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探索 |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时间:2018-06-20
行动探索 |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AND RESEARCH ON LAND FUNCTION IN COASTAL AREA OF LONGQI BAY, DAPENG NEW DISTRICT,SHENZHEN CITY


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用地功能研究及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城市设计
项目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滨海地区
项目规模:2.92 平方公里
开始时间:2015年10月
设计团队:刘琛、黄汝钦、李斌、朱梦涵、叶坚林、黄玮、陈勇华、胡思阳、胡宇帆


全文28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2

01

项目背景

龙岐湾滨海地区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中部东侧海岸,处于大鹏半岛咽喉之地,面朝大海、三面环山,北接大鹏所城,南连桔钓沙片区,是“纯深圳、最大鹏”的山海活力内湾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范围用地规模约2.92平方公里,现状以滨海养殖为主,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

3

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构建的背景下、在深圳城市东进的战略选择契机下、在大鹏新区筹建5A级景区并拓展“全域旅游”的需求下,龙岐湾滨海地区作为大鹏新区城、湾联动的半岛中枢,和粤东滨海黄金旅游发展带上西联东接的关键支点,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亟待通过战略项目的共生集聚和滨海空间的创新营造,再圆深圳城市卓尔不群的蓝色梦想。

4

02

规划思路

龙岐湾滨海地区涉及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之间在“岸线范围”上的冲突,虽有《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的政策支撑,但考虑到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影响,以及市场开发不确定性等挑战,本次规划的关键在于应对填海条件和填海政策要求,做到“审慎填海”、“精明用海”,既服务发展、服务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兼顾实施,兼顾现实操作可行性,探索出更灵活、更多元、更可行的用海与填海方式,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方案设计,进而为地区功能集聚、空间营造和实施行动提出“进阶生长”的规划指引,有效引导后续法定规划修编和项目选址建设。

03

主要内容


1)目标定位

契合新时期国家城市与经济发展战略,把握国际化、湾区化、休闲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结合与龙岐湾在深圳东部“唯一山海内湾”、“唯一功能连续性湾区”、“唯一同时珍藏自然与人文印记的湾区”三大个性特征,并综合考虑龙岐湾的用地供给之于大鹏新区机遇性项目落地的稀缺性,以及龙岐湾与南澳共筑粤东旅游陆海集散枢纽的整体构想,明确龙岐湾滨海地区“国际旅游岛创新合作区”的战略目标,以及“综合性滨海公共活力中心”的功能定位,延续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战略发展地区”的角色定位,并将龙岐湾滨海地区上升至大湾区合作架构内,纳入未来城市发展框架,同时也为未来必要的集约填海提供公共政策支撑。

 5


2)功能主题

立足湾区、城市、半岛多维视角,构建与区域互动融合的功能结构与核心主题:

(1)湾区视角下,龙岐湾作为东进战略湾区合作的前沿和陆海联运的综合服务中枢,提供辐射区域,涵盖城市公共服务、旅游休闲服务、社区配套服务与交通集散功能的公共产品,构筑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上的国际化滨海公共中心;

6

(2)城市视角下,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打造滨海创意性文化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度假消费新亮点;

7

(3)半岛视角下,作为大鹏半岛5A级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城湾融合、游业联动的旅游度假产品,引领大鹏全域旅游的发展示范。进而综合确定龙岐湾滨海地区“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8

进而综合确定龙岐湾滨海地区“滨海公共服务”、“旅游集散枢纽”、“海上嘉年华”等三大核心主题及用地功能需求。

9


3)设计蓝图

基于填海条件分析与湾区形态研究,并应对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填海政策限制与挑战,制定不同情境间的“可生长”方案,实现近远期灵活衔接。同时,空间方案设计围绕整体目标定位,优化图则、道路交通组织、生态空间/公共系统框架、以及用地功能布局,校核地区开发容量,并对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体系、绿化网络、海岸线利用、建筑设计等多方面开展整体城市设计研究,提出核心价值要素的导控要求;进而对重要节点和重点地区进行详细设计,并制定城市设计指引。

10


4)行动计划

针对龙岐湾滨海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和受填海政策约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有序有效的指引后续项目开发,本项目划定“开发单元”,根据实施性要求,以近期“聚势”破局、远期“提升”完善为目标提出分时序建设引导;同时对后续填海申报与项目开发提出实施建议。

11


04

创新特色


1)有机生长、近远衔接:化解填海限制,精明制定从用海到填海的生长型方案设计

针对城市规划与海洋规划就岸线边界划定上的差异,鉴于省级海洋保护区、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以及填海政策的限制,考虑到龙歧、新大交界处的填/用海对于龙岐湾区岸线、功能、交通和空间脉络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关键作用(即填/用海必要性),规划综合考虑现状堤坝、海洋规划岸线与城市规划岸线,从近、远期可生长衔接的角度出发,结合填海政策,审慎确定龙岐、新大之间50公顷范围内,“用海”与“填海”的可生长性方案,且同时保障近、远期用地与设计方案岸线的完整性、可达性和体验丰富性。

12


(A)近期用海方案:集装箱模块化的滨海市集与创意聚落

以现状海堤(与2008 年/2014年海岸线一致)为界,海堤以内优化用地布局和相应方案设计,海堤以外以集装箱模块化组合构成浮岛,用栈桥连接,打造滨海市集和创意聚落,实现精明用海。考虑到集装箱具备成本低廉(以港口废旧的集装箱为单元模块漂浮于海上)、安装简便(采用“现场安装+工厂制造”模式,将集装箱由低到高堆积木,用螺丝拴住即可)、空间灵活(模块化空间为单元,可灵活组合适应商业、酒店、文化设施、住宅等建筑空间)、绿色生态(节约60%的水河混凝土,减少70%装修垃圾和施工垃圾,节能50%)等建设优势,用海方案上通过对集装箱模块组合进行探索,以形成有推广意义和地标影响力的创新示范。

13


(B)远期填海方案: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职能

以满足填海政策要求为前提,申报1个填海单元,且填海规模不大于50公顷,上报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批;填海用地主要用于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保障滨海一线公共性的同时,形成完整连续、体验丰富的龙岐湾湾区岸线。

14


2)多维客群、欢乐时空:围绕差异与共生的双向需求,激活“海文化”与“海生活”

龙岐湾作为粤东黄金海岸带和深圳东部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海岸带各旅游度假板块或节点的应该在差异化和共生性双方面都得到进阶提升,综合其三大个性特征、承载机遇性项目的用地供给支撑,以及作为半岛动静转换和区域交通集散中枢的区位条件,应以区域中高收入家庭客群为核心,以年轻群体及商务客群为辅助,打造具有国际性品牌号召力、区域吸引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综合型城市旅游产品,共筑尺度亲切、服务完善、动静皆宜、游业居一体的滨海风情小镇,激活海文化与海生活。

15


3)生态海绵、水岸绿城:构建低冲击海绵基础设施框架,回归“海自然”生态文明

16

针对龙岐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差、王母河及新大河受生活污水和海产养殖污染,以及季节性台风导致的风暴潮影响对地区发展的限制和挑战,规划倡导“海自然”生态文明发展观,通过改造与修复,在保证河道蓝线的前提下打造3个生态湿地公园;通过识别山体径流预留 4条汇水路径,促进区域水系微循环;通过渗、滞、蓄、净、排等多种生态技术,打造去工程化的多级台地净水系统;并补充10条生态草沟、2个生态雨水花园等半人工设施,积极构建低冲击的海绵城市框架,实现自然做工与工程处理的有机结合,维系“七娘山下白鹭飞”的地区生境,支撑地区持续繁荣发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