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之都”秀外慧中——转载王董事长接受深圳商报的采访

时间:2009-02-26
让“设计之都”秀外慧中——转载王董事长接受深圳商报的采访

    去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深圳“设计之都”。如今,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伴随着一系列运营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设计之都”深圳正在吸引全球视线。市长许宗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充分挖掘“设计之都”品牌资源,积极吸引创意资本和人才,推动全民创意行动,加快打造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两城一都一基地”的建设。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以设计推动深圳由“制造型经济”向“创意型经济”升级转型,是我们惟一的选择。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为未来城市的新转型提供全新动力,使之成为深圳经济与文化未来发展新的拉动力量?如何全力深化和打造“设计之都”,发挥其品牌魅力,搭建中国文化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平台?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业内人士,聆听他们的深入思考。

让市民参与城市设计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

记者:您认为“设计之都”品牌应该为深圳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和新的提升?

    王富海:“设计之都”应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城市品位和内涵,从软件到硬件都要有新的气象。我在巴西库里蒂巴,处处能够感受到充满设计感的房子、街道、周末市场,设计无处不在;在日本,随便一家小院的门口一定有市民自己设计的花草和石头等园艺;而荷兰的橱窗非常闻名,除了公共橱窗外,普通人家的橱窗同样风景无限各有趣致。

    反观深圳的街道物质要素,整体审美品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否建立设计城市艺术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来统一一下整体的设计,使得我们的城市设计既多元又富有品质。深圳的各个小区非常漂亮,但是很多小区中间的绿地是开发商为了造景而设,并没有市民的参与。如何让普通市民更多地参与到设计中来,共同融入并感受设计之美,并发动企业投资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都是深化“设计之都”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深圳设计体制的开放、设计企业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都在全国处于前列。当下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吸引力,从而让“设计之都”呈现更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王富海:深圳的规划建筑设计有先发优势,移民文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活力四射的城市精神为创意设计培育了成长土壤,开放的设计制度也为规划师和建筑师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深圳本土的城市建筑设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名气和影响渐弱,设计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一座城市能否因设计而荣耀,关键是看这座城市能否聚集最优秀、最顶尖的设计人才。所以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对设计产业的整体情况、产业趋势等做出发展规划,从而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形成人才梯队。

打造设计业总部基地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总经理李明

记者:深圳华强集团经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一条以主题公园为龙头,依托科技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市场武器,积极发展文化产品出口的新路子。您认为应该如何依托“设计之都”这个品牌,进一步提高深圳的城市竞争力?

    李明:借助“设计之都”的力推,深圳应该打造更多以设计为依托和核心的总部加基地格局。总部是强调创意和设计的概念性总部,对内辐射全国,对外辐射全球。我们要充分利用“设计之都”的品牌,让深圳总部以几个方面为灵魂:一是创意设计,二是知识产权和专利,三是核心研发,最终实现对全国和全球的辐射。

    从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来说,去年,由集团主导投资兴建的国内最大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在山东泰安正式动工。公司近日还签约多个大项目,在沈阳和芜湖各投资建设一个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届时可以把产业基地需要的人工和基本人才放在当地资源,深圳则制造品牌,提升技术,是创意的总部。

记者:作为政府来说,推动“设计之都”的发展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哪些方面?

    李明:深圳的科技型文化欲在高端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作为政府来说,应该为这些企业提供品牌展示的舞台和天地,从而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飞跃和发展。

    “设计之都”不能只是一个单纯的名称,要让国内外的人们看到真正的创意和设计,以及这些设计未来的更大发展空间。把以前只能够理解的东西,真正变成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东西。我们正拟在大鹏湾建设我们的体验基地,让人们真正感受我们的创意精华。政府对于高端文化企业的全面展示,将有利于深化“设计之都”的内涵,让国内外的来宾们真正感受到“设计之都”的魅力,感受深圳以原创品牌和拳头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增强设计教育造血功能

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刘晓都

记者:深圳设计如何借力“设计之都”这一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让本土设计师达到国际水准?

    刘晓都:目前,深圳是中国设计行业的重镇,但还不是中国实力第一。深圳申报“设计之都”本身展现的正是这座城市探索发展新模式、寻找城市与市民关系新定义的深入思考。 “设计之都”为深圳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更宽阔的道路。深圳人期望以此为平台再度出发,寻找更广阔的天空。本土设计公司是否设计出大量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作品,是检验“设计之都”称号是否名副其实的惟一标准,因此,成为“设计之都”的深圳应该为本土设计师与国际水准名牌设计师同台竞技提供平台,发动各种力量激励本土设计水平的提高,其中大力提拔年轻的本土设计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现在政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企业更有追赶世界水准的设计追求和愿望,设计师应该自己增加职业责任。在量的基础上,如何把设计的质量快速全面地提升,这是我们要应对的最大的挑战。我们不反对引进国外著名的设计师,但是我们应该给深圳设计师一个同台竞争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跟高手碰撞交锋。

    深圳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未来的走向一定会载入史册,在历史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有幸生逢其时的深圳设计师们正生活在一个历史变革的中心位置上,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城市设计应该找到自己在国际视野上的坐标,形成自己的特点。

    从长远来看,深圳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的关键在于增强“造血”功能。据了解,目前深圳只有深圳大学一所高校有建筑设计的本科学位,远远不能适应深圳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要求。我建议深圳应该抓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机遇,推进更多的建筑设计教育机构的建立。最终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办好深圳的设计教育,实现持久的发展。

尽可能多占有数字资源

市政协委员、雅昌企业集团董事长万捷

记者:怎样理解“设计之都”的内涵?雅昌所代表的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有可能在创意产业的其他领域推广吗?

    万捷:我们首先要廊清“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设计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可以转化为GDP的生产力,要通过设计来提高城市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的整体品位。

    其次,要理解“设计的价值为何”以及这种价值如何认可。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人们还没有习惯为“设计”付费,比如装修一个工程室内设计免费,出版一本书装帧设计免费等等,设计人的价值普遍没有得到认可。对此,政府可从建立激励机制入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设计价值的氛围。

    具体讲来,我建议首先要重视教育。从政府到民间,从公益性到商业性,在深圳这座城市多举办各种各样的设计展,包括工业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甚至鼓励各类商业性设计展,如生产手机的企业可开辟面向公众的免费设计博物馆,展示高科技商品的设计性,牛仔裤品牌可在大型商业空间展示服装设计的核心元素。此外,重视学校教育中的设计知识普及,包括美术、色彩、音乐的综合鉴赏。

    其次,“科学+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雅昌将来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类数字出版商。全世界最大的图片公司是微软,GOOGLE、亚马逊每年将1000万种图书扫描进数据库,他们都在尽快、尽可能地占有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未来文化产业链条上的核心竞争对象,各种媒介只是附着其上的形式和工具。资源是有限的,科技则可以不断创新。创意分两种,艺术创意和模式创意,两种都要兼顾。“设计之都”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更需要从创意产业链的源头入手。