一的营城方式。通过构建三级风廊体系、海绵城市基盘,营造绿色节能、四季可赏的生态景观环境,实现顺风、顺水、顺四时的生态景观环境。

风廊冷巷体系

三级风廊体系

冬季效果图


感人文——以自然为基础、以人文为特色感化发展

落脚双区尺度,以泾渭为核,梳理 “米”字型生态框架,奠定山水田园城优雅大格局;顺应场地环境,寻风接河,搭建“两河八廊”的蓝绿框架,通山水、连田园、链城市;挖潜四文故事脉络,塑造一环多象、四文汇心的人文框架;衔接国空“三区三线”,基于自然适度退让发展,通过开发适宜性评估明确集中建设地区,构建从城市渐进溶解公园的梯度开发秩序;围绕生态价值的综合实现,通过自然赋能发展,构建5个独具泾渭特色的“生态+”产业经济圈,并围绕轨道锚、大道轴进行空间布局,整体形成——“一心一环聚八廊、两轴六点串九区”的特色空间结构。

三区三线变化图

“一心一环聚八廊、两轴六点串九区”空间结构

设计总平面图

| 风物志 |

|3个故事讲述重点区域详细设计|


“融合”见“分明”的故事

泾渭三角洲区域——三角洲是泾渭二水相交最富魅力的区域。我们通过优先保障生境空间。兼顾自然和效率,形成轨道向自然圈层渐退的开发秩序,同时将“自然”代入三角洲的设计,水沙交织中衍生了峡谷、阶地、裂谷、平原的城市生境。通过一条集萃四文风物的体验动线,串联特色8幕场景:荒野画廊、连桥公园、艺术麦田、泾渭分明、森林峡谷、阶梯游廊、裂谷花房、台塬活水。

一条动线、四文集萃、八幕场景

泾渭三角洲鸟瞰效果图

森林峡谷鸟瞰效果图

裂谷之门效果图

裂谷花房效果图

旷野跳台效果图


 “湿地”感“林苑”的故事

渭河南岸区域——我们最大化尊重片区现状的田园基质,并予以延续和演绎。引自然入城,构建北林、中苑、南港的特色格局。区域内形成1条5公里湿地农园绸带,4 个特色生态苑落:产城服务苑落、绿色创智苑落、湿地休闲苑落、农研教育苑落。

渭河南岸重点地块鸟瞰效果图

渭河南岸重点地块功能结构


 “风景”伴“渭河”的故事

沿河泛生态走廊区域——我们提出轻介入可融合、低成本宜维护、可游览多体验、渐进式可生长的规划目标。希望形成一条人境和谐的乡土生态带、一条城野融合的郊野休闲带、一条“城市”延伸到“郊野” 多元体验的四季风景带。

生态走廊鸟瞰效果图

沿河泛生态走廊功能分段及景观结构

泾渭分明看台效果图

以上是联合体单位对本次竞赛的项目思考,我们希望四文风物成为一种具象化的“未来生活”,吸引人们出发、探寻、停驻在生活的细节里发现泾渭之美!

在此特别感谢联合体兄弟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MLA+B.V、绿野清薇(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此项目中的辛苦付出,以及在相互配合中的鼎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